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到了夏天,不少旅游城市的必打卡地之一,「夜市」一定拥有姓名。尤其到了假期,夜市里更是游人如织,琳琅满目的美食、小摊,喂饱着胃的同时,热闹的烟火气给夜晚带来了片刻治愈。

夜市,不仅是消夏好去处,也是了解城市文化的一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关于夜市的起源似乎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不过在《周礼·同市》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阳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朝市”指的是早上及白天的市场,“夕市”便指的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的一些“小买卖”。那么,没有手机的古人夜晚是如何度过的?他们也会去夜市上打卡美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当时的都城长安经济虽然发达,但是宵禁制度阻挡了不少夜生活,暮鼓敲响以后,居民不能随便出门走动,此外,采用“坊”和“市”划分的坊市制度,将城市分为若干个坊和市,坊为居民区,市为往来贸易的商业区,“坊”和“市”两者不能混淆,并且严格规定了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据《唐六典》中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能够看出,当时开市和闭市时间都要听从官府的规定管理。不过每年的上元节可以有三天的时间允许居民可以昼夜自由活动,在月光如水、花灯如山的盛况中“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长安城东西两市的贸易日渐频繁,来华贸易的外国商人也开始增多,为了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鬼市”出现了,人们在凌晨避开守卫到达秘密的指定地点进行买卖,交易一些白天所不能出售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在唐朝,“鬼市”算是“夜市”的1.0版本,从商贩在夜间偷偷贩卖酒水,到被更多人所知道,售卖品种越来越多,商贩和顾客也越来越多,从量变到质变逐渐形成规模和市场。宵禁制度到了唐朝中后期开始松弛,单纯白天的商贸交易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夜市在个别城市中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诡事录》剧照

我们也能够在一些唐代的诗词中看到一些夜市的痕迹,不过更多的是纵情声色的场景,比如诗人王建曾在《夜看扬州市》里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看他的描述,在扬州城里的夜市上,有千灯万火照耀着碧空云天,可以想象当时的热闹。杜荀鹤也在《送人游吴》里提到:“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描述了局部夜生活的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宋朝,夜市发展得空前繁荣,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取消宵禁制度,规定:「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意思就是三更天之前,夜市是不得禁止的,让当时的百姓拥有了更加自由的休闲时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多,加上北宋中后期大众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也更大,所以夜市索性更加开放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 张择端

/故宫博物院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宵不绝。”夜市直到三更才慢慢散去,五更又会重新开张,这几乎和整夜的夜生活也没什么区别。宋朝诗人陆游《夜归砖街巷书》里也写道“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可想当时百姓的夜晚有多欢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平乐》剧照

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杭州都是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繁华程度甚至超过了长安,并且采用坊市合一的城市规划,宋代夜市的经营时间、地点相对于唐朝也更为宽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如果你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宋朝开封的夜市上,那一定不要错过品尝美食。据《东京梦华录》里《州桥夜市》篇记载,从朱雀门出,直到龙津桥,这里食肆、酒楼林立,根据季节不同还会有不同的特色,比如在夏天是“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杏片、梅子姜、间道糖荔枝”之类的吃食,据说其中麻腐鸡皮这道菜十分鲜美,而且清凉又祛暑,被列入“夏月”菜肴之首;到了冬天有“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之类,京城的百姓经常吃到三更半夜才肯罢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梦华录》剧照

难怪《梦华录》里赵盼儿感叹一句“东京真是富贵迷人眼”,在这里,不仅能够吃饱喝足,还可以品尝到各地的饮食文化。开封作为文化交汇的重心,创造了夜市的一段“黄金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宋朝的夜市达到了现在看起来都羡慕的程度,但到了元朝,宵禁制度重新实行,夜市受到极大抑制,直到明清时期,夜市才“再现江湖”。

明朝的夜市虽说不及两宋时期,但江南一些城市中也有繁华一面,明朝瞿佑在《看灯词》中描写杭州夜市:“销金小伞揭高标,红藕青梅满担挑。依旧承平风景在,街头吹彻卖饧箫。”到了晚明,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还称赞过杭州夜市:“篝灯交易,识别钱真伪,纤毫莫欺。”可见当时的市场氛围、秩序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平乐》剧照

到了清朝,由于同样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夜市的规模也受到较大影响。

不过在有些地方还是有夜市盛行,比如京城东部的通州,李始源在《通州次息庵》中就写到了通州夜市灯火通明的景象:“日暮万灯光烛地,纷纭夜市杂华戎。”根据清代文学家宣鼎在《夜雨秋灯录·古泗州城》中的记载:“忽见高处有城垣,门半掩,悄睨之,中有灯火。人物往来,贸易若夜市。客本贾人,见之心喜,掩入,随步所之,见各家门户悬有灯彩。”这里也可以看到一些与夜市有关的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夜市也在不断变化更迭。从夜市的历史,我们能看到不同朝代市井生活的缩影,也能感受到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如今,夜市已然成为了我们夏天记忆的一部分,在城市的角落中为夜晚注入活力。昼夜更替中,历史不断向前。但在同样的星空下,“夜生活”依旧日胜一日的精彩。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商业》吴慧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