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要问什么最火,那肯定非研学莫属。无论是高校预约参观的一号难求,还是各地博物馆的人山人海,都将“研学热”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并非所有的研学都涌向大城市。在赤水市大同镇的极竹堂竹编基地,也常常会迎来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以及一些竹编爱好者们。在其门口,除了挂着“极竹堂”公司名称外,还有“遵义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赤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培训基地”两个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打通产学研,才能更好地助力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作为“极竹堂”的创办人,“90后”的杨昌芹不仅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第六代传承人,同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早在2012年,她就在赤水市大同镇成立了自己的竹编工艺厂,并创办了竹编工艺技术培训班,免费给当地留守妇女进行培训,并为她们解决了就业和收入问题。

转眼,11年过去了,“极竹堂”也发展成一个有着100多员工、年营业额接近2000万元的公司,其中,90%以上的员工都是当地的留守妇女。在杨昌芹的朋友圈里,定期会发布“竹编工艺技术培训班”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最近的一个,是7月底绥阳中学的赤水红色夏令营,在“极竹堂”上了一节非常有意义的竹编课程。此外,还有“2023年赤水竹编公益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妇女就业培训班”的招生简章。

她说,培训班里既有刚刚初中、高中、高职毕业的女孩子,也有很多高龄、残疾的家庭妇女,年培训人数高达上万人。她希望通过免费的培训班,让她们能掌握一技之长。当然,培训结束后,如果双方都有意向的话,也可以留在“极竹堂”工作。

近日,记者来到“极竹堂”进行参观采访。这里是由废弃的学校改建而成,依山傍水,环境非常好。这栋楼一共有三层,一层主要用于展示和接待,二层是竹编工作场地,而三层则主要用于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黄梓馨正在这里研学。她说,她是在网上看到杨昌芹老师的报道,深受触动,慕名而来。在这里,她不仅了解到竹编的20多道工序,也尝试着用竹丝编出漂亮的茶杯、提包、花篮等产品。更重要的是,她感受到了这项非遗技艺对于当地经济和妇女收入、地位的提升。

“我的祖辈也都生活在农村,所以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也知道农村妇女生活的辛苦和不易。杨老师以一己之力,不仅将竹编这个非遗手艺发扬光大,而且解决了很多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非常值得敬佩。”黄梓馨说,这次到赤水来研学,不仅希望能学到一门手艺,也希望通过实地调研,看看能不能在产品设计、销售渠道等方面,尽自己的一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她到了之后才发现,“极竹堂”的产品线远比线上平台看到的更丰富,而且设计的审美也非常在线,完全足以“俘虏”年轻人的心。

杨昌芹告诉记者,除了她自己先后到上海美院和清华美院进修学习外,上海美院的学生也经常会到“极竹堂”研学,并带来一些新的创意和设计理念。如今,她们创新性地推出了竹编瓷器、竹编首饰、竹编禅意香炉等一系列竹编工艺品,备受青年消费者的推崇和喜爱。

这也是杨昌芹的初心所在。在她看来,只有让非遗技艺能在一代代年轻人手上焕发新的活力,在创新中创造新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她也非常希望能有更多像黄梓馨这样来自一二线城市的学生,能够愿意深入现场,了解竹编文化,并将其带到更多人的生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杨昌芹也将提案重点聚焦在解决赤水竹编产业的发展难题上。“赤水竹编既是文化,也是产业。只有把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通过改善交通设施建设,打通销售渠道,让赤水竹编真正走出去,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据,过去40年中国共减少贫困人群7.7亿多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民群众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社会实践,在促进社区、群体和个人实现生产性就业、体面工作、创收和可持续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称,贵州赤水地处中国最大丹霞分布区,因竹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当地在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赤水竹编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通过竹“固碳减排”作用保护了人类共有家园推动了可持续发展。2019年以来,中国有关部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合作,共同实施“赤水竹手工艺可持续生计试点”项目,纳入“非遗+扶贫”支持框架,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低碳发展取得的实践和经验为中国乃至全球遗产地所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目前“极竹堂”的产品不仅有线下渠道,而且也打通了线上销售渠道,并通过“黔货出山”等渠道,将产品卖往美国、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实现文化输出。

但杨昌芹也表示,疫情三年,海外市场的销售基本停滞了。原以为疫情结束后,今年的市场会好转,结果上半年的市场情况并不乐观,甚至比之前还要难。“如果是以前,公司规模可大可小,但现在,有这么多的员工,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我作为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我们将继续把竹编产业和旅游、研学、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相信一定会大有可为。”杨昌芹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