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每天读一首好诗”系列,持续更新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 《题鹤林寺僧舍》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浮生”。

鹤林寺在镇江,是镇江南郊最古老、寺院规模最大,古迹、典故最多的寺院。南朝宋武帝刘裕少年时家境贫寒,经常要到黄鹤山砍柴维持家用,每当他入山时,常有黄鹤在头顶盘旋起舞。后来刘裕称帝了,就把旧寺名改为“鹤林”。

到了唐天宝年间,僧人元素任该寺住持,又更名为“竹院”,因此又称“竹林寺”。寺中有八景:寄奴泉、米颠墓、逢僧处、香花桥、杜鹃台、濂溪祠、马祖塔、太傅松。

其中的“逢僧处”就是因我们今天所讲的这首而典。

后世苏东坡很喜欢李涉的诗,为此建“苏公竹院”,并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李涉,中唐诗人,殿中侍御史李钧之子,弟弟李渤为穆宗、敬宗时重臣,历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赐金紫。

李涉少年时期居梁园,后逢战乱,兄弟俩就迁至庐山香炉峰下,隐白鹿洞。

贞元末年,李涉应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之邀,入其幕府。宪宗时出太子通事舍人,后来因投匦弹劾宦官吐突承璀而遭排挤,贬硖州司仓参军。遇赦后,升太常博士。

有一天,他前往九江看望弟弟李渤,行至皖口时,忽然出现一帮响马,数十名贼人手执刀枪,喝令他们停船。

当李涉报出名号时,劫匪抱拳相拜,都很敬重李涉的才华,并请李涉题诗,因此李涉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这帮有文化的劫匪拿到李涉的诗后,还赠给了李涉许多财物,把李涉送出很远。由此可见,李涉的诗名很大,而我们今天所讲的这首,正是他的代表作。

下面我们就深度解读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诗文大意可解为:

整日昏昏沉沉,仿佛活在梦中,等终于清醒一点时,发现春天就要过去了,因此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鹤林寺内种满了绿竹,景色优美,偶遇一位僧人,与他攀谈许久,方才解心中之惑,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难得有这样的半日清闲。

李涉这首诗语言朴素,颇有禅理,同时又不失对景色的描写。从诗题中就能看出,诗是李涉与僧人交谈后,应僧侣之邀,写在寺院墙壁上的。

诗人与僧人交谈的内容,诗人并没有写,但却从中有悟,说明诗人受益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日昏昏醉梦间”

起句,诗人先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浑噩且慵懒,没有什么精神头,想必也是受世俗之事所困扰。

在朝为官,少不了人际交往,有时候要为自己戴上一张面具。

“忽闻春尽强登山”

然而,诗人并不想就这样“丧”下去,尤其看到春日将尽,所以尽力振奋精神,去黄鹤山中赏景。

人在迷茫和困顿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节,人间三千事,一笑淡然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过竹院逢僧话”

竹院幽静,为清修之地,因诗人心中有困惑,所以向僧人请教。与僧人攀谈过后,诗人心境开阔了许多,阴霾一扫而空。

人有时要为自己找一面镜子,如此才能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当下。

“偷得浮生半日闲”

尾句是诗人的开悟之笔,世上烦恼无数,总是问题叠着问题,只要活着就会有柴米油盐的琐碎。因此,我们要学会忙里偷闲,让自己匆忙的脚步停下来,去发现自己正在拥有的东西。

人生走得太快,往往就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被裹挟着前进,把别人的生活观、价值观作为目标,这样就会很累。

可是当你静下心来以后,会发现自己曾经错过许多美好,正如诗人一般,与僧人交谈过后,心中豁然开朗,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让花成花,让树是树。

生命的本质,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年轻时拼搏努力,什么都想拥有,中年以后,再把这些东西一件一件放下。

这就是我们读这首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