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喀什老城,不算真正了解喀什。”在喀什噶尔老城东南端黄土高崖上有一处维吾尔族居民群,这里的房屋依崖而建,以土木为基,依次筑成。就这样,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拓出一大片,似乎毫无章法。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如果没有本地人带路,对于外来人来说这绝对是迷宫。

高崖土陶人家,迷宫游走有章法

高台民居共有近六百户人家。从颇具现代化的喀什新城隔河相望,老城的地势明显高出一截。高崖两千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有维吾尔族先民在此建房安家。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

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就把王宫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历史上,高崖的北坡与南坡连为一体后来被洪水冲断,南北分隔。北崖即今老城喀喇汗王朝王宫所在地,南崖就是现在的高台民居。这里在维吾尔语中称为为阔孜其亚贝希,意为“高崖土陶人家”,经过千年历史的发展,形成了奇特的民居建筑,并保留了多处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宅和清真寺。高台民居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是喀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所在。高台民居既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也是维吾尔族美化环境、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殿堂。

然而,这是仅是对外人而言,如果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这里面还是有许多规制和规律所寻的。如果你在这里走迷路了,要记得这道路的秘密:“老城的铺砖很有讲究,

凡是铺六角形砖的路表示此路是通路活路,凡是铺长方形砖路表示此路不通是死胡同。”走进去一定要看仔细,外人一般是进去容易走出难,走不出时就看看脚下的砖。

走入巷内,随处可见“过街楼”或“半街楼”。这是喀什老区的“一怪”,行人就从这些楼阁下走过。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这种“过街楼”充分利用了空间,解决了用地紧张,并且不影响行人通过,也不影响楼上人居住或使用。尽管这些房子都是泥土所筑,但是十分坚固,有很多房子甚至可以挺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

热爱花草的维吾尔族居民

走在高台民居的土黄色小巷内,可以看到沿巷道修建的民居院落大门依墙外而开,一户挨着一户,恬然自得。推开家门,走进庭院,你会发现这里又是一番天地,绿色的植物、彩色的毡毯、绚丽的花布,让你的视觉发生巨大转移。

各家的庭院都别具特色,有的稍大一点、有的稍小一点,无论走进哪一所院落内,我们都会看到院内栽种的各种树和花卉。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桑树、无花果、石榴、杏树、葡萄、玫瑰、月季、夹竹桃等,它们为主人赢造了一个幽雅的居住环境,也点缀着这里的生活。有些面积较大的庭院内,多会种上葡萄树,搭成凉棚,在夏季可遮阳乘凉,秋季可收获到甜蜜的葡萄。

高台无处不落花。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喜爱养花种草,如果庭院里没有空地可种花草,她们则种在花盆里,摆在院内或楼上的凉台中。在维吾尔族妇女的观念里,她们的生命和生活是和花联系在一起的。她们头戴花帽、头围花巾、身穿花裙,用鲜花装扮自己,用大自然的花草作化妆品。

相关阅读》》》航拍大美新疆令人惊奇的热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过庭院,进入主人的住室、客厅,可看到室内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主人卧室比较简朴,维吾尔族人喜欢睡在土炕上,土炕的面积大都占去房间一半地方,不同于我国北方农村的火炕。他们用土砖砌成,平整厚实,炕上铺有草席、花毡、地毯以及和炕一样大的棉褥。敞开式的墙壁柜上整齐的排放着很多被褥,墙上挂着地毯,以作装饰。

热情好客“亚克西”

喀什高台民居,虽是一个很开放的旅游地,可居民的生活却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人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完全没有表演给外人看的感觉。有些住户会卖一些小工艺品或民族服装,也有维吾尔族大妈在自己屋门外摆个小摊卖刚出锅的馕;有的人家叮当作响,那是手艺人在加工着这里最有名的金银首饰,有的人家发出锯木的声音,那是木匠在加工制做一些精制的生活用品。

这里的居民对镜头表现得泰然自如,特别是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调皮地望着客人,顽皮地歪着头,对着相机挤眉弄眼,笑着摆出姿势任客人给他们照相,然后跳到你面前要求观看相机中的自己,这一切往往会让喜欢摄影的客人喜出望外,应接不暇。维吾尔族居民对来访客人非常热情,而且都很注重礼貌,见面时会热情问候,不时会听到一声声“亚克西”。

TIPS:

交通:喀什市老城区,在市内坐出租车起步价5元。公交:喀什客运站乘坐20路东门站下。飞机场:飞机场站乘坐2路在人民医院站站转11路东门站下。

食宿:喀什市区以外的地方住宿不是很方便,自助游的背包族一定要带好野外露营帐蓬。家庭主妇会给客人们做传统的抓饭、手抓羊肉、薄皮包子、拉面、炒面、曲曲(馄饨)、居瓦瓦(水饺)等风味小吃。

特产:土陶是当地的一大绝技。在高崖土层中有一种被维吾尔族人叫做“色格孜”的土质,这种泥土质地细腻,私黏性强,是制作土陶器的绝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