18岁的高考生顶着烈日烘烤在工地头搬砖,这样的场景任谁看了都唏嘘不止。

对于单小龙来说,这却是他的亲身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高考生单小龙成为了第一个走出考场的勇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能想到考完第二天,他穿梭在工地上搬砖扛钢管,而者也仅只为给自己挣考上清华的学费。

1.5元的白米饭是他的三餐;大学之前不玩智能手机;打工赚学费供自己上学等等。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寒门难出贵子,但绝不是没有贵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搬砖的清华学霸

走出高考考场那刻,有人欢喜有人愁。

高考,对于无数莘莘学子来说是检验成果的一场考试,也是人生命运的转折点。

2018年,宁夏的某处中学门口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烈日炎炎下校内寂静一片,无数学子正在埋头苦写,校外家长们焦急的等待着。

伴随着最后一场考试的最后一次警铃声,单小龙满面春风,胜券在握的走出校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光明网,链接已附文末

作为第一个走出考场的人,记者们很快就抓住机会,扛着长枪短炮围在他身边想要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场围观人员和不少家长以为他就是个自大的“学渣”,要不然怎么会第一个出考场呢。

然而,令所有人没想这个大家眼中的“学渣”实际上却是实打实的真学霸,他以676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记者找到单小龙时,他真如自己所说那样在工地辛苦劳作。

烈日炎炎,暑气熏蒸,18岁的单小龙穿着啤破旧脏乱对于衣服在滚烫闷热的工地上挥洒汗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毒辣的太阳让一旁等待的记者都有些难受,但单小龙一刻不停的搬着钢筋。

沉重的钢筋棱角划伤他的手臂,未干的油漆渲染了他破旧的衣服,单小龙似乎习以为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头前,单小龙稚嫩的脸上两坨红晕和汗水十分显眼。

从他口中得知,自己在工地搬砖也是为了给自己凑学费,20斤的钢管,他一天要扛600根,而这也只能赚几百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自己在网上火了,单小龙有些意外,他表示自己不怎么看手机,所以对网上的消息都不太了解。

随即单小龙掏出了自己的按键手机,破烂的手机,屏幕布满划痕,与采访的平板形成鲜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在如今智能机横行的年代,单小龙的按键手机就像一股清流格格不入。

简短的采访之后,记者也大概了解到了单小龙家庭情况并不好。

他打工,并不是其他人口中的“不学无术”,而是真的要为家里减轻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头下淳朴真挚的笑脸似乎和网上流传的那般“狂妄”相差甚远。

在他的讲述下,一个悲惨又励志的寒门贵子人生彻底呈现在大众面前。

寒门贵子

单小龙出生于宁夏西吉县一个落后的村子,这里是宁夏出了名的贫困县。

而单小龙家里更是榜上有名的贫困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农村青年杂志,链接已附文末

家里五口人,单小龙最小,他上边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

父亲单贵德虽然五十多岁,但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在集上早年因干活摔到腰,根本干不了重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妻子患有严重眼疾,几乎看不见东西靠着摸索艰难度日。

一家人靠给村里人收割青菜维持生活,复杂零碎的体力活,每个月也仅有一两千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破旧的土房子,承载着一家五口的生活。

“知识改变命运”,单小龙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

父亲虽然没什么文化,大字不识一个,但他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十分看重。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日子,父亲过了一辈子,他不愿孩子们将来重复他的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链接已附文末

在单小龙印象中,父亲唯一的梦想就是供他们几个孩子都能读上书,将来有出席。

6岁那年,单小龙的父亲听说镇上小学教书治疗比村里好得多,并且还能学英语。

思虑再三,父亲决定送三个孩子去镇上上学,但家里条件实在有限,即便是父亲拼尽全力想要供应也实在没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是求学的间隙,一边是生活的苦楚。

父亲踌躇迷茫,关键时刻大哥主动站出来表示自己辍学打工,供应弟弟妹妹上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纵使万般不舍,哥哥依然让出了自己上学的机会。

一个人的牺牲换来了单小龙的寒窗苦读,他拼命读书,不愿辜负哥哥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镇上上学不仅花费高,路途还遥远。

来回几公里的道路泥泞不堪,单靠单小龙一个人步行,实在是艰难。

为此父亲卖掉了家里的牲口凑来凑去买了一辆破旧摩托车,无论春夏秋冬,他风里来雨里去的接送单小龙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的辛苦,哥哥的让步单小龙全都看在眼中,他越来越拼命。

家里的土墙上,贴满了他的奖状,这也是对父亲最好的回报。

2015年单小龙以690分的优异成绩被银川一中录取,得知这一消息单小龙一家高兴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高兴之余,现实也摆在面前。

去银川上学,也就意味着家里要负担他高昂的生活费和学费,可这些钱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父母焦急踱步的身影,单小龙于心不忍,懂事的他表示自己不去银川,自己在县城读免费的高中也是一样的。

话还没说完,父亲就打断他表示“你只管好好上学,钱的事你别管,就算把地卖了也带供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段时间,身体不好的父亲和看不见的母亲早出晚归干活凑学费。

家人的付出让单小龙刻骨铭心。

他明白自己如今的一切都来之不易,学校里他总是刻苦节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有些偏科,为了学好英语每天早上5点,他就起床去教室早读,从早到晚他除了上厕所接水几乎不离开座位。

一张张试卷,一个个单词他从不停歇,晚上回到宿舍他打着小台灯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不放弃任何一个空隙,他将自己所有的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

整个高中,他只做一件事,就是拼命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链接已附文末

放暑假时,其他孩子都沉浸在各种兴趣班和户外游玩,破旧的卧室内,单小龙趴在桌子前,用学习压榨着自己所有的经历,他不敢有一丝喘息。

他害怕自己一旦停下就落后,考不上好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三临近毕业,同学们都互相加微信留联系方式期待日后的联系。

整个班级,只有单小龙没有微信,因为他没有智能手机。

他唯一和家里联系发通讯方式是一台只能打电话的破旧按键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学校到家里要坐7个小时的大巴,这是父亲在外辛苦打工好不容易攒钱给他送来的的,也是他和家里联系的唯一纽带。

高中三年,他没有买过一件衣服,没有吃过一顿昂贵的饭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小龙和姐姐

他生活简朴,只在食堂吃饭,高中食堂一楼是大锅饭,米饭1.5元一份,最便宜的素菜3元,单小龙一般要两份米饭和一份素菜。

他不要求多好多贵,只要求吃饱就行,食堂二楼的快餐价格贵一点,单小龙从来没去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小龙骨子里的拼搏从未停下,他清楚家人为了供应自己读书付出多少,他深知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只有学习。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单小龙以以676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一如既往在工地搬砖,靠着辛苦搬砖赚来钱,他才换了一辆近千元的智能手机。

如今山小龙已经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一路的苦楚和不易,只有他自己知道,好在他坚持了下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