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红楼梦》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给贾府上下带来了不少欢笑。这位看似平凡的乡野老妇,真的只是一位来打秋风的穷亲戚吗?

当贾母带着众人游览蘅芜苑,为何会连连摇头,面露不悦?难道说刘姥姥她早已看穿了大观园里的一切,甚至知道了所有人的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姥姥其实是神婆?

在《红楼梦》里,刘姥姥这个角色十分独特。她出身贫寒,是一位来自乡野的老妇,似乎与荣国府的富贵生活格格不入。

但在书中曹雪芹却赋予了她敏锐的观察力,过人的智慧还有一种近乎通灵的感知能力。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是为了求生计。她懂得察言观色,用风趣幽默的言语逗乐了贾母,也得到了王熙凤的慷慨解囊。

第二次进府,她带着自家产的瓜果蔬菜,想要表示感谢,却意外地被卷入了大观园的繁华世界。在大观园里,刘姥姥就像一个误入仙境的人,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她闹出了不少笑话,也贡献了不少笑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在嬉笑怒骂之间,她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智慧。她似乎总能一眼看穿王熙凤的精明,也能体察到林黛玉的敏感。

她懂得在复杂的豪门关系中周旋,也懂得用自己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尊严。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她讲的故事,看似荒诞不经,却往往暗藏玄机,预示着未来的走向。

蘅芜苑里宝钗的秘密

还记得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一路上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可到了蘅芜苑,气氛却突然变了。还没进院子,就看到一片衰败景象:衰草残菱,秋风瑟瑟,毫无生机,仿佛与热闹的大观园格格不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了院子,也是冷清异常,植被稀疏,多为耐寒的草木,与其他院落的花团锦簇形成鲜明对比。房间里更是素净得过分,除了必要的家具,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只有一瓶菊花点缀,更显寂寥。

看到这贾母连连摇头,说这不像个年轻姑娘住的地方,倒像是寡妇的居所,太不吉利了。刘姥姥也一言不发,只是默默观察着,眼神里似乎藏着些什么。

宝钗的住所如此反常,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喜欢素净吗?会不会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这个时候联想到刘姥姥几天前讲的一个故事,似乎与眼前的景象遥相呼应。原来几天前,贾母特意设宴款待,众人齐聚一堂,气氛热闹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过三巡,凤姐提议让刘姥姥讲些乡野趣事助兴。刘姥姥推辞不过,便讲起了她年轻时遇到的一个奇事。

“话说那年冬天,我起个大早去后山砍柴,刚走到山脚下,就看到雪地里站着一个姑娘。那姑娘穿着一身大红袄,容貌十分俊俏,只是脸色苍白,眼神空洞,像是丢了魂儿似的。我壮着胆子问她是谁,她也不说话,只是直勾勾地盯着我,眼神里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悲伤。我心里害怕,扔下柴火就跑了。后来听村里老人说,那姑娘是前几年病死的,死后一直不肯离去,经常在山里游荡,寻找替身……”

刘姥姥的故事讲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黛玉身上。黛玉本就体弱多病,听了这个故事,脸色更加苍白,眼神也变得飘忽不定,像是被勾起了什么伤心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姥姥见状,心中暗叹一声,继续说道:“都说冤魂难缠,可我瞧着那姑娘也不像是坏人,只是可怜。我后来又去过几次后山,每次都能看到她,只是她总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雪地里,看着让人心疼……”

刘姥姥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是在讲述一个悲伤的传说,却又像是意有所指。

众人听得入了迷,只见宝钗神色似乎有些变化,黛玉则脸色愈发苍白,手紧紧握着帕子,指节都泛了白。

刘姥姥讲完故事,叹了口气,说道:“都说人死后会进入轮回,可有些人因为执念太深,魂魄无法离去,只能在世间游荡,受尽苦楚。也不知道那姑娘如今怎么样了,是否已经找到了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姥姥的话音刚落,黛玉突然站起身,猛地推开椅子,捂着胸口剧烈地咳嗽起来,脸色惨白如纸,像是随时都会晕倒。众人见状大惊失色,赶紧上前搀扶,询问情况。

黛玉咳嗽了半天,才缓过劲来,虚弱地说道:“我没事,只是突然觉得有些胸闷气短……”

宝钗见状,连忙说道:“林妹妹身子弱,许是受了风寒,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

黛玉点点头,在紫鹃的搀扶下,缓缓离开了宴席。

当时众人只当是乡野奇谈,一笑置之没有多加理会。但是只有刘姥姥看着黛玉离去的背影还有宝钗,眼神复杂难辨。

现在看到蘅芜苑破败的样子,更容易让人联想到,故事里的女子,会不会是薛宝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与“雪”谐音,“钗”可引申为“柴”,而宝钗当时正好十八岁,也喜欢穿红衣。再加上蘅芜苑的荒凉,似乎每一个细节都和故事对应上了,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

难道刘姥姥在雪地里看到的,并非活人,而是薛宝钗的魂魄?蘅芜苑的冷清,正是宝钗阴气的体现?

黛玉之死其实她早就知道?

这个想法似乎太过大胆,却是好像有些合理。而蘅芜苑外的另一处细节,更加深了这种怀疑。院子里有一处小池塘,水面上漂浮着残荷与荇菜,看起来就是一副衰败的景象。

而荷花原本象征着纯洁与美好,荇菜更是寓意着相思与爱恋。但如今荷花凋零,花瓣飘落在浑浊的池水里,荇菜也枯萎腐烂,缠绕在一起,像是难舍难分的恋人,最终却只能一同走向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逝去,爱情也已凋零,只剩下一片凄凉的景象。这难道只是巧合吗?这会不会也是在暗示黛玉的命运?

黛玉与宝玉虽然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却最终未能走到一起。黛玉体弱多病,最终香消玉殒,令人惋惜。

蘅芜苑外的残荷与荇菜,或许正是黛玉命运的写照,虽然开花的时候鲜艳无比,但是最后还是落得一个衰败的下场。

刘姥姥看到这一幕,心中悲痛,却也无可奈何。大户人家的秘密哪里是她能插手的。

刘姥姥虽然出身乡野,却并非愚昧无知之辈。看似最没有地位的一介老妇,其实一直不动声色地注视着贾府的兴衰,也洞悉着每个人物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看到了宝钗的秘密,也看到了黛玉的悲剧,但她都选择了沉默。因为有些事情,说出来只会招来祸端,不如默默守护着心中的秘密。

说是刘姥姥智慧,不如说是无奈,毕竟她无力改变任何人的命运,一旦说出去,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灾祸,权衡之下,还不如三缄其口。

抛开鬼神之说

但是这个说法真的靠得住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认为,将宝钗与鬼魂联系起来,并用这个说法解释她点名黛玉之死,其实是缺乏根据的。

先不说刘姥姥这个人物,从她嘴里讲出来的故事大部分可能都是乡野奇谈,并无实证。

如果一个故事就能把宝钗和黛玉的命运都解释得通,也给人一种过于牵强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宝钗是鬼,蘅芜苑是鬼宅,实在有些牵强。我们总不能因为一个人喜欢清静,就把她跟鬼神联系在一起吧?

宝钗的性格沉稳,做事周到,喜欢素净的环境,这很正常。就像有些人喜欢热闹,有些人喜欢安静,这都是个人喜好,跟鬼怪无关。

蘅芜苑的装修风格,也只是反映了宝钗的个人审美,不能因为房子素净就说她是鬼,这就好比说喜欢穿黑衣的人都是吸血鬼一样,不符合逻辑。

还有黛玉,她本来就体弱多病,这是红楼梦里反复提到的事实。她心思敏感,容易多愁善感,听到伤感的故事后,触景生情,咳嗽加剧,也是很正常的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我们看到悲伤的电影,也会忍不住流泪一样,这都是人之常情,跟宝钗是不是鬼似乎没有关系。

把宝钗和黛玉的命运强行联系在一起,并赋予一种鬼神说法,可以说一种没有根据的解读。宝钗和黛玉都是红楼梦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女性形象,她们各有特点,各有命运。

结语

红楼一梦,终究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刘姥姥的奇谈怪论,或许只是为这出悲剧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但是无法改变命运的轨迹。

宝钗的沉静,黛玉的脆弱,都是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个性,而非鬼神作祟的结果。蘅芜苑的冷清,也仅仅是宝钗个人喜好的体现,与生死轮回无关。

与其沉迷于虚无缥缈的鬼神之说,不如细品红楼梦中真实的人情世故,体会人物的悲欢喜乐,才能真正领略这部经典的魅,对比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