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19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东城区委、区政府主办2024年“人艺之友日”,邀请广大“人艺之友”在周末走进人艺,感受戏剧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人艺之友日”活动现场(本文配图 北京人艺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两天的活动恰逢“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旅游日”,北京人艺尝试拓展演艺新场景,积极探索戏剧新业态,力求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位走入剧院的参与者都能拥有一段多元的戏剧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在首都剧场前的人艺票根装置留影

“人艺之友日”品牌活动于2023年北京人艺建院71周年纪念日首度开启,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与好评。2024年适逢《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北京人艺首次上演《雷雨》70周年,为了致敬这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走向成熟的经典话剧作品,本届“人艺之友日”选择《雷雨》为设计主题,围绕北京人艺多剧场运营格局,充分利用场地空间,以“戏剧互动”“展演展播”“展览分享”“文创市集”四大版块共11项活动通过邀请观众走进人艺,在剧场内外、舞台上下,一同参与艺术活动,共享戏剧空间,共创戏剧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艺之友日”上如织的人流

室内:讲座分享+多版本”剧种《雷雨》展示

在首都剧场内,“人艺《雷雨》面对面”戏剧对谈活动在两天的时间里,安排了12位与话剧《雷雨》有着深厚渊源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四个主题与观众共同讨论《雷雨》的艺术价值。18日一早,首先进行的是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与曹禺的女儿、剧作家万方以《人艺·曹禺·〈雷雨〉》为题的对话。

针对《雷雨》剧本的创作,曹禺曾经说过:我喜欢写人,我爱人,我写出我认为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也恨人,我写过卑微、琐碎的小人。我感到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是多么难于理解。没有一个文学家敢讲这句话:“我把人说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作家万方回忆父亲曹禺的创作历程

在发言时,万方回忆说父亲对待生命的态度令自己印象深刻。“在晚年,他已经坐轮椅了,还是喜欢坐在医院大门口看着街上往来的行人,去感知生命的流动。”谈及《雷雨》万方表示,“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个燃烧自己的女性,求爱而不得,最后哪怕毁灭;侍萍的命运比蘩漪悲惨得多,也艰辛得多,她像大地一样托举起所有的苦难;周萍也是一个可怜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好好活过。从中都可以看到我的父亲对人的怜爱,他的生命意识贯穿在每部作品中,这对我后来当编剧有很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方言版话剧《雷雨》海报

除了以对谈活动诠释《雷雨》,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人艺小剧场中,两天的活动期间也由曹禺的母校南开大学带来外文戏剧版《雷雨》的演出片段,以英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日语、西班牙语、俄语多语种演绎经典戏剧的魅力。而在曹禺剧场里,则安排了每晚19:30上演上海方言版话剧《雷雨》的演出。随后,山东省话剧院全本版话剧《雷雨》和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经典版话剧《雷雨》也将陆续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像装置展播放不同剧种《雷雨》的舞台演出影像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的四合院区域,也通过影像装置展分时段播放苏州评弹、黄梅戏、甬剧和吕剧《雷雨》的舞台演出影像以及北京人艺1979年版话剧《雷雨》的影像,让人们可以看到不同艺术形式对同一部作品的诠释。而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二楼的戏剧沙龙区域,参与者可以置身在精心复刻的曹禺书房内,沉浸式体验一场小小的“剧本朗读会”——在专业戏剧工作者的引导下,与“曹禺先生”一起经历一次即兴的围读互动,在理解曹禺创作风格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戏剧表演的体会与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浸式剧本朗读体验”现场复刻出曹禺书房

户外:亮点体验项目让观众亲历《雷雨》魅力

道不远人。北京人艺在此次户外活动的设置中,涵盖了装置打卡、交流讲解、互动体验等不同门类的项目,邀请参与者从不同角度亲自“体验”这部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人艺戏剧大道布置为“雷雨”主题

从“门票”装置旁,走入《雷雨》主题拱门,一侧便是《雷雨》剧本墙,该剧本版本来自于濮存昕的朋友在拍卖会上得到的珍贵版本;在音效互动草坪区域,观众们能够近距离观摩剧中的风声、雷声与雨声的制造过程,亲自上手制造《雷雨》的诞“声”;在广场前,《雷雨》的趣味答题板也吸引了很多对《雷雨》深度了解的“铁粉”……包含《雷雨》元素的各大区域都引来了不少观众的围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人艺舞台效果师郑晨(中)向观众展示《雷雨》中雷声、风声的演出效果

北京人艺舞台效果师郑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人艺经典版《雷雨》的演出堪为集“博物馆艺术”之大成。“人艺的话剧魅力体现在哪?就是两个字,讲究。当年的演出,为了展现雷声和雨声的效果,仅在后台负责效果的有十六人之多。大幕开启前,幕后就站在八个人,人手一块雷板;在台口两侧的耳光处,一边两个人,这就又四块雷板;还有四个人站在舞台布景的后面负责风声,由此在剧场模拟出立体的环绕声效果。有时候演出,懂行的观众不等大幕正式拉开,演出还没开始呢,就这套雷声、风声的流程下来,先就会鼓一通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大专题展前观众留影

两天的活动里,北京人艺在首都剧场和北京国际戏剧中心设立了“中国话剧的守望者——欧阳山尊诞辰110周年纪念展”与“学积有生——北京人艺舞美培训成果展”两大专题展览,将大量艺术品、实物与资料档案面向大众进行分享,同时在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学术厅举办了“我是人艺之友——戏剧工作坊”,让参与者亲身感受戏剧表演的乐趣与魅力,也成为“人艺之友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5月9日“人艺之友日”信息正式发布起,所有须凭票入场的免费项目均在短时间内宣告预约满员。在这个周末,预计有数千人走入北京人艺各个剧场,参与各类现场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开大学外文戏剧版《雷雨》全体演职人员同与冯远征院长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