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猩球崛起:新世界》上映了7天,票房数据刚刚突破1个亿,软件预测最终也只是2亿出头的成绩。

起初,我只是抱着6分的标准及格线去看的,并没有奢望太多。

结果,却大大超出了原本的判断,完全高于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瓣平台上只有6.4分,从我的个人角度出发来评价,明显是有些低于真实水平了。

为了说明为什么该片值得更高的分数,叶秋臣写了下面这篇深度解析的文章。

涉及海量剧透,介意者慎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关于系列

2011年,第一部《猩球崛起》的电影上映,定位是《人猿星球》的前传,票房大概1.8亿。

2014年,《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时隔3年重回大众视野,以续作拿下了7个亿的票房,热度飙升的同时,关注者也呈现增长趋势。

2017年,《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是以凯撒为主角的收官之作,因此也收获了该系列的最高票房,共7.4亿。

虽然《猩球崛起:新世界》的故事承接了《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也少量引用了其中的角色和观点,但已经将时间线大幅度拉到几百年后,基本上等于开启了一个新的系列,野心不小。而且虽然过程中曾使用过继续编号的方式,但最后在片名的尾缀选择上还是没有加“4”,看来这个“新世界”是打算新得很彻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关于剧情

电影的总篇幅很长,为防止部分无意义陈述,我提炼了一些内容归纳如下。

由于猿流感病毒的影响,人类丧失了语言能力,并失去了统治地位,猿类却因此进化,变成了新世界的主宰。

新主角叫诺亚,出身于驯鹰族,父亲是驯鹰长老。

他还有两个小伙伴,分别是厄那亚和苏娜,后者是诺亚的心中所爱。

这个族群靠抚养鹰为生,因为鹰可以帮忙捕鱼从而获得食物,所以他们定期要去高处偷鹰蛋进行孵化,同时抚养其长大,通过结义仪式来配对,从而达到一对一控制鹰的目标。

虽然进化出了语言能力,但生活状态比较接近原始人,比如抓来的鱼只是简单熏熏烤烤就吃了。

鹰族称不会说话的人类为“哑口”,真的是很容易理解的名字,代表着“哑口无言”。

该族群明确了无望谷是禁地,因为猿类之间也并非完全的和平相处,而且那里还有人类曾经生活的痕迹。

对于人类的一切,驯鹰族都避之唯恐不及,即便只是带有气味的一块碎布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猿类的嗅觉敏锐,也能熟练骑马,电影中多次提到这些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的普遍认识是,人类现在的脑袋已经相当迟钝,诺亚提到他们只能捡垃圾吃,比猪还要笨,就像小分队在河边看到斑马群时发现的生物那样。

但人类并没有全部失智。

其中有一部分正在密谋联系外界的同类,并派出了一个叫梅的女孩去宝库里拿卫星通讯密钥。

梅会说话,也能思考,行为举止与人类巅峰时期并无不同。

除了驯鹰族,电影中还有一批类似入侵者的角色,叫做蒙面族。

他们的老大叫赛撒,打着推崇凯撒的旗号想要统一猿类,嘴里时刻喊着“凯撒万岁”。

赛撒最希望能够打开人类的宝库,让猿类再次进化,获取更高级的知识和武器。

为了达成目标,赛撒的手下里有一个臣服他的人类,叫崔维森。

崔维森当初是被赛撒捡到的,因为自己会读书能够授予其新的知识,被视为有价值的存在,活得相对没那么惨。

他坚信世界已经被猿类统治,人类再无翻身的可能,所以还不如做好一个服侍者,甘居猿下。

梅并不赞同,但也没有反驳,她知道虽然都是人类,但选择是不同的。

在没有利益冲突的前提下,她选择尊重。

然而宝库被赛撒掌握,虽然赛撒自己根本打不开,但梅也很难靠近。

于是她只能跟着诺亚,希望获得潜入宝库的机会。

恰逢蒙面族此时攻击了驯鹰族,他们利用崔维森提供的电棍做武器,导致两族的实力差距悬殊。

就这样,驯鹰族被俘虏,诺亚的母亲、爱人和好友都在其中。

诺亚因此丢了家人和家园,并在父亲的坟前立誓要将族人们带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单的诺亚,意外之下碰上了红毛猩猩拉卡。

拉卡也信奉凯撒那个人类和猿类能够和平共处的观点,劝说诺亚接纳了梅。

在去找驯鹰族的路上,他们于桥上遭遇了伏击,拉卡在救了梅之后说了句“团结才会变强”,就被水冲走了。

抓他们的就是赛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说宝库里的书,能帮助人类重新说话。

潜台词是密钥能够让人们建立起沟通。

但诺亚不懂,他只一心想要自己的族群恢复自由。

由于驯鹰族出色的攀爬能力,诺亚带着梅从另一侧的悬崖爬上了宝库的入口。

被赛撒围堵后,梅担心宝库里的东西被猿类所有,于是通过预先埋好的炸药攻击了水坝,将绝大多数不会爬高的猿类都淹S了。

在没有确认诺亚是否生存的情况下,梅带着卫星通讯密钥立即返回智慧人类的基地,并成功与外界获得了联系。

驯鹰族凭借自身的努力重获自由,并打算重建家园。

梅来探望和告别,由此进一步引发观众对于人类和猿类和平共处的思考。

3.关于细节

《猩球崛起:新世界》这部电影里,细节很多。

有人说文章可能存在过度解读,但一处、两处是巧合,若是感觉总有巧合,便大概率是创作者的本意了,我试图将这些都还原出来。

从开篇讲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小伙伴共同拿鹰蛋回去孵化,但发现巢里只剩下三个蛋了。

诺亚说,至少要留一个,这是规矩。

这与撒网捞鱼的情况类似,唯有留种才能保证持续有鹰的存在,以此为生的驯鹰族才有可能持续地生活下去。

然而就是因为这个规矩,目前这个猿类主宰的世界里才留下了人类。

后来诺亚为了拿到新的蛋而爬到更高处导致自己陷入了危机,被老鹰攻击坠落险些命丧黄泉。

此处就在预示着,诺亚讲的这个规矩从本质上存在隐患,留种这个行为将给猿类带来新的威胁。

有人说开篇的戏没有意义,但其实早就通过这个细节埋下了重要伏笔,也为后续剧情做出了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亚的设定是一个成长型主角,他的本性善良,智商高于同类,身手也不错,还比较扛打。

他父亲在生时,曾对儿子讲过“你很善良,所以很多需要学,需要教”,就是在告诉自己的下一代,在这个靠侵略为生的世界里,善良只会是绊脚石。

但他考虑到诺亚接触这个情况还比较早,所以说得相对委婉。

从后续的故事走向来看,诺亚除了与拉卡是全心全意的相处,对待赛撒和梅都自发有了戒心。

即便是合作,也是在多方猜忌之下的短暂联手,并非毫无保留。

人类和猿类相比,彼此的长处和短板都非常明显。

人类善于玩脑子,总是以计谋取胜。

猿类擅长搞攻击,人类与其相比,战斗力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诺亚过去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生活,根本不了解外界的残酷,以及人类和猿类的野心。

当他穿过那个令其恐惧的黑色隧道,故事才正式进入核心内容,诺亚开始逐阶段蜕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沿途风景可以看出,过去那是人类生活过的世界。

在驯鹰族没有被赛撒抓走时,此处是禁地不可跨越。

当其遭遇重大危机,家园被毁,诺亚只能突破“禁地”去寻找属于他的“新世界”。

此处扣题,安排很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上,诺亚遇到了他父亲抚养的雄鹰金乌。

可彼时的诺亚还未成为一个合格的领袖,所以金乌不服管教,甚至啄伤了他。

后来的诺亚被赛撒抓起来,发现整个驯鹰族都沦为了蒙面族的奴隶。

母亲告诉他,驯鹰族目前在赛撒的地盘上,所以这个族群早已经不存在了,鹰自然也不会回来了,因为赛撒不需要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鹰有了明确的指代,就是“反抗”。

而赛撒需要的是“服从”。

以金乌为代表的“鹰”,行为就是“不想服从”。

所以,赛撒自然不需要鹰。

经历种种之后,诺亚意识到了过往的自己太懦弱无能,并表示那个规矩是错误的(对应开篇),拥有了明确的反抗意识,金乌才认可其成为新主人,落在了他的胳膊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撒一开始想以仁政的策略来吸引诺亚,但在沿途中小分队看到了很多X形状的桩子,大概率是用来捆绑人类或者不听话的猿类,底下点火就是一种类似火刑的惩罚。

长了脑子的诺亚立刻给赛撒贴上了残暴的标签,与其强行伪装的模样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时,赛撒不仅使用暴力,还喜欢洗脑。

这一段带着属下们喊口号的早操,和电影《孤注一掷》里的PUA方式如出一辙。

赛撒戴着皇冠,就是想当国王。

但其对外话术是“统一猿类族群来对抗人类”,便给了自己的独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满足自己复制凯撒的幻想。

嘴里说着“为了猿类不再被人类装进笼子里”,心里想着“打开人类宝库为自己再一次变强和进化提供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赛撒希望从梅这里获取打开宝库的方法,一方面他也在极力劝说诺亚加入自己的阵营。

这段戏很精彩,猿类的心里斗争精彩程度也不亚于人类的故事。

赛撒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凯撒”,嘴里也喊着“团结才会强大”。

但拉卡和赛撒的“团结”,意义是不同的。

不论是猿类之间的“团结”,还是人类和猿类的“团结”,都被不同的背景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于是,那扇宝库的门也有了特殊的含义。

这扇门,仅靠蛮力是打不开的,要靠智慧和团结。

不止这扇门,很多门都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亚对赛撒存有疑心,对梅亦是如此。

转折点在他们埋炸药时,所作所为意外被崔维森撞见。

在其明显要去向赛撒告密时,为了防止他们的计划落空,崔维森被梅利落反S。

此时的诺亚懂了,人类在关键时刻也会残S同类。

在电影里,征服另一方的办法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片中有一段猿类猎S人类的戏,就是一段特别具有讽刺味道的设计。

再联系到梅讲过“妈妈让我不要说话才会安全”,不敢深想,因为细思极恐啊。

其实这部电影里,在角色关系上的某方面隐喻还是挺多的,尤其是涉及“立场”方面的表述。

在梅进入宝库后,赛撒堵在门口,三方陷入僵局。

于是赛撒提出让诺亚选立场,是帮猿类还是人类。

此时的诺亚,像极了在两股强权之下夹缝中求存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讽刺的是什么呢?

梅拿到了枪,赛撒拥有战力数量的优势,但他们最终都没有帮助诺亚的族群逃出这里。

这种角色,只能靠自己,靠同一族群的团结。

驯鹰族大逃亡并集体向上爬这段,看得我鸡皮疙瘩一阵接一阵。

后续诺亚俯视敌人被淹S的镜头,那个定格也是绝了。

登顶之后,驯鹰族集体用鹰(反抗)干掉了赛撒,金乌等同类团结起来成为最强助力,将敌人从高处啄落。

旧的统治者被消灭了,此处寓意着猿类新领袖的诞生。

诺亚终于能够用低吟哼唱的方式,完成了当初拉卡的愿望,实际上这种吟唱与鹰的指代相同,也是“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整部电影都是在塑造一个新“凯撒”,为了怕观众察觉不到,时刻都在暗示。

赛撒说自己是凯撒,但他所作所为都不够格。

拉卡说他信奉凯撒,但他势单力薄无力去争。

那么凯撒是什么呢?

除了是此前主角的名字,还是一种思想。

由此,就引到了“书”的重要性。

书在这部电影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就算是摆在桌上那本《欢迎来到猴子馆》的书,其内容也是与电影中的对立矛盾息息相关。

梅找到卫星通讯密钥,一开始她也将其比作一本书。

诺亚他们是在绘本书里,看到人类曾经对动物的统治,这才补全了那段历史。

作为古代保存思想的东西,书出现了许多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撒知道书的重要性,所以即便他那么厌恶人类,但还是留下一个老头给自己读书。

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诺亚的语言很简单,但拉卡就相对复杂一些,因为后者读过书。

虽然猿类获得了语言能力,但他们没有兼具读和写的技能,因此拉卡那里虽然有书,但却无法物尽其用,他也只是浅浅学了皮毛。

自己没有希望成为新凯撒,赛撒也不是合适的人选,于是拉卡在寻找新的继承者过程中,遇到了诺亚。

诺亚这个名字,本身就有一种重启的味道。

虽然拉卡消失了,但他已经将思想传承给诺亚。

这个角色存在的全部意义,已经在此处彻底完成了,因此安排他下线也对主要剧情影响不大。

就此,诺亚成功蜕变,从过去那个懵懂无知的小毛头,变成了新凯撒1.0版本。

整部电影,都在讲他成为新凯撒的成长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片子中还有两个事物,都具备明确的意象。

第一,诺亚妈妈的衣服。

第二,拉卡颈上的项链。

诺亚妈妈的衣服,代表着“信任”。

起初在路上捡到这件衣服,诺亚便在寻找同族的路上有了安全感。

拉卡说人类怕冷,希望能将其分享给梅使用,最开始的诺亚是抗拒的。

哑口不能接触,这是他过去的认知。

后来他们经历了赛撒的攻击,梅开口讲话,尽管诺亚觉得这个人类不够诚实,但还是将衣服借给了她。

毕竟是一条船上的战友了,在合作期间要拥有基础的信任才行,但这份信任就像给出去的动作一样,略有勉强。

这个信任的来源,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梅不是“哑口”,因为她会说话,和过去诺亚的认知不同。

诺亚,就是在不断颠覆自己认知的路上前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卡颈上的项链,代表着“答案”。

当初在决定分别时,拉卡将项链送给了诺亚。

并说“这很重要”。

后来梅回来探望和告别时,诺亚又将项链转送给人类。

同样说了“这很重要”。

那么,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一个答案。

关于人类和猿类怎样能够和平相处的答案。

这一处是通过大结局里的细节来体现的,梅和诺亚的对话中提到,人类一定要掌握世界,不肯罢休。

人类的科技成果只能属于人类,不能让猿类拥有。

这段对话,已经将两者放在完全的对立面上了。

诺亚问,那什么属于猿类?

同时又提出另一个设问句,若拉卡还在的话,他如何用凯撒的理论解释发生的这一切?

人类和猿类,真的可以和平共存吗?

答案,不言而喻。

对话结束后,我们发现梅将枪藏在了衣服里,她在犹豫要不要S了诺亚。

这一处的设计也相当妙。

因为曾经的“衣服”代表了信任,如今的“衣服”却是遮挡了虚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人类又如何能够放弃呢?

看到梅拿回的密钥已经是最后一个,就能猜到他们已经为此付出了太多。

和平相处,是要在一定的前提之下,但这个前提已经消失了。

最后,诺亚带着苏娜离开,去看了天文望远镜。

此处是致敬,也是另一种表达电影核心主题的手法。

他们看到了一个会吞光的洞,应该就是黑洞。

在这里专门安排这个细节,叶秋臣猜测应该是为了体现“吞噬”的特性。

一山不容二虎,人类和猿类并不能都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

争夺在所难免,这就是“答案”。

电影的片名用了“新世界”这个词。

既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个与原本认知不同的,由猿类统治的世界。

也是未来人类将联手夺回,并改变现有局势的那个世界。

一语双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关于联动

电影中的联动,大多与《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有关。

诺亚与拉卡,凯撒与莫里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拉卡大概率就是莫里斯的后代吧,同样扮演着劝说猿类去接受人类的角色。

一开始,拉卡管梅叫做诺娃,并说是从凯撒那里传承过来的,与此对应的就是第三部中的“诺瓦”(翻译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撒是第一位长老,但并非后续的每一个长老都必须是“凯撒”。

喜欢《猩球崛起》系列的朋友,大概很难接受换了一个主角,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情感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凯撒而生,并非其他的新凯撒们。

就算长得相似,也不是同样的灵魂。

考虑到《新世界》是新系列的开篇之作,为了增强连接性,所以提及一些凯撒也无妨。

但后续最好不要频繁拉这个角色出来,讲好新故事才是重点,否则会很败好感。

另外,在观影过程中我还联想到了两部电影,一个是诺亚睡醒时的镜头很像《沙丘》男主做梦惊醒,一个是奴役驯鹰族的安排真的很像《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中的刀疤王片段。

5.关于缺点

节奏太慢了,部分内容相当平淡,剧情极度考验观众的耐心。

叶秋臣当时认真看了表,每个关键节点都做了记录,基本上40分钟才开始入正题,前期铺垫过多,可删减。

从2.5小时的体量来看,其初衷必定不是敷衍之作,否则简单弄弄去圈钱岂不是比现在更方便。

为了构建一个新世界,花了不少笔墨和篇幅,但观众其实并不需要这些也能看懂。

最后进宝库走入收尾阶段,也是卡点办事,刚刚好从倒计时30分钟开始。

加上一些可猜测的剧情,模式和套路化的东西比较严重。

定位确实很像大型预告片,是为了给后续再拍的电影做背景介绍的。

设定是第三部的几百年之后,原意应该是只希望营造一种所有猿类和人类遗忘凯撒的情况,但的确制造了不少的客观情况BUG,比如那些时隔许久的人类技术(电力恢复、枪还能用、宝库设计等等)。

不过抛开一些固有认知的东西去看,内核还是值得细品的。

角色由于大部分都是猿类,所以脸部辨识度较差,需要通过头发、脸型和装饰来判断,即便拥有不同的肤色(黑色和裸色),但差异性还是很弱。

全片造型最有特点的是明显画着蓝鼻子的驯鹰族成员,以及诺亚的鼻子是心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诺亚,驯鹰族全是工具人。

唯一能拿出来讲讲的厄那亚,仅仅塑造了一处克服恐惧的剧情前后呼应,角色丰富度很低,不够饱满。

拉卡是人类配音的痕迹有点过重了,不如此前驯鹰族的自然,我看的是原版英语发音的。

总体来讲,《猩球崛起:新世界》是一部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电影。

虽然舍弃了最容易出亮点的大场面,反而去专注于文戏设定的创作思路值得点赞,但希望在新世界1.0的基础上,若能够更多地考虑一些合理性,将剧情逻辑编得再完整一些,捋得更顺一些,必然比现在的成品要更优秀。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还挺期待这部电影的续作。

拭目以待吧。

文/叶秋臣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