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龙溪日暮

野水平桥傍石过,荒蹊蔓草接长坡。

春风日暮吹杨柳,摇荡晴光绿意多。

首句“野水平桥傍石过”,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溪水、小桥和石头的和谐画面。野水从桥下流过,桥旁石头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自然而又生动的画面。

第二句“荒蹊蔓草接长坡”,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景致。荒蹊和蔓草相互交织,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长坡,这种景象充满了野趣和生机。

第三句“春风日暮吹杨柳”,诗人转向了对春风和杨柳的描绘。春风在日暮时分轻轻吹拂着杨柳,杨柳随风摇曳,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

最后一句“摇荡晴光绿意多”,诗人通过对晴光和绿意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整首诗的色彩感。阳光照耀在绿色的田野上,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龙溪日暮的描绘,展现出了乡村的宁静和美丽。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小村春暮

野水平桥春草发,青山远树夕阳明。

小村风物浑如旧,只欠渔舟唱晚晴。

首句“野水平桥春草发”,诗人以野水、平桥和春草为元素,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画面。野水缓缓流过平桥,春草在桥边茂盛生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句“青山远树夕阳明”,诗人转向了对青山、远树和夕阳的描绘。青山连绵,远树葱茏,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大地上,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温暖和宁静。

第三句“小村风物浑如旧”,诗人通过对小村风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尽管时光流转,但小村的风物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不前。

最后一句“只欠渔舟唱晚晴”,诗人以渔舟唱晚晴为结尾,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诗意。渔舟在晚晴时分悠然唱晚,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然而,诗人却用“只欠”二字,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遗憾,仿佛这种美好的画面还缺少了一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村居有感

春暮风光总可情,小村花落雨初晴。

老农自有闲滋味,閒看儿童学放耕。

首句“春暮风光总可情”,诗人开篇即点明时节和心情,春暮时节的风光总是令人心生欢喜。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小村花落雨初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小村的景致。雨后的小村,花朵凋落,但清新怡人。雨后的晴空更是为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一抹明快的色彩。

第三句“老农自有闲滋味”,诗人将焦点转向乡村的居民——老农。他们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享受着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闲滋味”不仅指生活的闲适,更包含了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最后一句“閒看儿童学放耕”,诗人以老农旁观儿童学习耕作的画面作为结尾,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场景,也寓意着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儿童是乡村的未来,他们学习耕作,不仅是对农业技能的传承,更是对乡村生活方式的延续。

整首诗通过对春暮时节村居风光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温情的乡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清明节后

雨洗新烟深院落,春归故国几花开。

东风吹散梨云梦,留取清明送客来。

首句“雨洗新烟深院落”,诗人以雨后的院落为开篇,雨水洗涤了空气中的尘埃,使得院落显得清新而深邃。新烟袅袅,与深邃的院落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第二句“春归故国几花开”,诗人转向了对春天的描绘。春天已经回到了故乡,不知故乡的花儿开了多少。这里的“春归故国”既是对节令变化的描述,也寓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东风吹散梨云梦”,诗人用“梨云梦”来比喻美好而虚幻的梦境,而东风则将这梦境吹散。这里的“梨云梦”可能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东风吹散则象征着现实的残酷和无情。

最后一句“留取清明送客来”,诗人以清明节送客为结尾,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清明节是祭祀先人的节日,诗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送客,更增添了内心的悲凉和感慨。然而,诗人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留住清明这个特殊的时刻,让逝去的亲人得以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