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大学城是番禺的重要创新动力源,也是其手握的一张“王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城创业楼高峰期出租率超9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是青创企业“首选地”之一。

高质量发展大调研第四站

产业氛围、扶持服务不足致“留量”远低于“流量”

创新策源地作用不明显

发挥广州大学城“智核”优势,番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拥有12所知名高校和20万师生,广州大学城是番禺的重要创新动力源,也是其手握的一张“王牌”。不过,要想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广州大学城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区域内高校人才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多个孵化基地空置率偏高、无法留住部分成长期企业等。

大学城北地铁站附近,广州市番禺区计算科学与大数据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周边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集聚。这些科技孵化基地本应是青创企业“走出校门”的首选地,然而现实却很“骨感”。今年3月至5月期间,南都记者先后数次走访广州大学城的多个产业园区发现,空置情况大量存在,这里似乎并没有“留住”太多的创业者。

2024年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房地产依存度过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大学城创新策源地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如何避免青创“好牌打烂”?多位专家表示,广州大学城更应关注让企业“冒得出”的事,形成全市全省更高水平更富成效的创新成果策源地。一方面,番禺应在校企间起重要的纽带和中介作用,建立跨部门常态化协调沟通机制,疏通信息对接渠道,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另一方面,要深度融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

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做强大湾区“一点两地”核心引擎方面特别提到,加快建设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大学城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等重大合作平台。

近年来,番禺也探索推出广州大学城“创二代”工程,启动运行高校实验室共享平台系统,力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然而,这些举措的实际成效仍有待观察。

要想更好发挥广州大学城的“智核”优势,赋能“智造创新城”建设,番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1-07版采写/摄影(除署名外):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