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美国白宫宣布将对价值180亿美元的部分“战略性”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而这就是前期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华展开所谓“新301调查”的复核结果。

就在中美两国因贸易问题展开激烈博弈的紧张时刻,印度政府宣布与伊朗就恰巴哈尔港的投资开发合作事项达成原则性协议,消息传出随即招致美方的严正制裁警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俄乌冲突、巴以局势动荡的背景下,美国连续对中、印两个全球人口大国采取威胁制裁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针对美国政府单方面采取的制裁措施,中印两国又是如何应对的?

一、对华“关税大棒”再次落地

上个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针对我国在海事、物流以及造船等行业存在的所谓“不公平竞争”发起301调查。

后续美方接连派遣高级官员访华试图借所谓“301调查”向我国进行政治施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日,美国白宫发布消息称:将在原有‘301关税’的基础上,对对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以及光伏产品等所谓“战略性商品”增加关税。

其中对电动汽车的加征关税额度为100%。

事实上,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就惯以加征商品关税的形式对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施压。

不过所谓“对华经济脱钩”的后果想必美国本土企业最有发言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美国单方面对华采取的加征关税措施,IMF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保持开放的贸易政策对维持美国经济表现至关重要,且将为美国带来更大的利益。”

自去年中美两国元首达成‘旧金山共识’强调中美关系发展不寻求“新冷战”,美方不愿对华“脱钩断链”。

之后美国财长、国务卿先后在对华访问时重申中美关系应管控分歧、避免误判。

不过现在美方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与先前的承诺背道而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控分歧的前提是避免单方面制造分歧,美方此次再次挥舞‘关税大棒’的做法不但严重违反世贸组织的基础规则,同时也是对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粗暴践踏。

美方不顾中美关系发展大局也要对华“新三样”等产品实施制裁措施,足见其在相关产业发展上已无法跟上我国的脚步。

对华施加关税惩罚非但不能证明美国有多强大,反而会将其自身产业落后的现状暴露无遗。

美方对我国采取的限制措施越是与规则背离,就越说明其已经失去信心和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政府上台后,对前任特朗普时期的对华关税政策进行了复审,但外界原本期待的缓和并未到来。相反,美国政府在复审后决定延续并扩大对华关税,这一做法似乎是在关闭中美贸易的大门,不仅违背了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潮流,也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美国此举,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实则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加剧通胀压力,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冲击。

二、中方的“三个并不能”

面对美国的强硬姿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以三个“并不能”作出有力回应。他指出,美国频繁对华施加单边制裁,“并不能证明美国强大,反而暴露美方已丧失自信,乱了方寸;并不能解决美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反而会对国际产供链的正常运转造成破坏;并不能因此阻止中国发展振兴,反而会激发14亿中国人更加奋发图强。”这番话,不仅体现了中国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冷静与坚定,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与信心。

三、印伊合作引发美方忌惮

近日,印度政府与伊朗就投资开发伊南部恰巴哈尔港相关事项达成一份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

相关消息传出后立刻引发华盛顿方面的严重不满。

针对印度与伊朗达成的港口合作开发协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警告称:“对伊朗交易的任何人,都需要意识到‘制裁的潜在风险’”。

其言外之意就是警告印度可能将要遭致美国方面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