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00-600年,大约在玛雅文明前古典期,从那时起便有玛雅人来此定居,并给小镇起名为“Itzamná”,玛雅语中意为“天上掉下的露水”。随着居民越来越多,在玛雅文明后古典期,公元9世纪中至11世纪,伊萨玛尔小城达到发展的巅峰,成为尤坎坦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成了其中一个玛雅统治中心。可是在经历了玛雅文明后古典期的短暂繁荣后,这座比奇琴伊察和乌斯玛尔还要古老的玛雅古城突然开始衰落,在西班牙殖民者到来之前,伊萨玛尔几乎已经成为废墟。于是,小城在经历了辉煌的玛雅时期后,进入西班牙总督统治殖民时期,之后墨西哥独立,三种文明和文化的融合,让这座小城更加特别。

刚一入城,笔者就被通体涂成黄色的西班牙式建筑群所震撼,一眼望去,所有的房子都是统一色调的柠檬黄,无论是城市外围的居民楼,还是热闹的广场、街市、公园,或是市政建筑、教堂,都是让人心情明快的亮黄色,使这座城市散发着如正午阳光一般宁静又快乐的氛围(如图)。

没落又重建后的伊萨玛尔面积不大,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灿烂的古迹,最知名的是位于城中心看上去像“城堡”似的建筑,圣安东尼奥修道院,修建于1553年至 1561 年之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经是七座玛雅金字塔,西班牙人信奉天主教,于是金字塔被销毁后建成了这座气势恢宏的修道院,也因此为伊萨玛尔带来了另一个称呼“山丘之城”,意指那些被掩埋的玛雅金字塔。这座修道院占地近8000平方米,外围有75 座拱门,其中庭广场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庭院,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可能你会问,为什么这里的建筑物是黄色的呢?笔者从本地人那里得到了答案。其实在玛雅时期,作为玛雅人朝圣的圣地,为了致敬玛雅的太阳神,这里的许多房子已经粉刷成了明黄色;而全城统一变成黄色的契机,是在1993年,罗马教皇要来访问伊萨玛尔,于是有人出主意,统一刷成黄色应该会给教皇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颜色不仅代表了太阳神,是墨西哥标志性食物玉米的颜色,也是梵蒂冈国旗的主要色彩。

无论是白天、黄昏还是夜晚,在修道院附近找个地方坐下来都有欣赏不完的美景;小城的居民不多,游客也很少,在蓝天映衬下,黄色城堡散发着宁静而愉悦的光芒;修道院的门口停着五彩缤纷“精心打扮”过的马车,游客乘坐马车游览小城也是不错的选择。傍晚时期,落日的余晖给房子镶嵌上了金边,随着修道院的钟声响起,成百上千的鸽子回巢,让人有种落叶归根的温馨感;而到了晚上,居民出来乘凉聊天,小商铺亮起的黄色灯光,让黄色小城变得金光熠熠,一下有了生活气息和活力。

现在伊萨玛尔还有十二座玛雅金字塔古迹,在鹅卵石街道上漫步,在巨大的上百年的云杉树下休息,被黄色建筑物包围着,仿佛光阴回溯到了神秘的玛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