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摄

2024年一季度,吉林市GDP达到390亿元,不仅以7.3%的增速蝉联全省第一,多项经济指标也在全省领先,全面实现“开门红”。

今年以来,吉林市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市工作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培育增长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

吉林市委书记胡斌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的放矢地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从既有生产力中蝶变生成新质生产力。”

《中国经济周刊》:吉林市2023年以及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都达到吉林省最高,对吉林市的经济增速,大家都很好奇,增长动力源自哪里?

胡斌:我们的经济实现新的进步,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吉林市发展顺应了历史规律、时代潮流、发展大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考察、3次到吉林省视察,为东北、为吉林省振兴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特别是去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历史高度,对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擘画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有力地激发了东北所有城市感恩奋进、抢抓机遇的历史主动精神,吉林市在响应时代大势、逐浪历史潮流中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二是得益于吉林市独有的自然禀赋、产业基础、人文条件。吉林市建城史有2200多年,历史演进的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明以及红色革命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共同凝练出吉林市“同舟共济、激流勇进”的城市精神,烙印下江城人特有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文化图腾。这里“大山大水大交通、大工大农大商旅”,坐拥“一江秀水、两大奇观、三湖叠翠、四脉神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业基础雄厚,“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156个项目在吉林市的就有7个,这些项目将江城的产业支柱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牢牢地树立起来;地缘优越,处在松嫩平原和松辽平原交会地带,是东北乃至东北亚的几何中心,高速公路“一环四射”、铁路“十字支撑”,既有边境纵深,也能通江达海,这些都为吉林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三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给予的战略重视、政治关心、政策帮扶。吉林省明确将吉林市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吉林市不仅自身要发展起来,并且要起到区域性引擎带动作用。去年9月,省党政班子集体在吉林市召开现场把脉问诊式座谈会,对江城发展战略、体系支持政策、队伍作风优化指方向明目标。随后又专门出台支持吉林市高质量振兴突破发展的政策举措,明确29项战略任务由副省级领导牵头推动,将吉林市发展上升为省域战略层面,鼓舞振奋了我们奋起必胜的信念。

四是得益于全市上下抬高标尺、系统动作、穿凿做实。为实现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的战略目标,我们引领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实施“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行动,启动“双停”企业盘活三年攻坚计划,开展市场主体升规入统行动,取得了“企业叫好、指标飘红、发展上扬”良好成效;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去年吉林市扭转连续多年人口净流出局面,实现净流入3.5万人。我们充分激发江城人民繁荣发展文旅产业的热情,致力于塑造“大东山水迎天下”的新时代新形象,统筹实施文脉复兴、山水寄情、工业追忆、尚食美味、转角有景、乡村文化、赓续红色等七大发展策略,全面开展创意营销,推动文旅产业全域、全季、全时、全要素、全链条发展。特别是这个已过去的雪季,我们实施“一十百千万”文旅营销行动,贯穿“接天贲白无瑕地,烟浩浪漫独一城”这一冬季主题,打造“凇星江山夜,雪鸟食文泉”十大文旅IP,举办迎新年跨年烟花秀、国际冬季龙舟赛等百场活动,点亮雾凇岛、陨石馆等网红打卡地,开发热销万种特色文创商品,着力构建独具特色和辨识度的浪漫之城、冰雪之城、文博之城、欢乐之城,春节期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全市旅游人数增速全省第一。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开局良好,大家肯定还会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吉林市经济增速是否长期可持续?

胡斌:我认为,党中央对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给予的战略支持是江城发展的底气所在,同时业已形成的上升趋势彰显出江城昂扬奋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新时代摇橹人精神。当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吉林市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设施有短板,企业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投融资环境、科创环境、人才环境等都与国内一流水平有差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也存在不足。只要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好先天禀赋优势,正视好客观短板弱项,发挥好主观能动作用,在党中央的战略指引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帮扶下,保持胜势、持续领先,江城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国经济周刊》:您刚才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也延伸出您提到的“一个中心、四个基地”,为何是这些产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这些产业?

胡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之后又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吉林市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脱离自身基础条件,而应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坚持内引外联,通过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从既有生产力中蝶变产生出新质生产力,所以我们提出了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的战略目标。

“一个中心”,就是要建设一个以“空间布局合理、区位功能联通、三产并驱融合、城乡一体振兴、跨域发展引领、自然生态优美、人民生活幸福”42个字为要义的区域发动机、省域副中心,既涵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彰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强化东北战略支撑作用的使命担当。

“四个基地”是全市的产业集群、动力支撑。

一是打造全国一流化工产业基地。吉林市是老化工产业基地,吉林石化是全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但主要以基础化工、原料型化工为主。以前延链扩链强链工作存在短板,现在我们加快实施“减油增化”战略,探索央地合作新模式,全力建设年产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项目,重点发展以乙烯链条为主、向下延伸的新型精细化工产业,加速打造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全市正在打造“化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比如PEEK(超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实现了技术突破,打破了发达国家“卡脖子”技术垄断。

二是打造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吉林市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吉林化纤集团入选国家“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吉林化纤做大做强、培育千亿级碳纤维产业集群。我们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全面进军碳纤维复材领域,开辟大丝束碳纤维与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新能源、体育器材、冰雪装备等领域融合发展新赛道。今年我们和中国商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大飞机制造上推进碳纤维产品应用,这对吉林市碳纤维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是打造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吉林市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和北美落基山同处于“世界黄金粉雪带”,雪地资源得天独厚,密度厚度俱佳、气温气流皆优、落差坡度一流、交通服务并好,被誉为“雾凇之都、滑雪天堂”,更拥有松花江这条不冻江,在吉林市建设一个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条件极为优越。当前,吉林市冰雪资源已呈加速破解提升态势,冰雪运动、冰雪赛事、冰雪文旅热度始终排在全国冰雪城市前列,北大湖滑雪场成为亚洲单体接待规模第一的世界级滑雪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连续7年蝉联世界滑雪大奖,吉林市获评“2024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我们将谋建世界级滑雪大区,统筹冰雪文化传播、冰雪运动教培、冰雪赛事举办、冰雪场馆运营、冰雪人才培育、冰雪装备制造,渐次拉动产业链条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冰雪经济体系,推动冰雪产业尽快突破千亿级,当好全省“冰雪丝路”“冰雪强省”战略实施的先锋标杆。

四是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吉林市依山傍水,临近用电负荷重点地区,长春、吉林两市总人口超过1100万,500公里半径人口超过5000万,在吉林市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具备地利之便、地缘之便、市场之便。目前,我们正在建设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蛟河琶河抽水蓄能电站,并且还将谋建蛟河天岗、舒兰榆树沟、桦甸木箕河等5个抽蓄站点,总装机容量达到千万千瓦级以上,推动形成集聚集群效应。

这四个基地建设是我们结合本地禀赋条件和客观优势,明确提出的四个现实可行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中国经济周刊》:众所周知,吉林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那么,在农业生产方面,吉林市计划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胡斌:吉林市地形结构很完整,既有台莽,也有平原,这些条件注定吉林市是一个天然的农业、林业、渔业、牧业大市。去年全市粮食产量达93.45亿斤,与南方产粮小省的粮食产量几乎相当。同时吉林市的粮食结构和东北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全市大田作物中除玉米外,有近1/4作物为水稻。因独有的山水生态条件,吉林大米品质优良,舒兰大米、万昌大米等系列商标驰名国内。吉林市猪牛羊蛋禽产量富集,水产品区域闻名,林上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较好,特别是白鹅产业系统集成了完整产业链条,鹅绒供给量排在全国前列。

在这些基础条件下,我们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点把“产原粮、卖原粮”和国家战略储备、终端市场、群众需求对接。比如,做强吉林大米品牌,把水稻高品质体现为高市场价值;发展特种特色经济,提档升级灵芝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扩量提级白鹅产业,分解提升白鹅产品,推动鹅绒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使吉林市不仅成为产品供应地,也成为市场信息来源地。我们还要升级渔业产业。以前渔业是自然发展,系统规划不足。“三花一岛”(即鳌花鱼、鳊花鱼、季花鱼和岛子鱼)是松花湖传统名鱼、招牌佳肴,但其附带的文化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如何把“三花一岛”打造成为有标识的系列水产品?怎么联结冷链物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把这篇文章做好也是农业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这样能更好地将乡村文旅带动起来,形成一种乡土为美、盛名在外的“三农”发展格局,最后推动农民致富,使农业基础得到长期可持续的稳固。

《中国经济周刊》:我们看到吉林市有不少产业正在补链、强链,例如您刚提到的冰雪产业中的冰雪装备制造。吉林市要补上这一块的空缺离不开招商引资的支撑。吉林在招商引资方面,计划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

胡斌:为补冰雪装备制造短板,我们依托碳纤维产业优势,按图索骥地与国内一线体育运动品牌制造商对接,专班化推进深度合作,正在开发并即将投入试生产自行车、滑雪板、滑雪服等运动产品,进一步完善冰雪产业链。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通过实施“一号项目”突破,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下沉动作、解扣难题,做强产业支撑;持续深化“九解一协调”2.0版,用走入心坎的服务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投资和项目落地扎根;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0版,打出“组合拳”,集聚人才资源和发展要素,共建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