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天前打响的欧洲杯揭幕战,最瞩目的配角除了中国企业的广告牌轮番轰炸,就是印着Hisense Logo和品牌主色的VAR设备。

在德国与苏格兰的比赛中,当值主裁克莱门特-蒂尔潘借助海信提供的VAR设备,给出了本届欧洲杯的第一张红牌和第一个点球判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欧洲杯,VAR在几次大赛洗礼,也逐渐被比赛中的各个角色接受。在匈牙利和瑞士的比赛中,当主裁判借助VAR设备确认瑞士队的疑似越位进球时,双方居然没有任何一名球员围堵边裁,而是安静的等待着复核结果。

在赛场之外的商业舞台,无论是场边的看客、场内的围挡广告,还是牵动无数观众的VAR判罚,中国品牌的身影已经不局限于品牌的曝光。

欧洲是全世界最成熟的消费市场之一,也是所有家电企业全球化与高端化的试金石。从2016年第一次赞助欧洲杯开始,海信已经连续三次成为欧洲杯最主要的赞助商。

2024年,海信在欧洲杯上演帽子戏法,与之对应,这个成立超过五十年的品牌开始向全球第一发起了冲击。就像场边广告牌上的文字一样:中国第一,不止于世界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型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历来是电子产品和家电的黄金窗口期,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大量廉价的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快速走进日本家庭,创造了大名鼎鼎的“奥林匹克景气”。

60年后,家电早已脱离了“三大件”的语境,全方位深入了人们的生活,但体育赛事对家电消费的刺激作用有增无减。

按照研究机构统计,截止今年5月本届欧洲杯开幕前,海信电视在主办国德国市场里,500美元以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01%,目前,海信电视在德国市场位居行业第三,也是中国品牌第一[1]。

一个家电品牌与一个国际顶尖赛事的连接,在营销的语境之外,是一个制造业走向全球的剪影。

不只是赞助商

不只是赞助商

第三次参与欧洲杯,海信有一个新身份:欧洲杯VAR显示官方合作伙伴

VAR(Video Assistant Referee)指视频助理裁判,意在利用视频回放辅助裁判作出判罚。2018年世界杯上,法国与澳大利亚的小组赛中,诞生了世界杯历史上第一个经由VAR改判的案例。

本届欧洲杯,海信将为国际转播中心VAR区域提供显示技术支持——这也是欧足联首次开放VAR显示独家权益。

与平时看电影、看比赛不同,VAR对显示设备的一系列参数指标,有着超越观看标准的要求。一个典型案例是,在高速运动的场景中,显示器响应时间带来的“拖影”,会影响最终画面呈现的精确。而VAR需要介入的“体毛级越位”这类场景,对比赛结果恰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上届世界杯日本逆转西班牙的比赛中,日本球员三苫薰在底线处救球的瞬间,经VAR判定皮球压线1.88毫米,进球依然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角度理解,海信与欧洲杯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赞助商与设备提供商,而在于海信在显示设备上的技术能力,已经得到了欧洲杯的校准。

在体育赛事的历史上,类似的合作范式有一个经典案例:自1932年以来,OMEGA在30届奥运会上担任正式计时,田径赛事上的发令枪、计时器和起跑器就由OMEGA提供。

专门的解决方案和常年的赞助,让很多人会下意识忽视OMEGA的老本行其实是腕表。但与奥运会近百年的合作,也让OMEGA与争分夺秒的体育运动牢牢绑定,刘翔坐在OMEGA计时器上的照片,更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也构筑了许多人对OMEGA的第一印象:这表准啊。

2016年第一次赞助欧洲杯后,当年二季度,海信的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就提高了65%,德国《经理人》杂志称[3]:“本届欧洲杯最大的赢家是海信。”

除了对销量的直接刺激,参与欧洲杯等顶级赛事,也是对自身技术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校准,并借助赛事期间的关注度,刷新潜在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认知。

欧洲杯开幕前,海信推出了全新的ULED X全场景AI计算画质平台,以及基于该平台的U8、E8等旗舰新品。搭载信芯AI画质芯片Pro的E8N Pro,可以根据场景需求对画面进行像素级的实时识别与处理,让每一帧画面都能精准呈现。

为了让电视将足球比赛更好呈现,过去几年,海信在广泛运用了MEMC运动补偿技术,让高速运动场景的显示效果更加流畅。同时,海信还专门开发了体育模式、球星识别、AI搜图等观赛功能。

借由对欧洲杯的深度参与,海信正在对海外高端市场发起全面冲击。2023年,海信500美元以上的电视产品,在海外市场销量增幅达到59%,激光电视这个品类冲破了5000美元关口。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市场高地”,海信的增长超过70%。

三届欧洲杯与不断攀升的销量,是一个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独特范式。

全球化,从理解市场开始

全球化,从理解市场开始

2016年海信第一次赞助欧洲杯还有一个特别的背景:老赞助商夏普的退出。

欧洲杯举办前一年,夏普由于在欧洲市场的经营问题,早早放弃了家电品类的赞助。欧足联看中了海信在体育赛事上的营销经验,主动发出邀约,海信的整个决策过程不到十个小时。

后来俄罗斯世界杯,海信又取代了另一个日本电子巨头索尼,成为世界杯官方赞助商。

2016年欧洲杯开幕式,央视主持人在节目中感慨,中国第一次和欧洲杯有了联系。当时,参与欧洲杯的中国企业寥寥无几。时至今日,正在角逐中的德国欧洲杯已经有五家中国企业位列全球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占据了1/3。

第一次赞助欧洲杯时,外界对这次合作尚存质疑声,主要在于“钱花的值不值”。从结果看,海信在欧洲的销售业绩持续爬坡,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也稳定增长。考虑到电视并非绝对的增量市场,这个成绩难能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海信第一次赞助欧洲杯

在“全球化”和“产业升级”两个宏大命题的叠加之中,海信探索了一个独特但意义深远的方式。

从2006年提出“大头在外”的发展思路开始,海信就选择了一条回报丰厚但艰难崎岖的道路:品牌出海

大部分家电企业的海外扩张始于OEM,即发挥自身的生产制造能力,扮演海外品牌代工方的角色。好处是只负责生产,可以快速扩大营收。但长远来看,单纯的OEM模式对品牌影响力的塑造和提升,几乎没有推动作用。

实现品牌的全球化经营,则不仅需要自己的定价体系和物流系统,还需要对应的国际渠道与营销能力,以及对各个本地化团队的协同与管理能力。同时,还需要面临海外市场对中国制造长期形成的一些刻板偏见,如董事长贾少谦所说:

中国企业走出去,往往是先产品后品牌,这个过程是很难的,因为品牌形象总是慢慢才能建立的。

在这个基础上,海信的国际化方向选择了欧洲、美国和日本三个最成熟、最发达的消费市场,按照海信的理念,只有在这三个市场站稳脚跟,才能被称作世界级的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海信收购欧洲四大家电制造商之一的Gorenje

而在具体的市场运营中,海信又巧妙的将自身的研发制造能力与当地市场的消费习惯,进行了深度的融合。

澳式橄榄球是澳大利亚的国民运动,与之对应,澳大利亚的消费者对电视尺寸和高刷新率有着特别的需求。在赞助澳网公开赛的同时,海信针对性的开发了大尺寸高刷新率产品。2024年至今,海信电视在澳大利亚市占率超过20%,位居行业第一。

在法国,欧洲消费者对环保节能的推崇恰好贴合了激光电视低能耗的特点。而在中东地区,海信结合当地对金色的喜爱,为激光电视添加了可移动的金色画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世界杯前夕,海信在卡塔尔开设首家旗舰店

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产生错位,往往意味着不可估量的损失。

松下曾错误押注了等离子电视,认为消费者愿意为细微的画质差别买单。但松下社长津贺一宏到美国调研时才发现,美国消费者把自家产品当成和纸巾、水果一类的便宜消费品,并不太在乎画质:“我当时觉得我们就像傻子一样,因为一直以来只顾聆听日本顾客的声音。”

海信对自己国际化的战略有一个高度抽象的形容:造船出海。如前任董事长周厚健所说:国际化必须是产品研发、制造、品牌和营销等全方位的国际化。

当中国制造走出WTO背景下“出口”的独立语境,开始向索尼、三星这类全球企业靠拢,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时,身处其间的企业如何更进一步,这是海信要探索的命题。

走向世界第一

走向世界第一

连续三届的欧洲杯赞助,让海信海外员工非常感同身受:体育营销缩短了消费者认识、接受一个品牌的过程。曾担任海信法国公司总经理的贺洪博称,正是有了2016年欧洲杯的大规模曝光,海信才有机会与法国的最大的渠道商Darty达成合作。

全球关注的体育赛事,一直是品牌打开消费市场认知的催化剂,也是品牌形象传递的杠杆:

它将全世界的注意力聚拢在一场比赛上,让观众将体育赛事所代表的精神与身处其间的品牌联系起来,OMEGA是这么做的,阿迪达斯和耐克也是这么做的,海信也在这么做。

1992年,三星董事长李健熙在美国之行中意外发现,三星是美国消费者眼中粗制滥造的代表。同一时期,三星开始在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上高频词刷脸,迄今赞助过的奥运会就有10届之多,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西方世界对这家韩国品牌的观感。

对海信来说,参与欧洲杯等体育赛事的意义更多在于,让全世界的消费者认识“海信”这个品牌——它早已脱离了中国制造过去模仿与组装的成色,而是技术与创新能力的代名词。当“世界第二”的标语第三次出现在欧洲杯赛场,海信的目标也逐渐清晰:用什么方式向世界第一发起冲击?

海信的战略,一为更加深度的全球化;二为高端市场的进一步突破。

2015年6月,海信的捷克工厂在捷克比尔森建立,完成了在欧洲市场里程碑式的登陆。目前,海信在欧洲已经拥有近1万名员工,在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捷克、法国和波兰建设了5个主要的生产基地,在欧洲建立了6个研发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信位于塞尔维亚的生产基地

这个过程中,海信并不只进行产品的销售和生产,而是借助全球市场,提供一种本地化的合作路径。组成它的部分不仅仅是设备、工厂和研发中心,而是一个全球化的合作体系。

而海信在几十年间不断积累的技术与创新,构成了在高端市场突围的砝码。

海信是国内唯一在高端 LCD、激光和LED三大互补性技术全方位布局的企业,同时也是较早布局虚拟现实和芯片技术的企业。其中,激光电视的创新和产业化,都以海信为主体在中国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初,海信携诸多新技术亮相CES展会

Omdia数据显示,2023年,海信激光电视出货量份额高达49.5%,蝉联全球第一。在市场领跑的同时,海信通过建立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推动产业链发展,全球激光显示上下游产业链核心企业数量从2021年100家增长至今天的200多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光电视拥有安装便捷、能耗低等多个优点

在海外,500美元是低端家电与中高端家电的分水岭,中国家电产品长期在500美元以下的红海市场拼杀。在激光电视领域长期的耕耘,让海信一口气进入了2000-5000美元的高端市场。

在欧洲杯舞台上,海信也把自己的目标清晰的写在了广告语中:中国第一,不止于世界第二。

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个经济体的影响力提升,三者总是相辅相成,索尼和东芝勾勒了日本电子产业的黄金年代,三星和现代则是汉江奇迹的代名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视生产国,最大的电视出口国,也是最大的显示面板生产国,中国孕育一家全球第一的电视品牌,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不止于世界第二”的口号,是海信几十年发展历史的浓缩,也是中国制造业不断攀登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墨天

编辑:张泽一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李墨天

参考资料

[1]欧洲杯前夕,海信电视在德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01%,环球网

[2]海信总裁贾少谦:赞助欧洲杯是海信全球化战略的选择,经济观察报

[3]海信史:2003-2019,迟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