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自然不仅赋予了遍野的樱花、桃花,带来浪漫视觉享受的同时,也馈赠了大量鲜嫩爽口的食材,让味蕾也随着季节一同蠢蠢欲动。老北京有句俗话“春脖子短”,意思是春天短暂,也正因此而显得格外珍贵,美景与美食在这个短暂的季节里同样不可错过。

自古中国就有“不时不食”的传统,应时令、按季节吃东西,一招一式不能乱。无论是辛弃疾笔下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还是曹雪芹的“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都是人们对春菜的垂涎与赞美。虽然现在种植或养殖技术发达,很多食物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过了时候就少了特有的味道和心情。适时而食,正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是一种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美学。

那么,春季有哪些人间美味呢?网易旅游《百态中国行》邀你携态度上路,品味鲜爽的烟火四月。

闻香识椿芽

前一阵子的“车厘子自由”让很多都市白领开始怀疑自我,然而今年春季的香椿更让人望而却步。有人换算出1斤香椿的价格等于39只小龙虾/10只鲍鱼/2只大闸蟹/1只波士顿龙虾...但它独特的香气、鲜嫩的枝芽依然让很多人禁不住花重金饱口福。

香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代时就遍布大江南北,唐代、明代、清代都曾将香椿列为贡品。在药用价值上,《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椿叶香甘可茹”。清代美食家袁枚,也曾在《随园食单》中描述香椿头拌豆腐“到处有之,嗜者尤众。”

香椿怎么吃,也体现了南北饮食文化的不同。南京人喜好搭配鸡蛋,成都和重庆人因“无辣不欢”选择搭配辣椒,北京和西安等北方城市的人则对香椿拌豆腐情有独钟,到了湖北肥瘦相间的薄肉片才是香椿的最佳伴侣。

破土而出的“鲜力”

江南地区春日里最响亮的声音,也许就是春笋接连不断破土而出的动静。笋体肥大、洁白如玉、肉质鲜嫩...可荤可素,炒、炖、煮、焖、煨等皆成佳肴。春笋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纤维素的营养美食。

上海本帮菜的代表作之一腌笃鲜,将春笋和鲜、咸五花肉片一起煮,汤白汁浓、肉质酥肥、清香脆嫩。而江南地区另一种特色做法油焖笋,操作起来更为简单,但春笋在葱花、香菇的搭配下,酱香浓郁,鲜味不减。

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朝诗人张志和的一首《渔歌子》,使鳜鱼数百年来一直高居“春令时鲜”的榜首,是除了野菜外,大自然在春季赐予人们的另一种鲜美。

鳜鱼又叫桂鱼,肉质细嫩、刺少肉多。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鳜鱼誉为“水豚”,认为它鲜美如河豚,也有人把鳜鱼称作“龙肉”,均体现了鳜鱼的味道确实非同一般。而在春季,鳜鱼体内积蓄了很多脂肪和营养,身体肥硕而坚实,味道也是鲜上加鲜。

古代徽州地区人口稠密土地稀少,很多男子在十三四岁就不得不外出打拼谋生。每年春季,正是长江鳜鱼鲜美之时,贴心的徽州游子为了能让家里人也吃上美味,就想方设法把鳜鱼带回家。为了使鳜鱼便于保存和携带,聪明的徽州人把鳜鱼盛放在木桶里,一层层地撒上盐巴,中途还不时翻动。尽管如此,这样带回家时鳜鱼还是有了异味,但是他们还是会欢欢喜喜地用大油大料烹饪,没想到味道竟然意外地好,徽州的红烧臭鳜鱼就这样“臭名远扬”。在春季品尝了众多“小清新”的美味后,不妨也试试“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