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治通鉴》记录了无数帝王将相的事迹。

观察他们的成事经验,对我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下面,给大家分享书里的三句话。

句句都是精髓,值得反复琢磨。

01

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得矣。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八》

解释:强迫他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往往难以成功。同样,禁止人们做他们坚决想做的事,相关的法令也难以贯彻。

作为领导者,了解和熟悉团队成员是必不可少的。

说到知人善任,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洞察每个团队成员的潜能。

这就好比是把一颗种子种在适合它的土壤中,它就能茁壮成长。

所以,把适合的人放在恰当的岗位上,是至关重要的。

你要知道他们擅长什么,对什么工作有热情,然后让他们去做。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用人的艺术就在于发现并最大化这些优点。

除此之外,分配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团队成员的实际能力。

不能让他们去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事情,这样不仅任务难以完成,还会打击团队的士气。

当然,管理并非只是简单地分配任务。

面对问题时,单纯的“堵”是行不通的。

如果公司里有很多人违反某项制度,而且尽管多次强调,情况却没有改善,那么领导者就需要深思了。

是员工们故意不遵守,还是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呢?

这时候,了解和顺应人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领导者,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必须从“人”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去考虑。

你需要了解你的团队成员,因人施策,更要顺应人性的管理。

对一个管理者来说,衡量其能力的标准,绝不是自己有多么能干,而是他带队伍的能力。

看看历史,刘邦之所以能在楚汉之争中胜出,主要归功于他善于用人。

同样的,刘备能从群雄中脱颖而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因为有诸葛亮等人的辅佐。

他们的成功,其实就是他们团队的成功。

所以,作为领导者,你要做的不仅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组建和管理一个高效的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

—《资治通鉴汉纪》

解释:头脑灵活、洞察一切的人,其实也需要警惕自己不要过于敏锐。相反,那些平时听得少、见得少的朋友,可能更要注意不要让自己陷入闭塞无知的境地。

这就像是在森林里迷路,太过敏锐可能会让你迷失在过多的信息中,而闭塞则可能让你完全找不到出路。

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也不能把事情做得太死。

人生就像一场舞蹈,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弹性。

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我们要学会灵活应变,就像是在舞池中轻盈地转身。

同时,为了避免成为“井底之蛙”,我们需要多听听不同的“音乐”,多看看外面“大千世界”的舞步,这样才能避免自己陷入无知,成为舞池中的“独舞者”。

“水至清则无鱼”,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想象一下,如果一片水域清澈见底,那意味着它缺少了鱼儿所需的食物和庇护。

这样的环境,鱼儿是难以生存的。

同样,如果我们对待身边的人要求过高、过于苛刻,那么很可能就会“吓跑”他们,最终让自己变得孤单一人。

所以,与人相处,不要总是拿着“放大镜”去找瑕疵。

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就像是给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把握好分寸,不要太过吹毛求疵。

毕竟,人生很长,如果总是对同伴指指点点、要求苛刻,那么很可能就会落得一个人走的下场。

所以,“人至清则无徒”,与人相处还是“糊涂”一点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

—《资治通鉴·陈纪》

解释: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

意思其实很简单,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留下后患。

其实,不只是在地里,这种“陈年禾苗”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就拿我们每天工作的单位来说吧。

那些已经过时或者效率低下的工作流程、管理策略,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就会像那些遗留的稻谷一样,阻碍单位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它们占据着资源,却无法为团队带来应有的效益。

有一家公司,他们的数据管理系统还是十年前的版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务量不断增长,数据的复杂性也日益增加。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公司迟迟没有对系统进行升级。

这就像是在稻田里留下了“陈年禾苗”。

结果,这套过时的系统导致了数据处理效率的严重下降,客户满意度大跌,甚至出现了数据丢失的危机。

这就是不及时清理“陈年禾苗”的恶果。

再进一步说,这种“陈年稻谷”的现象并不仅限于工作。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那些过时的观念、技能,甚至是习惯,都可能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像勤劳的农夫一样,不断检视自己的“心田”,一旦发现那些“陈年稻谷”,就要毫不犹豫地拔除它们,为新的成长和进步腾出空间。

唯有如此,内心世界才能保持清明,个人成长才能以顺畅无阻。

按王阳明的话来说,这就是“事上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