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东滩保护区”)迎来了一批新的“客人”——数百只燕鸥类候鸟陆续飞来,在这里筑巢安家,繁育后代。

5月的东滩保护区,碧绿的芦苇随风摇曳,江水泛起层层涟漪,浅滩边,黑翅长脚鹬和反嘴鹬悠闲踱步,一只黑脸琵鹭不断将琵琶状的长嘴探进浅水中觅食,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在此徐徐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鸻鹬类候鸟相比,燕鸥类候鸟体型较小,身体整体呈现白色,双翅浅灰,最显眼的特征是头上一圈黑色的毛,宛如扣了一顶黑色的“小帽子”。“这两天,我们在保护区内已经记录到了七八百只燕鸥,主要以普通燕鸥为主。”东滩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吴巍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通燕鸥是一种夏候鸟,在全球分布广泛,栖息于河流、沼泽和水塘等地带。“燕鸥岛”是东滩保护区为便于燕鸥类候鸟栖息和繁殖专门营造的生态小岛。每年5月到7月,大批普通燕鸥就会来到这里筑巢安家,孵化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监控视频看到的普通燕鸥

在燕鸥岛,不时可以看见一批普通燕鸥宛如约定好一般同时起飞,冲向天空,画面十分壮观。东滩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繁殖期的燕鸥类候鸟十分敏感,怕被惊扰,因而他们只能进行远距离拍摄。通过保护区提前安置的监控系统,可以看清更多燕鸥的动态。通过监控画面,记者清晰地看到“一夫一妻”制的普通燕鸥几乎都是成双行动,有几只普通燕鸥已经卧在简易的窝里孵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燕鸥类候鸟抵达东滩的高峰期一般在五月中旬,届时将有超过1000只的燕鸥在此筑巢繁殖孵化后代,除了普通燕鸥之外,还有白额燕鸥、须浮鸥等,一般孵化期为20到24天,进入6月,就会有燕鸥宝宝陆续出生。‍

记者:蒋晓燕

编辑:陈锦源

责编:李琳、陈锦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