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溥仪皇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神州大地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正式宣布覆灭。

这个结局似乎是意料之中,

乾隆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巨大的装备差距

。既然二者根本不在相同档次,又怎么会有胜算的可能?

落后就要被压迫,实践出来的真理从未改变,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过程中不乏一些有志之士,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等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此拯救脚下的那片土地。

说实话,笔者的内心有些庆幸,

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当然这归功于伟大的祖国

战争不一定有硝烟,科技和工业方面的较量,仍然需要大批的科研人才,这似乎是对每个国家的终极拷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吸引人才,各个国家均出台了相关待遇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外界条件,还有一个东西是关键——

国家情结

,一切正如某位科学家所言: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世界顶级科研工作者潘锦功响应国家号召,拒绝美方开出的条件,毅然投身到祖国怀抱,美方相关领域的学者们得知该消息后,称亏大了。

“当代钱学森”

对于这个称号,笔者的内心曾带有一丝质疑。

钱老在生前做出的贡献不容小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祖国,能够被贴上“钱老”的标签绝不是一般人,为什么“潘锦功”三个字却没有听说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锦功出生在浙江杭州,

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美国的新泽西理大学抛出

橄榄枝

在专业选择方面,潘锦功认准了“发电玻璃”,随后开始从事相关研究。

原理很简单:

在玻璃上涂上一层碲化镉,当光线照射到碲化镉上面的时候,就能把光能转变成为电能

亲戚朋友们得知该消息时极度不解,这玩意真的有市场吗?地球的资源在不断消耗,未来终会变得枯竭,这一点确实不假。即便是趋势,但凭借潘锦功一个人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他们的想法都受限于金钱之上。

二十岁出头的年纪,思想境界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绝对是超乎于常人。

潘锦功每天都在假设,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付出行动,他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每天扎根在实验室,除了吃饭、休息、上厕所,几乎没有其他目的地。

努力终会有收获,潘锦功先后拿到了34项专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边的朋友不停地劝他,搞点实际性的东西,否则再多的荣誉都是空壳,自己的人生耗费不起。

面对旁人的冷水,潘锦功没有退却,或许只有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6年后,潘锦功的实验成果吸引了行业的目光:

碲化镉得到实践应用,发电玻璃成为了真实产物

美方一贯喜欢“截胡”,随即向潘锦功抛出了诱人条件:

绿卡和巨额薪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者根本不带理会,从一开始他就在心中立誓,如果能有所成就,未来必须回到神州大地为祖国做贡献,潘锦功做到了。

创造奇迹

据实验室的同事们描述,潘锦功在拿到美方邀请书时,直接扔到了一边,没有多看一眼。

三个月之后,潘锦功开始收拾行李,并向自己的导师们道了别,谈及缘由他说得很简单:想把发电玻璃带回祖国。

潘锦功兑现了个人的诺言,回到祖国后筹建了工厂,自己带领团队进行科研,于2017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大单位体积的“

发电玻璃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概念,

一块2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每年发电的电量大概在200度到300度之间

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在150度左右,照这个发电玻璃的情况,每家安装6-8块就可以解决全年的用电量。

美国同领域的专家得知该消息后,认为自己亏大了,更是有人直接开始了抱怨。

对于美方而言,

他们最初为潘锦功研究发电玻璃提供了便利,如今有了成就必须留在美国效力,怎么能到别的国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逻辑真的让人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是不是美国的学者们来到中国学习一番,他们就是这里的人了?必须留在这里传授知识?

人都是讲良心的,想要使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去交流,而不是一味地给别人扣帽子,更不能道德绑架。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发电玻璃

”的新能源技术牢牢地被掌握在我国手中,这一切都归功于潘锦功的爱国情怀,“

当代钱学森

”的称号自然是实至名归。

笑侃人世间

写到这里,笔者内心最大的感触是敬佩。

身处和平年代的科学家,他们从未忘记过个人肩负的使命,用理想和坚韧诠释平凡与伟大。不管外界条件再怎么诱人,心系的永远都是祖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祖国才会更加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

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觉悟

祖国是每一个人的依靠,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梦魂牵绕,邓稼先、钱学森等等,心甘情愿用一腔热血来报效祖国,令无数旁人都为之感动,请向他们献上心底那份最崇高的敬意。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