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24日电(隋彩霞)“同志,我想买到大连的火车票,哪趟车最早到?”“我想买到深圳东的火车票,应该从哪导车?”……每天售票窗口面对旅客的各类问题,5月22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车务段扎兰屯站售票员高振江一边耐心为旅客解答,一边娴熟地敲击着键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振江正在查询票额

今年58岁的高振江,1987年从事铁路售票工作,被称为售票车间的“老人”,也是售票系统为数不多的。他见证了从第一代硬板火车票到现在的电子客票发展过程。回忆起刚卖票那会,一张张提前刻好站名的火车票,放在木头制作的格子里,买哪个到站,售票员按照旅客需求从不同格子里抽取,再用日期机印上日期。

不经常发售的到站,一般使用代用票和区段票。售票员需要对全国列车线路示意图和接续站熟练的画出来并牢记于心,才能快速地为旅客售票。每到春运、暑运售票室外面排成了长队,刚开始卖票摸不着头绪,对到站的经由不了解、剪票的时候看错行,都会导致卖错票,一个月卖票赔个十几块钱甚至上百块钱都是常有的事。为了提高售票业务能力,那时候,高振江总是利用休息时间在家练习画全国列车线路示意图,一遍两遍三遍直达记住为止,同事们都称他是“活地图”,耐心为旅客规划出行路线和最短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振江为旅客耐心解答问题

到1997年,开始使用计算机售票,从手工售票到计算机售票,售票时只要敲击到站,就能出来票价。为了提高售票速度,更好地服务旅客,高振江又开始学习打字,从最开始用一根手指敲击键盘,逐渐练会了盲打,售票速度从几分钟压缩到几十秒。

据高振江回忆,从2000年铁路第三次大提速,火车票又发生了多次变化,越变越智能化。高振江虽然是售票系统为数不多的男同志,但对待旅客的问询总是非常耐心,时常面带微笑回答旅客的问题。售票工作繁忙而单调,一个班下来,要回答旅客问题上百次,但他从不懈怠。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不讲道理的旅客,跟他发脾气,但他始终保持耐心解答。看着旅客满意地走出售票室,他内心也会无比开心。他很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小小的火车票让他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