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是美元还是人民币?”
“是人民币。”
这是当年我国一项技术取得突破时,法国一家龙头企业,匆匆打来的电话,电话内容是对方急切地询问,以及我国一家小公司给出的回复。
之后合作达成,对方急切地签了合同,如何至宝。
这一项令法国人垂涎的技术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从一个小公司诞生,逐渐惊艳世界的?
发展史
1970年,一项“表面完整性制造技术”在美国横空出世。
在此之前,战机的飞行寿命,最高也就到3000小时,之后美国的F-18、F-16两架战机都用上了这一新技术,飞行寿命均达到了5000小时。
到20世纪90年代,法国人慷慨地将自己发明的“超声波喷丸工艺”拿出来展示。
这种工艺使用的是冷加工技术,用以提高金属零件的寿命,在航天、军工、汽车等行业都有广泛用途,一时之间受众多国家追捧。
不过,当时法国提出了一个要求,这种技术只能在西方国家转让,中国出再多的钱,也别想买到。
以上提到的两项技术,看似毫无关联,其实都属于金属抗疲劳加工技术,这属于金属加工的顶尖技术。
人们对金属机械的加工制造,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为“成形”,这时候加工的金属零件都比较粗糙,使用寿命和耐磨性都很低。当时的中国,就处于这一阶段。
第二阶段为“表面完整”,第三阶段为“抗疲劳”。
西方国家的这两项技术,已经到了“抗疲劳”阶段,领先我国两个等级。
不过,在金属抗疲劳加工技术上成就最高的国家,既不是美国,也不是法国,而是苏联。
1972年,苏联使用了超声波处理技术,来提高核潜艇的抗疲劳技术。
我国金属抗疲劳加工技术的研发较晚,却能赶超各国,离不开一个叫赵显华的专家。
1985年,从沈阳工业大学铸造专业毕业的赵显华,进入了济南一家机床厂,成为一名小小的技术员,每日的工作,就是负责消除金属零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在工作的过程中,赵显华突发奇想,能否在消除金属上面的负能量的同时,注入另一种正能量?
他按照这个思路畅想,提出一个问题,激活能和冲击能对金属进行冲击,会怎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