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穿越百年的相遇 探寻深山里的神秘僰人

上苍的神奇造化,孕育了这方神秘风情。翻开这部“古老画卷”,融入民风民俗风情瑰丽多姿。千百年来,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和地球上那些绝美风光一同让人充满向往的,还有神秘多样的古老文明,一个消失于400多年前的古代民族,仍在神奇延续,“祖先在崖子上,主公在崖洞中,老人在供桌上,朋友在酒桌上。”这首流传于丘北县舍得乡白泥塘村的民歌,村里的大部分人几乎都会唱。僰人波澜壮阔的成长历程,具有无限蓬勃生命力的深厚根基;他们勤劳勇敢、善良纯朴、友好待人的风貌以及忠厚、仁爱、诚信、和谐、孝敬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就跟着笔者去领略僰人的风情吧!

初始僰人,早年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关于悬棺的纪录片,当时年纪尚小并不懂得深究,但那关于千年的悬棺之谜却像一颗种子长在了我的心里。直至后来,接触了很多民俗文化,千年的悬棺之谜种子萌芽了。

当得知要拜访僰人的时候,我很开心,一路驱车赶到了丘北县舍得乡白泥塘村,刚进村口,就被一群牛羊给吸引住了,抬头往山上看,妇女们正在低头绣花,牛羊在山间悠闲地吃着草,看到我们的到来,既欣喜又羞涩,对镜头有着陌生的恐惧,所以只能偷拍。早听说僰人的神秘,他们居住在深山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他们土地少,好在舍得有很多的草场,他们便以放牧为生,家家有成群的牛羊。由于我们到村里的时间稍晚了,刚好遇到村民们放牧归家,挥鞭的人与成群的牛羊将尘土飞扬,好似一副和谐的画卷。

年近七十五的她,每天还奔忙在山间地头,在丘北,最常见的就是放牧的老人们背着干柴,既可以看管山上的牛羊又可以拾些干柴,两不误。看到我们的到来,她们是开心的,淳朴的笑容一扫我们的疲惫的身子,跟着回家的牛羊群,我们深入到了村里。

同行的书影老师拍了老奶奶的图,拿给她看的时候,可把她乐了。

她将羊群赶到羊圈里,而我们也跟她道别前往下一家。

这是住在村尾的一家人,因为门没关,又有小羊在玩耍,我们便自来熟的到了她家,她说她刚放牧归家,还没来得及把羊群们关进去。我们笑笑,还好来得及时。我们的到来没给小羊们造成影响,悠然的在院里奔跑玩耍,乐呵的就像几个孩子一样,时而抬头看看我们,时而用稚嫩的小角去和其他的小羊玩耍,还有趁着母羊不注意,偷偷吸奶的。老奶奶用手指了一下大羊,露出开心的笑容说:“你看, 那羊有三只角”,我们顺着她的手看过去,果然,这也算是羊群中的“奇葩”吧!

在进村口的时候就遇到她了,因为她背着婴儿,所以对她印象很深刻,她的孩子只有三个月大,我说怎么不把她放在家里睡呢?她无奈的说,家里人口少,没人看管,孩子太小,只能自己带出来,放牛羊不用花很大的精力,况且还有其他人帮忙呢!

这是行程里比较有意思的老奶奶,她在院里给羊群们喂草,我偷偷躲在树后面偷拍,最后还是被她发现了,她笑着迎出来,因为年纪大了,耳朵有些背,我同她说话时要大声,她说她已经八十多了,现在已经不能去放牛羊了,只能在家照顾一下,因为身体不好。拍完她之后,她像个孩子一样要看她自己的照片,给她看过之后,她表现出想要照片的表情。我乐呵呵的说,等我冲洗出来之后给她。她很开心,说不能骗她。如果骗她她天天追着村长要,说这话的时候还用她手中的棍子轻轻的敲打我,表示不能骗她。

赵文珍,她今年60岁了,这是整个村里唯一记住的一个村民的名字,因为她太有趣了,我们在大路上遇到她的,她正带着她的孙子出来,看见我们正在拍她,便过来和我们搭讪,热情的把我们请进家里。

僰人的服饰很漂亮,但是我们从村头走到村尾没有发现一位穿僰人服饰的,我们便提议,让她穿着给我们拍,她起初不好意思,后来便邀请我一起穿,像姐妹一样。我当然义不容辞啦!她们的衣服上有太阳和大海的图案,精美的头饰上缀着大量海贝,形似鸡冠。

我把僰人的服饰往身上一穿,就把自己当作僰人姑娘吧!而且和赵大姐聊的可好了,她还自豪的从箱底拿出一本关于僰人服饰获奖的证书,告诉我们,那是她拿去参赛的,还获得了云南省的奖项,她母亲去世的早,很多手工都是靠后来自学的,头饰上的贝壳是从母亲传下来的,现在基本买不到了。

闲话之余,她翻出了她绣的小包,她给我的是新的,花纹不及她的,她的是好几十年了,且说花纹好不好,就从时间来说,那经历岁月的洗礼,的确给人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它不止一个包,还承载了过去年岁的记忆。

告别了赵文珍,我们离开村子,转眼看到一位妇女正在绣着僰人服饰,她坐在那里,就像一座美丽的雕塑一般,神情泰然,透着对生活的热爱。我们驱车离开,村民们要留我们晚饭,最后看我们执意要走,便挥手道别,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

僰人那神奇的风土人情犹如一本尘封的画册,让世人看到了那一幅幅古老神秘的风情画卷,在无声无息中,寂寂守着千古不变的传说……

乐途旅游网与专栏作家:锦年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