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延误何其多 理由很奇葩

内地机场的准点率在世界垫底?看到这则调查的乘客大概都会觉得这个调查结果可信。毕竟,“空中飞人”十有八九都遇到过航班延误,尤其是今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乘客更经常遭遇航班动辄延误几小时的“噩梦”,而现在发展到连一些非一线城市的机场也时常遇到航班延误了。“不延误才不正常呢!”这已然成为了中国民航业的困局。

对于航班延误的原因,估计现在不需要航空公司和机场广播,几乎所有乘客都能数出原因,比如“天气原因、航空管制、机械故障、飞机调配”等等,而这些延误原因,乘客通常是从机场工作人员的通知中获知,更具体的原因乘客则得不到更详尽的解释,真实情况究竟是否和所宣布的一样,也不得而知。

据了解,诸如天气原因、航空管制、军事演习等这几项航班延误原因通常由空管部门发布,都属于“不可抗力”,但如果是机械故障和飞机调配原因,责任则在航空公司。随着延误的增多,飞机延误的理由可谓越来越多,越来越“奇葩”,比如“机长病了”、“等待餐食上机”等也成为了拿来解释延误的原因。面对这些解释,大多数乘客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差异:延误标准与乘客感受严重不符

中国民航企业管理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邱连中在一篇专栏中表示,航班延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将延误视作正常。“近年来,中国民航对治理航班延误应当说是越来越重视,但成效甚微。其中原因之一是民航局制定的航班正常率标准不够客观和透明,与乘客的实际感受渐行渐远。”

据了解,国际上通行的航班延误标准是机票上注明的起飞和到达时间,只要飞机的实际到达时间(即开舱门时间)超出机票的到达时间容许的误差之外,就算延误。这种算法,是比较符合乘客的感受。

在中国,2012年下半年中国民航制定的航班正常率则有两个标准,只要符合这两个标准中的任何一个,即为正常航班:一是在计划关舱门时间后在规定的机场地面滑行时间(一般是30分钟)之内起飞,且不发生返航、备降等不正常情况;二是不晚于计划开舱门时间后10分钟落地。而这还不算乘客下飞机、接驳摆渡车等时间。

无论从哪一条标准来看,与国际通用的规则相比,若再加上之前因不可抗力因素乘客在候机室等待的时间,乘客感受与“账面上”航空公司所列出的延误时间严重不符。而更普遍的事实是,对乘客来说,经常在飞机关闭舱门后才得知飞机延误而必须坐在飞机上干等。若根据相关规定,国内航线航班延误时间是以关闭舱门时间为准,在不可抗力的因素下,无论等多久都不算延误,也不可能再获得赔偿。这情况下乘客相当无奈,还很有可能爆发一些负面情绪。

不仅如此,让乘客感觉到感受不佳的原因还有航空公司对于延误时间的计算给人一种“机关算尽”的感觉。比如在前一站因为飞机晚到,乘客已经需要等候一段时间了,但后一段航班还是继续延误,航空公司就会安排乘客早早地上机,并在飞机上等候起飞,而这一前一后延误等候的时间却不会相加,也因此达不到延误赔偿的时间标准,拿不到赔偿。

保障:购买意外险 20元也能赔

最近,微博微信上网友们争相转载一则消息:“原来20元的航空意外险里,很多是包含航班延误赔偿的。”这则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原来除了专门购买航班延误险种外,20元的航空意外险中也包含了航班延误的保障。

据记者了解,有不少保险公司与航空公司共同推出的航意险的确包含了延误项目。不过,若乘坐南方航空、深圳航空航班的乘客,则可以购买美亚财产保险公司的航意险计划,内含赔偿航班延误的附加险,其中南航每延误4小时赔偿300元,最高不超过900元,航班取消赔偿300元,而深航每延误4小时赔偿400元,最高不超过600元,航班取消赔偿300元。若是国航的乘客,在购买中航三星航意险的同时就会获赠太平洋财产保险的航班延误险,这个险种规定乘客被延误每4小时赔300元,最高不超过600元,而行李延误也有相关赔偿,即每8小时赔偿500元,最高不超过1000元,航班取消则可获得赔偿300元。

此外,如果你是航空公司联名信用卡的用户,拥有中行、招行、中信等银行推出的航空联名信用卡,只要刷卡购买机票,就会免费获赠航班延误保险,延误2小时起赔,赔付金额从200元到5000元不等。

当然,也可以单独购买航班延误险来保障自己的权益,每份20元单独投保。大众保险面向春秋航空、西部航空的乘客推出的航班延误险规定,每延误3小时赔偿200元,最多不超过400元,航班取消赔偿300元。

索赔:需自行填报等候赔偿 费时又麻烦

不过,在延误之后申请索赔也可能是件烦心事。在航班延误后,乘客要妥善保管登机牌,在航程结束离开机场前到航空公司的柜台开具延误证明。如美亚保险规定,乘客登录美亚财产保险公司的官网下载申请理赔表格,填写后连同延误证明、登机牌等资料,按要求于一周内寄往保险公司,在10个工作日内将得到理赔款。而大众保险的航班延误险则可以登录相关网站自行申请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