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圣诞老人打哪儿来?

圣诞老人的首个插画形象,来自1866年出版的Harper’s Weekly杂志

1927年,一位芬兰的电台主播,“马库斯叔叔”在电波中“宣布”,圣诞老人住在拉普兰地区一个名叫耳朵山(Korvatunturi)的地方(故事原型来自流传已久的芬兰传说)。久而久之,圣诞老人住在拉普兰成为了广泛共识,先是在芬兰,后来传播到全世界。毕竟,圣诞老人如果住在北极,他的驯鹿吃什么是个大问题。

旅游业是芬兰的支柱产业。1957年,《纽约时报》旅游版描写了欧洲北国原野上的白昼景象,“如果要看伐木工人们比赛站在一块木头上渡过激流,罗瓦涅米是最佳地点。”到了1984年,芬兰旅游局开始大力推广旅游业,他们开始拥抱关于圣诞老人的一切传说,“圣诞老人产业”逐渐兴旺,拉普兰地区行政长官也宣布该省为“Santa Claus Land” 。1985年,圣诞老人村开业,在那里有个标志性邮筒,所有从这里发出的信件,都会被盖上一个“北极圈”的邮戳,尽管这里距离北极圈还有一段距离。

1950年六月,埃莉诺·罗斯福(前美国第一夫人,曾主导起草了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忽然造访北极圈,芬兰人仅仅用了一个星期就在罗瓦涅米机场附近造了一栋木头小屋,里面摆上了芬兰建筑师、家居设计师阿尔瓦尔·阿尔托设计的椅子。如今,这个位于圣诞老人村里的小屋也成了旅游景点,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前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都造访过这里。

1986年,芬兰最大的16家企业形成了一个“圣诞老人故乡协会”,主要功能就是向外面的世界宣传圣诞老人的形象。

在罗瓦涅米圣诞老人村,你可以寄一封“来自北极圈”的信

不过,罗瓦涅米却有着一段伤痛的历史。直到1930年代,罗瓦涅米都一直是个只有6000居民的安静贸易城市。俄国人1939年入侵了这个城市。在1939-1940年的那个残酷冬天,芬兰人全力击败了俄国人,为了防止俄国的进一步侵犯而与德国人结盟。纳粹德国来到芬兰,他们在罗瓦涅米建造了一个军事基地,城里的人口也增长了一倍。随着战事变化,轴心国失势,1944年10月,德军离开罗瓦涅米并且防火焚烧了这个城市。德军摧毁了城市的90%,当地居民回忆返回黑烟弥漫的城市时,看到只剩下烟囱还矗立在满目疮夷的土地上。直至今日,罗瓦涅米的居民们还时不时从院子里发现被烧焦的木头和金属。

二战后的罗瓦涅米,一片焦土

德国人离开后,罗瓦涅米的地表几无遗存。不过,当初的纳粹空军基地如今成为了“圣诞老人官方认证机场”——罗瓦涅米机场,而当初的纳粹军营如今也成为了充满了驯鹿、哈士奇、商店和餐厅的主题乐园——圣诞老人村,每年能吸引60万游客到访。

后来成为芬兰国宝级建筑师的阿尔瓦尔·阿尔托,于1945年受命重新设计城市时,在设计图纸中,他把一只驯鹿头藏在罗瓦涅米的街道走向里。他在已有的街道图基础上,标出了规划中的主要道路和铁轨线,体育场正好是驯鹿的眼睛。此外,他借鉴大萧条时代罗斯福总统所推动的新政,也为拉普兰地区制定了一整个重建计划。他受邀查看了所有建造在拉普兰河流水域上的水电站,评估这些水电站对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原住民萨米人、驯鹿、河流以及微气候的影响。考虑到城市靠近北极圈,阿尔托在设计房屋时,尽量减少它们的朝北立面,而让西南立面尽可能又大又宽。

阿尔瓦尔·阿尔托和他的设计图纸,他把一只驯鹿头藏在罗瓦涅米的街道走向中,你能找到吗?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罗瓦涅米一点点地重建起来。虽然阿尔托的“驯鹿计划”并没有全部实现,但他为罗瓦涅米设计建造的市政建筑后来都成为了经典,比如由罗瓦涅米市政厅、城市图书馆、包括罗瓦涅米剧院和议会中心的Lappia House。阿尔托同时代的建筑师菲尔迪南德·萨洛岗厄斯也为这个城市设设计建造了不少公共建筑,比如消防局和罗瓦涅米市集镇市政厅,后者如今被改造成为一座精品酒店“北极光酒店”(Arctic Light Hotel)。除了大型的公共建筑,阿尔托还在罗瓦涅米的高乐卡洛利奈地区设计了很多拥有宽大露台的居民建筑,由连排房和公寓楼组成,坐落在公园般的环境之中。阿尔托的观点是,在极寒和黑夜中生活的人们,要比在阳光充沛的南方生活的人们需要更多室内空间。

阿尔托设计的罗瓦涅米市政厅

根据芬兰传说,在Korvatunturi (耳朵山),有长得像耳朵一样的巨石,圣诞老人可以通过这个耳朵听到世界上每个孩子的许愿。但是Korvatunturi (耳朵山)太远了,从罗瓦涅米出发往北还有300多公里。相对来说,拥有一个机场的罗瓦涅米好抵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