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个985毕业生,为什么送起了外卖?"

在这个崇尚高学历的社会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只要你有一张名校文凭,就能在职场上畅通无阻。

然而一位四川大学哲学硕士却从月薪3万变成了一个外卖员,最终在他38岁的时候浑身上下只有100块钱......

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高学历却屡遭挫折

刚毕业没多久就能在《中国新闻周刊》上班,陈涛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归属,这里的工作非常符合他的期待,他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才华,写作那些他认为有意义的内容。

凭借着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就在杂志社站稳了脚跟,他几乎包揽了杂志社所有的文学作家稿件,甚至有机会与莫言、贾平凹等文坛大家进行深入交流。

这段经历对陈涛来说无疑是宝贵的,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还拓展了自己的人脉网络。

在《中国新闻周刊》工作的四年里,陈涛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终于步入了正轨。

然而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个玩笑,就在陈涛觉得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一场工作纠纷打破了他的美好幻想,具体是什么纠纷,陈涛事后回忆时并未透露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纠纷让他不得不离开这个奋斗了四年的地方,离开了自己的"梦想之地"。

说起梦想,还得从他高考开始讲......

说起陈涛,在他的家乡,曾经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之骄子,中考时,他以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震惊了整个县城。

高中时期,他更是成为了老师们眼中的红人,担任语文课代表的重任,然而正是这份对文学的热爱,让他在高考时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面对严谨的高考作文题目,陈涛却大胆地在答题卡上挥洒了一首诗歌。这一举动虽然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却也让他与重点大学失之交臂。

最终他进入了一所双非院校,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遗憾的结果,但对陈涛而言,这却是他梦想的开始。

在大学期间,他如鱼得水,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当同学们为完成作业而焦头烂额时,陈涛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天堂,他的热情甚至驱使他创作了一部长达20万字的小说,这在大学生中实属罕见。

凭借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出色的学习成绩,陈涛不仅收获了多个奖学金,更在本科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四川大学的哲学硕士研究生。

毕业后带着这张令人艳羡的文凭,陈涛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北漂之路,期待在首都开启自己辉煌的职业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着自己的学历和才华,他很快就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看天下》杂志担任娱乐记者。

对于刚刚踏入职场的陈涛来说,能在一家知名杂志工作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他满怀期待地投入工作,幻想着自己可以写出深度报道,为读者带来有价值的内容。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他当头一棒,陈涛发现,所谓的"娱乐记者"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追逐流量明星,写的都是一些他认为毫无营养的花边新闻,这与他理想中的新闻工作相去甚远。

每天面对这样的工作内容,陈涛感到深深的失望和挫折,尽管如此,陈涛还是咬牙坚持了半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半年里,他一边完成分内的工作,一边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他终于等来了转机——《中国新闻周刊》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也是在这里工作四年后离开了。

失去工作的陈涛并没有放弃,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他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这次他来到了享誉全国的《南方周末》,担任资深记者一职。

然而薪资的大幅下降和工作压力的剧增,让陈涛倍感吃力,在《南方周末》严格的要求下,陈涛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产出高质量的文章。

他经常发现自己在勉强完成任务,写出的文章质量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陈涛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他被"辞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中年危机的来临

离开媒体行业后,他并没有立即陷入困境,相反,他凭借自己的学历背景和丰富的写作经验,成功转型进入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公关行业。

这个决定在短期内为陈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收入,在公关公司,陈涛的月薪轻松突破了三万元大关。

然而高收入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代价,公关行业的工作内容与他的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陈涛习惯了追求真相,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但在公关行业,他经常需要为客户粉饰太平,甚至有时候需要隐瞒一些不利信息。

"有一次,我们的客户是一家食品公司,他们的产品其实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但公司要求我们想办法把这些负面信息压下去,还要我们编造一些虚假的正面消息。"

尽管收入丰厚,但他每天都感觉自己在出卖灵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陈涛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主动辞去这份高薪工作。

离开公关行业后,陈涛决定尝试创业,他和一位同样来自媒体行业的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小公司,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商业价值。

然而创业的道路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得多,首先陈涛发现自己虽然在写作和传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在企业管理和商业运营方面却几乎一无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需要从头学习如何管理财务、如何制定营销策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他在之前的工作中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尽管他拥有四川大学的学历和丰富的媒体经验,但这些优势在创业市场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管用,最后,陈涛和合伙人之间也出现了分歧。

他的合伙人更注重短期利益,而陈涛则希望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做一些有意义的项目,这种理念的差异导致公司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效率低下。

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陈涛的创业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公司的收入勉强维持运营,但距离盈利还有很长的距离,更糟糕的是,为了支撑公司的运营,陈涛不得不动用自己的积蓄。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打击让陈涛的处境雪上加霜,他将一大笔积蓄投入了股市,希望能够通过投资获得一些额外收益来支持公司的运营,由于缺乏投资经验和对市场的误判,陈涛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亏损了将近1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的失败加上投资的巨额亏损,让陈涛的经济状况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曾经的高薪白领,如今却只剩下了几千元的存款,而且他发现自己已经35岁了,这个年龄在很多公司的招聘中成为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陈涛说,"很多公司在招聘启事中明确写着'年龄35岁以下',这让我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 35岁这个年龄段,在很多HR眼中似乎成了一个分水岭。

他们担心这个年龄段的员工可能会有较高的薪资要求,同时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尽管这种观点存在偏见,但它确实成为了陈涛求职路上的一大障碍。

其次就在陈涛艰难求职的时候,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地爆发了,疫情对就业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企业开始裁员或者暂停招聘。

这进一步加剧了陈涛找工作的难度,"疫情期间,我每天都在刷各种招聘网站,但是看到的大多是'暂停招聘'或者'招聘延期'的通知。那段时间,我真的感觉自己像是被整个社会抛弃了,"陈涛回忆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陈涛统计,他在短短几个月内投出去的简历数量接近2000份,然而这近2000份简历如同石沉大海,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涛的存款越来越少,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北京这样一个生活成本高昂的城市,即使最基本的日常开支也成了一个巨大的负担。

就在陈涛几乎山穷水尽的时候,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新的机会:送外卖。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很抗拒的,"陈涛回忆道,"我总觉得,堂堂一个985硕士,怎么能去送外卖呢?但是当我看到银行卡里只剩下几百块钱的时候,我知道我没有选择了。"

于是,陈涛咬牙花700元租了一辆电动车,正式开始了他的外卖员生涯,刚开始的时候,这份工作给陈涛带来了一些意外的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送外卖的收入比他想象的要高,在订单量大的时候,他一天能赚到200多元,这对于当时几乎没有收入的陈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其次送外卖的工作时间相对灵活,这让陈涛仍然有时间继续投递简历,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他通常会在早上和晚上的用餐高峰期送外卖,而在其他时间则专注于求职。

然而送外卖的工作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这份工作的体力消耗很大,陈涛需要每天骑着电动车在城市中穿梭,风里来雨里去,这对于长期从事脑力工作的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送外卖的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交通事故、遇到无理取闹的顾客等情况时有发生。

陈涛说:"有一次下雨天,我的电动车在一个转弯处打滑摔倒了,不仅把腿摔伤了,连带着客户的餐食也洒了一地。那次真的让我很沮丧,觉得自己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糟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卖行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送外卖的队伍中,这导致单量开始下降,收入也随之减少,陈涛发现,自己即使每天工作12个小时,收入也远不如刚开始时那么可观了。

他需要送外卖来维持基本的生活,但送外卖的收入又远远不够支付他在北京的生活开支,他的存款继续减少,最终到了只剩下100多元的地步。

三、寻找新的平衡

在送外卖维持生计的同时,陈涛并没有放弃寻找改变现状的机会,一个平常的夜晚,疲惫不堪的陈涛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回到自己租住的小屋里,看着狭小的空间,想到自己曾经的理想和现在的处境,一种强烈的情绪突然涌上心头。

于是他打开了手机,开始录制一段视频,在这段视频中,他倾诉了自己作为一个985硕士却沦落到送外卖的经历,诉说了自己的困惑、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短短几天内,视频的播放量就突破了百万,评论区里充满了对他表示同情和鼓励的留言。

随着视频的走红,陈涛收到了许多直播平台的邀请,尽管他从未尝试过直播,但考虑到当前的经济困境,他决定试一试。

通过直播,不仅获得了一些打赏收入,暂时缓解了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重新建立了自信,他发现,尽管自己现在的处境不佳,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还是能够给他人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然而陈涛很清楚,网络红人的热度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他说:"我知道这种关注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未来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短暂的网络走红之后,陈涛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他意识到继续在北京坚持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激烈的竞争环境,让他很难在这里重新站稳脚跟。

经过深思熟虑,陈涛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北漂,回到自己的家乡成都。

回到成都后,陈涛发现自己的压力小了很多,较低的生活成本让他不用再为房租发愁,熟悉的环境也让他感到更加安心。更重要的是,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于是陈涛开始尝试自由写作,他为一些媒体平台供稿,同时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文章和视频,这种工作方式让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来创作,不用受到固定工作时间的限制。

在这个过程中,陈涛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执着于外界的评价,而是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开始接受现实,不再为过去的选择后悔。

这种心态的转变不仅体现在工作上,也影响了陈涛的生活方式。他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质量,而不是单纯追求物质条件,他会抽时间看书、锻炼身体、陪伴家人,这些在他以前忙碌的工作中难以顾及的事情,现在成为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

结语

人生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够及时调整方向。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外界的认可,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也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价值,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发挥这些特长。当然陈涛的故事还在继续。

他面临的挑战可能还有很多,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越来越好,他的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史,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