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卫报》4月9日报道,澳大利亚著名的大堡礁近日发生大规模白化灾害,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已将此次灾害列为红色警报级别。最新航空摄影测量显示,澳大利亚大堡礁珊瑚白化范围已达三分之二,涉及1500公里,中心地区的白化现象还在不断加剧,只有南部约三分之一的珊瑚礁幸免于难。澳大利亚ARC珊瑚卓越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就此表示,眼下的珊瑚白化危机“史无前例”。

珊瑚白化对大堡礁的危害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延绵2000多公里,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省对岸。由3000个不同阶段的珊瑚礁、珊瑚岛、沙洲和泻湖组成,蔚为奇观。绚丽多彩的珊瑚群使这里成为潜水天堂、度假胜地。大堡礁被称为自然世界的七大奇观之一,于1981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据估计大堡礁每年通过捕鱼和旅游给澳大利亚带来约37亿美元的经济收入。

然而自1998年以来,大堡礁已经历超过四次珊瑚白化灾害,而每次珊瑚白化发生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此次距离2016年那场灾害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相关专家担心两次白化的发生时间如此接近,会使受伤的珊瑚没有机会恢复。汤斯维尔詹姆斯·库克大学海洋生态学家James Kerry说,生长最快的珊瑚至少也需要10年才能恢复,对于那些连续几年遭遇白化袭击的珊瑚礁来说,“恢复前景为零”。珊瑚的大量死亡会严重破坏大堡礁的生态系统:一些物种会失去它们的食物来源,而一些鱼类则会因为无从躲匿而更容易被鲨鱼捕食。此外,珊瑚持续的大规模白化,也势必会给大堡礁的旅游经济造成重创,估计每年减少的游客会超百万。

什么是珊瑚白化?

珊瑚白化,是指珊瑚颜色变白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珊瑚呈现绿、蓝、黄、褐、红、紫等各种不同的色彩,然而这些颜色并不是珊瑚本身拥有的,而是来自珊瑚体内的共生藻。珊瑚依赖体内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在珊瑚生理正常的情况下,共生藻密集分布在珊瑚内皮层的细胞中。根据估计,每平方公分的珊瑚组织,可能含50~500万个共生藻细胞,由于共生藻含有多种色素,因而使珊瑚呈现各种色彩。共生藻与珊瑚的共生是一种同存共荣的关系,共生藻对珊瑚的营养、新陈代谢和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当珊瑚遭受环境剧烈改变的压力时,这种微妙的共生关系就可能被瓦解,珊瑚就会失去共生藻或光合色素而变白,也就是所谓的“白化”。

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珊瑚白化的原因有很多,海水化学性质的变化、海水透明度较弱、太阳辐射增强等等。在众多原因中,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造成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农用化肥、沿海沉积物的流入。气候变暖引起海水温度升高,致使珊瑚所依赖的海藻减少,从而造成珊瑚白化。

澳大利亚政府对珊瑚白化灾害的应对

科学家一致认为,保护这些珊瑚礁的唯一希望是逆转导致海水升温的全球变暖,其主要的措施就是寻找替代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澳大利亚政府为此也作出了一些努力:2016年11月,澳洲政府批准了对抗气候变化的《巴黎协议》。该协议的目标是,到2030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26%至28%。

然而近期也有一件事引发了巨大争议: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批准了昆士兰州的一个煤矿租约。煤炭出口要横穿大堡礁,因此随着这个煤矿投入运行,海运和清淤活动都会增加。环保人士称:此举说明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大堡礁的决心并没有那么坚定。

珊瑚白化已成全球化现象

除了大堡礁饱受珊瑚白化的困扰外,其实在全世界多地都曾发生过这种现象,例如斐济、夏威夷、基里巴斯、台湾等,但珊瑚白化范围没有那么大,白化程度也没有很严重,所以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大堡礁接连受到珊瑚白化灾害的后果已十分严重甚至不可挽回,所以,为了保护美丽的珊瑚景观,保护整个海洋生态系统,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