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科研人员而言,被撤稿绝对属于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的事件之一。无论是出于何种理由的撤稿,均会对个人学术羽毛造成负面影响,令同行愕然。

尤其初出茅庐的科研新人不慎被裹挟到这类事情,或者是莫名其妙成为某篇被撤稿论文的作者之一时,更是击穿底线的大写尴尬!

在此,学霸君为大家盘点一些五花八门的乌龙撤稿事件,既能防身又能以此为戒!

撤稿,还要交 500 欧元撤稿处置费!

根据 Pubmed 数据库统计,2024 年 4 月,全网撤稿共计 136 篇,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

同时,现在早已不是想撤稿就撤稿的时代了,例如某些杂志明确提出撤稿也要付撤稿损失费。有研究团队因一些原因选择主动撤稿,然而期刊要求,撤稿也交 500 欧元撤稿处置费,不包括 16% 增值税,用于发布撤稿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古有盘古开天辟地,今有学者徒手创造基因

医学生命研究领域一直是撤稿的重灾区,这不,就有人企图偷天换日,以虚假创造之名,取论文发表之实!

2022 年年底,国际学术期刊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在线发表撤稿说明,撤回一篇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研究团队的论文,原因竟是涉事论文中研究的基因不存在。

同行评审提到了 S1P(位点 1 蛋白酶,site 1 protease)基因不编码鞘脂代谢物 1-磷酸鞘氨醇,不存在 1-磷酸鞘氨醇基因。然而,涉事论文的研究基于 1-磷酸鞘氨醇基因多态性。

令人迷惑的是,一个不存在的基因,在人群中竟然还存在基因多态性?真正原因只有作者们才能知道了,毫无意外地这篇论文被撤回了,以免给其他人更多误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学者过度自我引用被撤稿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适度地自我宣传与展示对于科研人员提高自我曝光量和影响力无可厚非,但是过度展示便会弄巧成拙。

2024 年4 月,Taylor & Francis 出版的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环境科学与技术评论)杂志宣布撤回一篇编辑文章。

文章由浙江大学的 Lena Q. Ma、Dong-Xing Guan、Peng Gao 和 Kashif Hayat 撰写。

撤稿的原因是文章中存在过度的自我引用,包括作者之前的工作和该期刊本身,且没有明确的正当理由,只是为了增加引用次数而引用。

显然,将论文当成个人成果展示板,这一行为不符合杂志的编辑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当代裁缝,论文图片与其他八篇文章重复

谈到学术不端,总有五花八门的事件层出不穷,令人大跌眼镜。有人试图缝缝补补,将他人成果换个马甲,转化为自己的产出,却躲不过火眼金睛。

2020 年 1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团队在 Onco Targets Ther 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MLPH Accelerates th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Prostate Cancer。

杂志编辑团队利用 AI 全网查重,发现图片与其他已经发表的八篇文章严重重复。同时,论文作者们未回复编辑询问,也无法解释重复图片的原因或提供研究数据。

因该论文的学术记录完整性不全、有效性不够,该论文被撤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NCBI

完全复制《柳叶刀》的文章,仅做了语句改写,竟然发表了

要说上面的作者还花了点心思缝缝补补,下面的作者实在是不把读者当外人了。

2024 年 4 月,期刊 Cureus 发表了研究论文 Causes of Cancer in the World: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Nine Behavioral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很快,火眼金睛的打假人士发现,这篇论文和前辈们在 2005 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具有惊人的相似度!

标题、图片以及内容叙述结构相似度极高,唯一不同的是两篇论文所用语句不同。这篇论文采取瞒天过海的手段,先将 2005 年的论文从英语翻译成其他语言,然后再翻译回英语。

很快,这篇文章被光速撤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Cureus

一把神奇的魔尺,4 篇论文现同一划痕钢尺遭撤稿

2023 年 5 月,国际学术期刊 Cancer Gene Therapy 发布撤稿说明称,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的论文 circ_001504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by sponging microRNA-149 to increase NUCB2 存在问题,论文图片里存在一把可疑的带有划痕的钢尺图像,且研究数据受到质疑。

离谱的是,这把钢尺还先后出现在另外 3 篇不同署名作者、不同期刊的论文中,极有可能是论文工厂的流水线产品。

涉事论文的作者们没有应期刊要求进行回应以便澄清,也没有提供相关基础研究数据或伦理批准的证据。因此,这篇论文被撤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Cancer Gene Therapy

近六分之一研究用错细胞系,已撤稿 3 万余篇

除了上述的故意造假行为被撤稿,也有一些因研究者的疏忽造成的撤稿。据统计,大约六分之一研究人类细胞的科研人员使用了错误的细胞系,3 万余篇的研究论文因细胞系的错认而被撤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PLOS one

该论文在发表 8 年以后,被编辑部撤稿,原因是数据异常及细胞系异常。论文中使用的 HepG2 细胞系 (no.HB-8065) 、人永生化肝细胞系 L-02 均被鉴定错误,从源头便是错了!看来科研容不得一丝马虎和侥幸心理,务必得仔仔细细。

看了上述乌龙撤稿论文,在座的各位是否更加谨慎了呢?做科研如做人,务必要踏实谨慎,清清白白才好。

恰逢毕业季,几家欢喜几家愁,祝愿小伙伴们开开心心交出满意答卷,让论文顺利发表,可不敢出现数年后被撤稿,无语凝噎泪两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