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预算下印度移民现加时赛

华人移民陷入被边缘化危机

澳洲2023-24财政年度移民总配额定为18.5万人次,

较前一年微降5000人。

澳洲移民政策收紧

虽然总量收紧不多,但政策调整给各移民途径带来重大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投资移民项目将被全面取缔。

目前正在审理的商业技术移民188/132和杰出人才858签证申请,将统一获得申请费退还。

未来将改为"National Innovation Visa",旨在吸引真正能推动国家重点产业发展的人才和企业家。

而作为主力移民通道的技术移民类别,对工作经验年限等要求都将大幅收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雇主担保186签证需要3年工作经验,182临时工签的2年经验门槛也将降至1年。

留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权利也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印度学生外,其他国家的硕士研究生工作期只能获2年,博士生3年,时间普遍缩短。

可以说,新移民政策无疑是给广大华人移民机会设置了更高门槛。

印度移民反其道而行

政策"递绿叶"

华人:输惨了!

与华人遭遇"夹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移民申请则获得了绿色通道般的政策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移民预算为印度开辟了专属的"MATES"试点计划,每年将发放3000个2年期临时工签,可在抽签中脱颖而出,就在今年11月开始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试点计划彻底打消了雇主担保这一传统壁垒。

获签者及其配偶均可在澳洲无限制工作,之后还可申请技术移民永居。

此外,印度留学生的工作权利也获得延长,最高可获4年的工作签证。

且5年有效的商务探亲签证政策同样向印度公民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优惠源于2023年两国政府签订的移民合作协议,旨在加强人员流动和经贸联系。

其中,澳方还承认了印度本土学历的效力,拓宽了印度学子在澳就学就业的路径。

总的来说,新移民政策的鲜明导向是"拴紧绿绳,放松红绳",即进一步收紧华人移民申请的同时,为印度人才大开方便之门。

短期内,印度将是澳洲移民最大赢家。

澳印移民新格局:

制度性差异是关键

那么,为什么印度移民在澳洲会获得如此优待,而华人移民步履维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析人士指出,除了近年来澳洲加深同印度的经贸合作外,两国在移民制度上的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首先,印度移民更容易满足澳洲的学历要求。

澳印双方实现了互相承认学位学历的协议,这使得印度学生顺利进入澳洲高校就读研究生或本科加成为可能。

相比之下,中国学历在澳洲的认证程序更为繁琐,通过率也较低,成为华人学生赴澳最大的制度性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印度政府还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了专项助学贷款。

无论通过直接申请或抵押物等方式,只要所学专业获得印度承认,就能获批贷款,极大缓解了经济压力。

相比之下,中国学生更多需要依赖家庭自有资金,负担沉重的学费对不少家庭而言是一大考验。

最后,印度作为英联邦国家成员,公民与澳大利亚的文化同源性和语言环境也使其相对更易融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中国与澳大利亚在语言文化层面的隔阂仍较为明显,同时近年两国关系阴云密布,也给华人移民带来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

总的来说,新移民政策的出台使得制度性的差异在印中两国移民现状间拉开了明显鸿沟。在外部环境变化下,华人移民或将陷入进一步的边缘化困境。

澳航暂停这一中澳航线

图文资料来源:eastmoney/news/网络

整理:星尚编辑团队

这两天,不少澳洲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好失望!澳洲航空(Qantas)周二(5月14日)表示,由于需求低迷,将自2024年7月28日起暂停悉尼往返上海的航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航原本希望疫情过后旅行需求能够反弹,但航线重启约9个月后,如今决定暂停服务。

在特殊情况期间,澳航曾暂停了这一航线,并于2023年10月恢复运营。可是不到一年又再度暂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游客减少和中国国内经济放缓,往返中国的国际航班数量约为疫情前水平的70%,恢复速度比其他市场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航国际首席执行官卡姆·华莱士(Cam Wallace)对此指出,“自新冠疫情缓解以来,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旅行需求并未像预期那样强劲恢复。几个月来,我们往返上海的航班一直在半满员状态……我们将继续通过我们的合作伙伴和现有飞往香港的航班保持在中国的业务,并期待在未来重返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航表示,上海航线的飞机将改飞亚洲其他需求较高的目的地,澳航将继续密切关注澳中市场,并在需求恢复后重开上海航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大利亚旅游与运输论坛(Tourism & Transport Forum Australia)行业组织首席执行官玛吉·奥斯蒙德(Margy Osmond)说,中国目前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国际游客来源国,3月份的入境人数仅为2019年3月(即疫情前)的4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疫情前,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旅游市场。澳航仍运营从悉尼和墨尔本飞往香港的航班,并与其他航空公司合作在中国境内提供转机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澳航悉尼至上海的最后一班直飞航班将于7月28日起飞。预订7月28日以后直飞上海航班的澳航乘客将获得全额退款,如果您已经预定了这班航班,请尽快联系航空公司进行改签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民航航空网报道称,除了2024年7月28日(包含)以后涉及到上海-悉尼的航班全面停班以外,自6月起关于这条航线的航班会随机减班,中国航点仅保留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航宣布将于10月底开通从布里斯班飞往菲律宾马尼拉的新航线,并增加飞往新加坡的航班,此外,还会在12月中旬至次年3月末加密悉尼-班加罗尔航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空监管机构表示,预计到2024年底,国际航班数将恢复到疫情前的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中国国内航班运力恢复得更快,在中国取消旅行限制后不久,国内航班运力就在2023年初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本月表示,中美航班的恢复速度最慢,但仍在增加,运力已达到疫情前水平的1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澳航给出了暂停服务,但是据报道称,相比之下,国内航司在澳大利亚航线市场则是加速恢复的态势,并且已经在中澳航线市场占据了绝对优势。

根据航班管家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4月的中国大陆澳航线(不含港澳台地区)上,澳洲航空执行的航班量达到44班次,占据中澳航线总航班量的4.5%,是4月该航线的唯一国际承运人,而中方承运人占据了剩余的市场份额,其中东航,南航,厦航的航班量位居前三,占据总航班量的70.2%。

而东航,厦航,川航等中澳航线的航班恢复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总经理韩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2022年澳洲仅接待了8.9万中国游客,2023年则接待了近55万中国游客,其中2023年12月单月共有6.6万中国游客,单月游客数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近六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考虑到2023年8月澳大利亚才进入中国人出境团队游名单,恢复速度已颇为显著。

5月14日,多位正在澳大利亚留学、工作的华人表示,在中国往返澳大利亚期间首选并未考虑过澳洲航空,原因均较为一致——国内航司票价比澳洲航空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6月8日由上海飞往悉尼的航班中,澳洲航空无论是直飞航班或含中转的航班,票价均在3000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南航价格则最低,当天多个航班票价仅为1221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澳之间及海外新闻热点,

更多新闻热点追踪

请点下方关注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