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墓地:与郭沫若相伴,仿照中山陵修建,228级台阶寓意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业学大寨

这是一篇介绍农民总理陈永贵墓地的文章。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首歌曾火遍大江南北,歌名叫《学大寨,赶大寨》。这首歌有一段歌词是这样的:

“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旗迎风摆,她是咱公社的好榜样啊,自力更生改变那穷和白!坚决学习大寨人,敢把那山山水水另呀嘛另安排!干起来,干起来,大寨的红花遍地开……遍地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寨梯田

大寨,原是山西昔阳县城东南5公里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而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就是这个村子的灵魂人物。1964年2月10日,新华社记者在《人民日报》发表《大寨之路》的报道,同时发表《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的社论,详细介绍了大寨村民艰苦奋斗的过程。社论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大寨生产大队在层峦叠嶂的太行山中,斜坐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山坡上。这里穷山恶水土地薄,全村的耕地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就在这贫瘠的山梁上,大寨人在党的领导下,在集体经济的广阔的天地中,赶着黄牛、担着箩头、挥着钁头,勤俭创业,奋发图强,开辟了一条发展生产的道路。从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到现在,大寨人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了十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贵

随着社论的发表,毛主席也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一时间陈永贵成为家喻户晓的标志性人物。事实上,陈永贵不是大寨村人。1915年,陈永贵出生在昔阳县乐平镇石山村,家境贫寒,6岁便成为的孤儿。

或许是看到陈永贵太可怜了,大寨村的稳周老人将他收养。那时农村封建家族观念很强,外来人很难被接纳。稳周老人去世后,陈永贵没有要求继承养母的遗产,这样的举动得到了大寨村民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寨社员们

据原大寨“老少组”成员贾承玉回忆时说:“老陈(指陈永贵)那时候他是扛长工来的,他可不是这个村的,他是灵西那边叫石山,搬过来的。扛长工就在这落的户。”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永贵分到了一些土地。

作为外来者,陈永贵非常感激,一直想为大寨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时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是贾进才,陈永贵加入了他的“互助组”。贾进才的妻子宋立英回忆说:“陈永贵是一个有干才的人,他就看中他了,培养他入了党,入了党以后就跟他在一起工作。陈永贵他是1948年入的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贵和大寨社员们

1952年,贾进才主动让贤,他向上级推荐陈永贵,由他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组织上同意了。从那时开始,陈永贵率领大寨村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使得大寨粮食亩产从1952年的118公斤,增长到1962年的387公斤。

那时中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大寨却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一个典型。陈永贵还提出“三不要三不少”,意思就是:大寨村民不要国家的救济款、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物资,同时向国家卖粮不少、社员的口粮不少、集体的库存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贵墓地

当时大寨精神被组织上总结成三句话:藐视困难,敢于革命的英雄气概;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以国为怀,顾全大局的高尚风格。1975年1月,陈永贵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农业工作。

陈永贵病逝后,他完全有资格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但是,陈永贵在遗言中明确要求葬回大寨村。当年4月,陈永贵的骨灰运回大寨村,当灵车抵达时已经是深夜,可村民依旧在等待,“村口早已有黑压压一片的百姓在等待,有的人是大寨的,有的人是其他地方的生面孔,见到陈永贵的骨灰到了,黑压压一片的人不约而同的跪下迎灵,不少人伤心落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贵雕塑

陈永贵墓地在大寨村的虎头山上,墓地整体风格仿照南京中山陵修,墓碑前有228级台阶。之所以修建了228级台阶,是有深刻寓意的,它分为5组:两组38级石阶,寓意陈永贵38年党龄;两组72级石阶,寓意陈永贵寿终72岁;一组8级石阶,寓意陈永贵在北京工作了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眺陈永贵墓地

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骨灰撒在了虎头山。时至今日,陈永贵的事迹依旧被人所提及,他身上体现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