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一年,沉寂已久的大学同学群突然热闹起来。

有人提议:今年是毕业15周年,找时间聚个会吧!

每五年一聚会,是我们本科班同学毕业后的惯例。

一眨眼15年,这所985院校毕业的同学们,散布各地,我们也在每五年一聚中,见证着彼此的变化与成长。

985毕业15年(女生篇)

先来一段总结陈词:

985毕业15年,大部分同学,都过得不错。

我的大学同学中,没有出过大富豪、大官,但毕业多年,基本都已跻身所在城市的中产阶层。

我班十几位女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小城市普通家庭,90%的”小镇做题家“

由于是财经类专业,40%以上毕业后进了银行,其次是国企(基本都在央企),不到20%,公务员、外企、民企各10%左右,再就是高校,及极个别的创业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面这个图可以看出几点:

第一点,985毕业的女生,就业的“体制”倾向很明显。

大多选择银行、国央企、ZF机关、高校等体制或“泛体制”单位,只有少数同学选择了外企、民企。

大多数中国女孩的父母,在选择工作时,第一诉求都是“稳定、体面”,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幸福。

体制外,在他们眼里,意味着不稳定、风险,以及,缺乏足够的体面。这一点,是“钱”也填不平的。

而女性在选择工作时,潜意识里也会把“好不好找对象”、“将来能不能兼顾家庭”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种种权衡之下,形成了你看到的体制外不到(泛)体制内1/3的就业倾向。

第二点,985毕业的女生,“42岁以后就没有工作了”的情况并不普遍。

前段时间有个热帖,“42岁的女同学聚会,一大半不工作了”

UP主毕业于某新一线城市最好的中学之一,

她和同学,大学上的不是985就是211,毕业后工作也大多做得不错。

但42岁那年的同学聚会,发现:

所有年过40的女同学中,有1/3是没有工作的,有1/3做着低薪没什么前途的工作。剩余1/3,基本都在体制内。

相比之下,我的大学女同学,目前尚还全都奋斗在工作岗位。虽然距离42岁还有好几年,但肉眼可见的是,即便到40+,仍然不会放弃工作。

不仅体制内,外企、民企的同学,经过多年打拼,也早已跻身管理层序列,是大多数人眼中风风火火、高收入高能量的女强人。

她们崇尚独立,坚持自我,不仅是家庭中的好妻子、好妈妈,也是工作中的好下属、好搭档、好领导,是职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第三点,985毕业的女生,大多选择了“潜力股”。(这一点并未体现在图片上)

多数女生选择了同样出身普通家庭,学历、职业不错的“潜力股”,

两个人白手起家、多年奋斗,如今另一半大多也是银行、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是在体制内已经有了一点小级别(大多在县处级、科级),

生活虽然称不上大富大贵,但比上不足、不下有余。

我班女生大多选择晚婚,除了极个别“结束毕业典礼就是婚礼”,其余多在32+才结婚,直到现在35+还有两个未婚的。

说几个典型例子:

同寝A,大学四年一直考全班第一、包揽各类奖学金,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A是出身大西北农村的“寒门学子”,在母校一直读到博士、然后出国当博后,现在已经是国内另一所知名985高校的教授、博导。

这位女同学毅力惊人,大学时一直独来独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心性单纯、专注研究典型的学术型人才。

毕业后进高校从事自己热爱的学术事业,真的很适合她。

B,东北农村家庭出身,毕业后考入银行。

那时候进银行还是很不错的出路,情商高、“拼命三娘”的C在银行一路顺风顺水,现在是当地分行的副行长。

B也是我们班第一个结婚、生子的,毕业实习时就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现在也是银行中层。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算得上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C,江浙地区人,父母都在体制内,父亲小有官职。

C毕业后顺理成章回家进了体制,现在是当地一个经济富庶区的副区长。

C是独生女,父母十分宠爱,读大学时每天捧着电话撒娇,谁也想不到现在成了雷厉风行的“父母官”。

D,东北工人家庭出身。

D也是独生女,从小承载了父母的全部希望,被培养得强势、优秀。

毕业后考入北京一家央企,刚毕业时,常打电话倾诉”北漂“的辛苦、工作的迷茫,以及“长安居大不易”的无奈。

多年过去,在32+时,买了房结了婚,刚工作时认识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已经是金融行业高管;自己事业上也有了突破,进阶中层;

去年又买了套房将父母接过来住,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E,广州郊县人,父母早逝,当年是受资助入学的贫困生。

E毕业后回到广州,考入体制内,找了同在体制内的广州本地人结婚,早早地生了孩子。

最具戏剧性的是,因为小两口是广州土著,双方家庭都赶上了拆迁,

又因为结婚,当年早早在珠江新城买了房,

现在应该是班上资产状况最好的同学之一。

F,上海土著,个性单纯,身上颇有上海女孩的慵懒、娇媚气质。

在那个还没有高铁、大多数人乘坐绿皮火车上学的年代,F是班上唯一一个(和外系上海同学一起)包机来上大学的。

毕业后回到上海进了外企,相亲了一个本地土著买房、结婚、生子,

婚后另一半发展不错,双方父母家条件也比较好,房价没起来的时候就在上海有几套房,前两年置换了别墅,生活算得上富足优渥。

G,广东潮汕人,父亲离异,

母亲一个人带大她和弟弟,毕业后在深圳民企工作。

毕业七八年的时候,曾见过一面。当时在她租住的两室一厅里,住着她、她母亲,以及过来投靠她找工作的弟弟。

G历经多次跳槽,目前在中小型民企做管理层,另一半在大厂,去年生娃后也买了房,终于在深圳扎下根来。

从我班女生的境遇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首先,原生家庭不错的话,只要不作,站在父辈的肩膀上,生活肯定优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同学

但这并不代表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以我班女生为例,原生家庭富裕的上海土著D,固然生活富足,江浙体制内独生女C,也是衣食无忧。

但出身农村的A、B,和普通工人家庭的D,现在一个是985大学教授,一个和丈夫双双成为银行中层,还有一个也是国企中层、另一半是金融业高管,

他们的发展,已算得上”阶层跨越“,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整个家族的上限。

也许在初入社会时,他们过得比原生家庭优越的同学辛苦很多,譬如北漂的同学,就经历了多年的老破小合租生涯,

但多年过去,这种差距已经被大大拉平。如果把时间线拉到更长的维度看,追平、赶超也并不是不可能。

十五年,看起来很遥远,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更是远得像是看不到希望。

但这段艰苦的日子过去以后,你会发现,年少时在意的、仿佛遥不可及的差距,在日复一日不知疲倦的追赶中,不知不觉已被抹平。

到那时,你会骄傲于自己赤手空拳打下的一切,也会对自己的成长,感到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2、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决定了下一代的起点。

当年的广州“贫困生”同学E,因为买房早、又赶上拆迁,人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生家庭条件好的上海、北京土著,更是不用多说。

我们毕业时,全国各地房价差距还不大,北上深房价1万+,武汉、成都、杭州房价不过六七千,

但如今,在一线城市安家的同学,与新一线城市的同学,资产已不在一个量级,和三四线城市的老家同学相比,更是一骑绝尘。

现在房价已不可能像那些年那样疯涨,但可以预见的是,不管在什么时候,一线核心城市的房子,永远是最稀缺的优质资产,只不过,不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游戏。

一线城市同学下一代的起点,或许是回到家乡二三线城市的同学,再也追赶不上的终点。

3、对于女孩子来说,婚姻很重要,自己独立更重要。

我的同学由于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大多称得上一声“独立女性”。

自己工作好、事业好,结婚时,大多没有一味地奔着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潜力股“。

两口子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多年过去,双方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爱情有了,面包也有了,小日子过得欣欣向荣。

同时,自己经济能力不错、在社会上有价值,也更能得到另一半及家人的尊重,在家中普遍很有地位和话语权。

在我的环境中,没有见过“灰姑娘嫁豪门”的故事,

事实上,男人择偶也是很现实的,你想要从他那里获得物质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你也一定会被他放在秤上称斤两,

颜值、学历、身高、工作、家境、经济能力、性格、生育能力...都是这架天平上的砝码。

“天上掉馅饼”,是极小概率事件。

以上就是毕业15年,一所985高校女生的现状。

一个人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

有人说:原生家庭的起点,决定你一生的终点。

我们班的女生,大多出身普通家庭,甚至不少出自“寒门”,

但都通过自己的自强自立、坚韧不拔,超越了原生家庭所在的阶层,迈向了更广阔的人生。

所以,虽然古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但命是认不得的。

年少的时候好好读书,毕业后好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一天一天地成长、进化,

不认命不信命,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有机会逆天改命

相比之下,我班男生出身“寒门”的更多,现在的境遇也更加参差。下回会再写一篇,说一说我班男生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