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抱怨是女人幸福的最大公敌。

女人抱怨越多,消极情绪就会出现越多。

而在每多抱怨一次,它就会多一次地潜进你的意识中,你就越难摆脱破坏幸福的敌人。

因此,女人想要幸福,一定要打败抱怨这个最大的公敌。

深以为然!

不抱怨的力量,就是对幸福人生的酝酿。

那么,如何让自己放下抱怨,离幸福更近?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不抱怨的女人往往都有这三个特质

1

不抱怨的女人

都有一颗感知幸福的心

抱怨和幸福指数是成反比的。

抱怨越多,幸福指数越低。如果你有一颗感知幸福的心,那么抱怨指数会降低,而幸福指数会提高。

所以与其抱怨,不如培养自己拥有一颗感知幸福的心。

有一类人,他们总是抱怨自己现在不幸福,担忧未来也不会幸福。

殊不知,他的幸福已经被自己的潜意识支配,对幸福的感知力变得麻木,这样的人自然也会无缘于幸福。

看过这样一段话:

当你哭着抱怨没有漂亮鞋子穿的时候,你想过有的人没有脚么。

当你抱怨生活太无聊时,你想过有的人连世界都没见过么。

当你抱怨父母唠叨时,你想过还有很多无父母的孤儿么。

与他们相比,你是如此富有和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类人,他们认为现在幸福,未来也会幸福,这类人是拥有幸福能力的人,因为他能感知当下的幸福,并且懂得珍惜。

哪怕吃一顿简单的饭,和家人一起做做家务或者就是静静地呆着聊聊天。

只要静下心去感受,无论什么样的境遇,这类人都能感知到不一样的幸福。

女人,当你身处不抱怨的生活中,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很幸福。

那么,怎样才拥有一颗感知幸福的心呢?

首先你要对人生充满热情,而非抱怨。

当你以积极情绪对待生活时,你才会发现,幸福其实无处不在,这样你才能感知自己在幸福中。

其次你要有满足感,珍惜当下每一天给你带来的福气。

用更加从容温和的态度去拥抱现在的生活,才能有更多的心去发现幸福,才能收获到更多幸福。

2

不抱怨的女人

懂得吃亏是一种福

古人常说:吃亏是福。

如果一个女人能够吃得了亏,也没有抱怨,那么她的福气也不会差。

因为她们内心里通常会比爱抱怨的人更开阔一些,因此生活也会更加幸福一些。

爱吃亏的人,并不是傻,相反,他们其实很有远见。

因为一个爱抱怨的人,只会注重眼前的小利,忽视了贪小便吃大亏,最后自己得不偿失。

我的同事小莉就是一个特别爱抱怨的人。

每次只要跟她在一起,都会听到她不停地抱怨。

抱怨工作多,任务重,薪水低;

抱怨领导脾气差,同事性格怪,客户难伺候;

抱怨公司的晋升空间小,福利待遇差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个同事晓慧,她刚入职公司时,总是干最辛苦,最劳累,最繁琐的工作。

但从未听她说过一句怨言,坚持干好本职工作,默默积攒努力。

入职不到3年,晓慧成长为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而小莉虽然是有8年工龄的老员工,却面临着被辞退的危险。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不要抱怨。

人生在世,即使什么也学不会,也得学会吃亏。

因为不抱怨的人生,自会得到最好的成全

在婚姻情感里也是一样,爱抱怨的女人,过度在意得失,容不得吃一点亏。

长此以往,就会把幸福推得越来越远。

而那些都从不抱怨生活,懂得吃亏的女人,往往也是豁达宽容之人,她们能够知足常乐。

不管生活如何对她,都能做到心怀温暖,微笑面对。

也只有这样的人,她才会一直被好的福气环绕。

3

不抱怨的女人

用悦己提升幸福感

一个不抱怨的女人,懂得悦纳自我,可以花更少的心力招致更多的快乐。

心中有爱,你就生活在爱的氛围里;心存快乐,你就生活在笑声里。

相反,心中总是抱怨,你的生活就会充满挑剔与怨恨,你又何来幸福?

幸福的女人从来不会去抱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她们知道,与其把时间花在抱怨上,不如让自己更快乐,也会让他人感到快乐。

在杨绛和钱钟书60年的婚姻中,婚姻保持新鲜感的秘诀之一就是“不抱怨”。

杨绛怀孕住院时,有一天,钱钟书苦着脸对杨绛说他把墨水瓶打碎了,弄脏了房东的桌布。

杨绛并没有因此生气,而是安慰钱钟书没关系,她可以洗掉的。

后来,钱钟书又弄坏了门和台灯。

杨绛都没有生气抱怨,也没有嫌弃丈夫笨手笨脚。

总是会心态很平和给予安慰和宽容,也从不抱怨说自己看走眼了加错人的话。

她呈现给钱钟书的,永远是那个懂得悦己悦人的妻子。

正因为杨绛先生从不抱怨,他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幸福女人不抱怨,不言苦,不忧伤。

她们明白与其抱怨,不如积极面对,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才能握住幸福。

正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的一句话:

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人,永不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向往。

作为女人,千万不要让自己陷入抱怨的漩涡,而是要做快乐女人,活出悦纳自我。

真正有福气的女人,从来不抱怨。

无怨无悔的生命,这才是一种难得的惬意与美丽,才能让幸福从心底如泉水般汩汩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