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战成名天下知。17岁的中专生姜萍,在阿里巴巴举办的全球数学竞争中,以93分的成绩拿到初赛12名,成功晋级决赛,一时名动江湖。不用怀疑这个比赛的含金量,首届比赛中,北大的韦神韦东奕就是四位金奖获得者之一,排名第四。今年的初赛,排在姜萍前前后后的30名选手,清一色是世界顶级名校的数学高手。

需要说明的是,姜萍的初赛第12名,不能与“全球第12名”划上等号。阿里数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只是一个门槛,达到45分的入围资格线即可,因此许多大神不会在初赛时就出全力,决赛才是最后的华山论剑。但即便如此,姜萍的初赛93分和12名,依然是足够惊艳。这就好比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里的殿试,能够拿到入场券进入这个圈层,不管最后是状元、探花,还是108名,都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同样是一夜成名,姜萍和董宇辉、郭有才等网红有着本质区别,她是凭硬实力突围。公众对这个现象级人物的讨论,也呈现多个维度。一开始,从主流媒体到普通网友,都不吝赞美她是天才少女,也是中考分流制度下的遗珠。以她17岁的年纪,中专生的学历,仅靠自学两年,便能与清华北大中科院博士这个级别的人同场竞技,这个评价不算过分。进而人们开始抱憾,这样的天才为何只能屈身一所职业学校,不能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实在可惜,于是纷纷喊话各大高校。

2、

随着舆论越炒越热,对于姜萍的质疑声也从八面袭来,呈围剿之势。大致分这么几种:一种是姜萍背后有团队包装,她的数学老师王闰秋是幕后操盘手,他在此次比赛中也以124名进入决赛,实力不俗,是他将学生姜萍推向了前台。一种是资本力量在作怪,赛事主办方阿里巴巴的达摩院看到一个17岁的中专生参赛,连夜修改了她的名次,随后有组织地进行宣传推广,以借姜萍之势达到赛事出圈效果。

而证据呢?无外乎姜萍在中专时的一次考试中,数学成绩并不理想,150分的总分只考了83分,其数学水平只是平常,根本没实力不可能进入决赛。还有就是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段姜萍做题的视频中,她将几个数学符号写错了,犯下如此低级错误,说明姜萍只是摆拍,于高等数学一窍不通,她只是一个被人为制造的傀儡而已。

姜萍要想回答这些问题,难度并不亚于她在比赛中没有做出的第五大题。数学题毕竟有规律可循,掌握技巧终究能找到答案。而前者涉及人心与人性,这是不可解答的。但凡姜萍进入自证陷阱,试图证明自己在几年前的某次考试中为何只考83分,那么她就必须剖开肚子让别人看看究竟吃了几碗粉,而当她剖开肚子时,事实上已经没有人关心她吃了几碗粉,她的自证本身就会变成一个冷酷的笑话。

3、

质疑者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们理直气壮的同时,还正义凛然找好退路。其中一个说,“如果我说的不对,我愿当面向姜萍道歉”,另一个说,“我保证没有任何大学会录用姜萍,如果有,我愿承担姜萍大学四年的学费”。好响的算盘声,来时一波流量,去时又一波流量,怎么都不亏。数学方面我们可能落后于世界,但说到搅浑水带节奏搞阴谋论那一套,绝对是清场式遥遥领先。

姜萍不是不可以被怀疑,但“恶猜公权,善待个体”是基本常识。毁人清白,不比监督权力腐败,质疑一个17岁的中专业是否比赛作弊,你得拿出靠谱的证据,而不是用书写规范、某次考试分数不高来进行毫无必然逻辑关系的推演。现在的情况似乎恰恰相反,对公权的监督唯唯诺诺,公共空间里几乎看不到对官员群体的举报,倒是对个体的举报和网暴成为当下之时尚。不知道这是人的问题,还是特定时代的悲哀。

15岁考入牛津大学数学系,也曾被称为“天才少女”的朱雯琪有接受采访时力挺姜萍,她说”书写格式人人不同,不应通过这个去判断,我更相信考试成绩,数学是一刀一枪做出来的“,她还表示,“一次过去的成绩并不能证明什么,数学爱好者并非一定是在应试教育中取得高分的人”。这是我看到的最有力的回答。

4、

《庆余年》里说: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人。对姜萍的怀疑,本质上是一种门户之见。即便是天才,也不会招所有人待见。普通人自然对天才的出现欣喜不已,人们乐见小人物的底层逆袭,给平庸的生活带来一点希望,这既是一种善良,也是因为普通人距离天才有些遥远,天才的光芒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干扰。而那些超出普通人的精英阶层的人来说,17岁中专生仅靠两年自学,就能在一众本硕博高材面前横空出世,会给他们按步就班的成长带来无形的压力,让他们的努力贬值,甚至产生一种深深的自我怀疑,天赋和努力究竟哪个更重要?这种心情未必不可以理解,但控制不好也很容易扭曲。质疑者大多声明自己“数学专业”出身,这就是一种同行相轻。

人性的幽暗深不可测。尤记得当年屠呦呦获得诺奖,消息传来国人一片欢腾。但我们的学术官僚和学界同行却是愤恨交加,对屠呦呦的排挤和构陷几乎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有人联名写信给诺奖评审委员会,要求撤销屠呦呦的诺奖,有人公开声明,谁获奖都可以,唯有屠呦呦不行,上演了一场极其讽刺的活闹剧。

姜萍不必自证清白,没有实证之前,我选择百分之百相信姜萍。姜萍的梦想是浙江大学,而浙江大学委婉地拒绝了姜萍,理由是“涉及相关程序问题,暂时无法解答”。这让许多网友很不爽,认为浙大不识货。其实浙大的回答虽然官方,但也是实情。只是很多时候,程序就是一个任人拿捏的橡皮泥。事实上,我们的高校越是名校自主招生权越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招录特长生。比如最著名的例子,某电商平台老板的夫人,就是靠跳健美操跳进的清华。她的健美操跳得怎么样,是不是清华水平,我无缘欣赏,但可以肯定的是,清华大学对她成为顶级名媛加持不少。可能对我们的高校来说,相比数学天才,健美操美少女是更稀缺的人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