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近日,小米汽车公布了其最新一周的销量数据,结果显示,该公司仅售出0.22万辆,这一数字远低于市场预期,在中国大陆造车新势力中的销量排名滑落至第九位(倒数第二)。这一成绩与小米汽车此前所展现的高速增长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激烈竞争中,行业巨头比亚迪在6月第一周的销量达到了惊人的5.34万台,吉利则以1.60万台的销量紧随其后。相比之下,小米汽车0.22万台的周销量显得微不足道。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小米汽车销量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产能问题和产品线单一。首先,小米汽车的产能目前仍处于瓶颈状态。尽管公司已经开始实行双班制生产,但受限于工厂建设和供应链问题,其产能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导致部分消费者因等待时间过长而选择退单或转向其他品牌。

其次,小米汽车的产品线相对单一。目前,小米汽车仅有一款主力车型——小米SU7,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场覆盖范围和竞争力。相比之下,其他品牌如理想、蔚来等已经推出多款车型,覆盖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小米汽车自宣布造车以来就备受关注。首款产品小米SU7自2024年3月28日正式上市以来,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上市当天,小米汽车在27分钟之内,大定5万辆,一晚仅创始版的定金就已收到1亿元。

到5月31日,小米SU7共交付15688台,6月1日起,小米汽车工厂开始双班制,6月单月目标交付1万台以上,6月1日,小米集团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雷军在2024年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公布全年保底交付10万台,冲刺12万台。

小米已提前完成了今年的销售目标,尽管小米汽车销量下滑,但订单积压,交付压力大,给雷总一个喘息的机会也好。

回看小米造车之路:

小米汽车用投资和收购来换技术和时间

2021年,小米董事长雷军宣布入局造车行业,但此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有比亚迪、特斯拉等龙头和“蔚小理”等新兴参与者,小米已经成为了较晚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再加上小米造车属于跨界行为,缺乏造车供应链和核心技术经验,所以为了顺利实现计划内汽车上市,就需要用投资和收购来换技术和时间。

因此在小米宣布造车之前,小米系旗下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顺为资本以及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便已经开始在汽车产业链上做了大量投资和布局,甚至在2015年参与了蔚来的A轮融资、2017年参与了小鹏汽车A+轮融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汽车打造产品核心竞争优势

随着汽车智能化(包括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和电动化的持续演进,相关环节价值含量越来越高,车企势必要将这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掌握话语权。电动化系统零部件(电池、电机等)、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化底盘、一体化压铸等均成为车企自研重点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通过投资参股布局产业链相关环节,小米聚焦电机、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五大汽车核心环节,进行技术攻坚,打造汽车产品核心竞争力。具体来看,在电机环节,小米与汇川科技、联合汽车电子合作研发的超级电机V6、V6s在转速、功率密度方面赶超保时捷、特斯拉,而由小米自主研发生产的V8s转速达27200 rpm,实现电机功率密度10.14kw/kg,预计2025年上车;在电池环节,小米以提升体积化率为发力点,自研CTB一体化电池技术和行业首创的电芯倒置技术,提高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达77.8%;在大压铸环节,小米自主定设计9100吨一体化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并完成了大压铸全套流程及标准自研,同时自研出高强高韧免热处理环保压铸材料“泰坦合金”,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可量产自研大压铸材料的汽车厂商;在智能驾驶环节,小米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通过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3项技术,分别提高了感知和识别技术,目前智能驾驶专属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在智能座舱环节,小米基于小米澎湃OS,打造人车家全生态打造闭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芯电池:小米从集成技术入手实现降本增效

在动力性能方面,小米SU7相对于其他竞品汽车的亮点在于其创新性的集成技术,小米采用CTB技术和行业首创的电芯倒置技术,提高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达77.8%,同时带来了更高的续航里程;在安全性方面,小米采用电芯极柱和泄压阀同时倒置,当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电芯内部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和有毒烟气,会通过排气通道从车底向下排出,能够一定程度地降低对乘员舱的直接伤害。

然而,客观来说,电芯的倒置无法解决电车本质的安全性问题,且压缩空间设计余量存在一定风险,倒置也会对电池的电压差、放电倍率以及电芯寿命等产生一定影响。通过该技术小米的确能尽可能地增大车内空间和降低整体重量,以实现降本目的,但目前该技术实际的安全性亟待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军重申小米汽车的长期目标:通过15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车企,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创新趋势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智能汽车、车联网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中信证券对全年新能源车市销量和出海前景持乐观态度,特别是看好4月底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将明显拉动全年销量。他们预计下半年新能源汽车板块的表现将优于上半年。长期来看,他们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自今年起将进入为期大约2年的洗牌期,而华为和小米作为最后的新参与者,也将成为未来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最大变数。此外,海外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有望不断为汽车行业的盈利带来超预期因素。尽管行业表面上看似内卷,但实质上技术创新和出海加速才是关键,新技术如端到端自动驾驶、智能底盘、人形机器人等正在蓬勃发展,也有望积极影响产业链相关公司。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