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原本是大家开开心心出去游玩的时候,可谁想到,梅大高速上竟然发生了路面塌陷。

坍塌发生在5月1日凌晨2时10分左右,广东梅大高速(S12)大埔往福建方向K11+900m(茶阳路段出口方向2公里左右)附近,塌方路面长约17.9米,面积约184.3平方米。

据最新的报道,有23辆车掉了进去,48条生命就这么没了,还有30个人受了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哪里是“五一节”,简直就是“五一劫”啊!

现在资讯这么发达,按理说应该很快就有深度报道出来,但奇怪的是,一整天过去了,我们看到的都是官方通报,却没有一篇深度调查文章。

这梅大高速算得上是“多灾多难”了。

大家可能都听说了,梅大高速这地方,大山沟壑连绵,地形复杂得不得了。为了修这条61公里的高速,花了56亿多,平均每公里造价将近1个亿!

这路可真是贵得要命啊!

想当年建它的时候,就经常遇到冒顶、塌方、透水这些高风险的情况。建好之后,沿线又因为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事故频发。

去年4月1日,就因为下大雨,有一段边坡崩塌了,还好当时没人员伤亡。

到了今年,同样的天气,同样的地方,却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故。

这次事故,主因肯定是连日多雨。

梅州那地方,这一个月几乎都在下雨,再加上山区地形,山体滑坡什么的就更容易发生了。

据媒体报道,广东总共有19处高速都受了影响,现在还有13处是封闭的,普通国省道也有9处处于双向交通管制。

这些,都是这次事故的核心因素。

但是,有两个地方我是想不通的。

第一个。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央视新闻发布的这张图片,高速一侧垮塌了,而就在垮塌的地方,一边有护坡,一边却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护坡建到那里就不建了呢?有没有护坡,跟垮塌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护坡继续往前建,那垮塌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了呢?

虽然我不是什么专家,但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就是绕不开。

网上也有人这么说,高速公路都是经过严格勘察的,边坡稳定性都有计算,降雨量都是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来考虑的,不能因为今年雨水多,就可以此来推脱。

从我这个外行的角度来看,这个网友的观点颇有道理。

在规划重大工程,无论是建筑还是路桥时,它们都是基于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条件来设计和建造的,以确保其耐久性和安全性。

但这次为什么就出事了呢?

这梅大高速是在2014年底才通的车,到现在还不到10年。

这么大的工程,地形又这么复杂,当初设计建造的时候,肯定都考虑得很周全了。

去年就已经出过问题了,今年就应该更加小心,再加上今年下了这么长时间的雨,就应该加强对这段路的巡查和监管,发现有隐患就及时封闭。

可惜,他们并没有那样做。

第二个。

这高速公路建设日新月异,都成了挣钱的机器。

抓拍汽车超速抓得特紧,摄像头一秒钟都不放过,怎么对这大面积的坍塌却没看出来?

他们那些密密麻麻的摄像头不会都是为了赚钱,没一个为了安全吧?

就算地面上的监控也许百密一疏的时候,难道那北斗卫星也睡大觉了?

连养猪场的围墙高了都能看出来,农户地里种的啥也有人知道,马路边的水泥搅拌站外观不整也能发现,怎么高速公路非等到出人命了才觉醒?

难道高科技不是应该用来保命的吗?

就这两点,有人能解释一下吗?

23辆车,陷落的不只是车辆,更是无数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天灾无情,但人祸是否可避免?

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