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乐途旅游网与专栏作家行者绿豆

从昆明往北,一路都是崎岖的盘山公路,接近东川地界,每每从山头上看下去,红的泥土、翠绿的菜地、白色的土豆苗棚、黑色蜿蜒的公路,给人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

行者绿豆/摄

尤其是河谷里那一马平川的灰白色,更是憾人心魄。这些雨水冲刷山体滑坡而形成的泥石流冲积带,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形成灰白色的平坝,铺在山谷中,一度让同行的烟雾与静然两个以为是水泥浆倾覆在山谷里。东川素有世界泥石流博物馆之称,据载仅2001年夏天,某条山谷就发生了16次泥石流,发生泥石流时,平时流量不足1立方米的河床,滚动着几十个流量的石块与泥浆,泥石流奔腾而下,巨大的石块在沟中激起十几米高的巨浪,数以万吨的泥沙跌撞跌撞最终流入金沙江,成为长江重要的泥沙来源。如果没有到过东川,没有亲眼见过这些泥石流带,谁也无法想象大自然会用这种方式,塑造出这种令人目瞪口呆的景象。

行者绿豆/摄

而清代的东川,则还有另外一个美誉,那就是“天南铜都”。东川境内铜矿储量丰富,铜文化历史悠久,东川铜的开采冶炼铸造历史久远,据载在上古时期,东川就出现了“马踏露铜”的记录,而早在西汉时期,这里的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用“火烧水泼法”开采铜矿,并用木炭冶炼钢锭并进行钱币铸造;东川铜矿也曾是古代中国最大的铜矿之一,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年产粗铜就已达8125吨,有矿工十余万人。

行者绿豆/摄

大清帝国的主要货币原料,都来至东川,清朝钱币,十之七八系东川铜铸就,所以当时东川铜如何运至内地,成了一个最大的难题,时任云南巡抚的张允随耗费七年时间修浚金沙江以解决运铜难的历史。据说贵州黔灵的黄钟、武当山的铜殿、鸣凤山的金殿等,都是用东川铜铸造而成,因而当时乾隆皇帝曾御赐东川龙神庙矿“灵裕九寰”匾,对东川铜业对于大清帝国的贡献予以褒奖。

行者绿豆/摄

而正是这些铜,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东川,造就了“天南铜都”,也造就了东川的泥石流与红土地。古老的炼铜方法对木炭的需求量极大,每炼铜100斤,要用木炭1000斤,而烧出1000斤木炭,又要砍伐10000斤林木。据有人推算,仅在清朝乾隆年间,东川每年就要砍伐约10平方公里的森林,才能满足当时炼铜的需要,而这样的砍伐速度,远远超过了森林的再生能力。数百年后的今天,铜,几乎快挖完了,树,也砍光了,于是泥石流源源不断的来了。

行者绿豆/摄

幸好上天还垂青这方山水,那些残存的铜和铁,为东川创造了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之外最壮观的红土地,但其色彩,却非巴西红土地能比,而东川红土地,正是以其比巴西红土地更丰富的色彩与壮美令世人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