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逢年过节,只要我家祖孙三代一起聚餐,那必有一项保留节目是询问我的情感状况。刚开始我都会好声好气,秉持“过节不易,算了算了”的心态忽悠忽悠,应付应付。但这些长辈吃的盐比我吃的饭都多,不出三个回合就会惹得我当场发疯。今年五一这一幕就发生了。

在我舌战群儒之际,有位姑姑挺身而出,企图用玩笑话让局面好看一点,打个圆场让饭局继续。她说:“哎呦好了好了小祖宗,你这个脾气也不能找婆家。不收敛收敛,你公公婆婆得被你气死。”

她确实终止了催我找对象的话题,但话里话外又有点夹枪带棒。好像在场的长辈们制不住我,隐形的公公婆却可以让我忌惮似的,让我愈发上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到大,我隐形的公公婆婆一直住在我家。我爸妈一般日子(非逢年过节)不会轻易惊动他们二老,可我爷爷却跟我未来公公婆婆亲若一家。就好像我以后令我公公婆婆不满,对方就要打上他家门一般,爷爷经常会提醒我要在婆家如何生活。比如在我吃完饭瘫在沙发上时,他会笑着问我:“怎么也不去帮你妈收拾收拾,以后到了婆家也这样吗?”

比如在我收拾餐桌时,他会皱着眉头嫌我不会干活,说:“这么大一姑娘了,擦个桌子都不顺相(不像样),以后去婆家可怎么办。”

比如在我和他叫板,气得他跺脚的时候,他会连我爸妈一起迁怒:“看看你们把闺女惯成了什么样。我倒是要瞧瞧,以后她嫁到婆家,人家是骂她爷爷还是骂她爹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次搞得我又无语又好笑。一方面我非常爱我爷爷,从小到大他给予了我无限多的关怀与呵护;但另一方面我又对他根植在脑海里的“传统思想”无可奈何。在他心里我终究是要出嫁的,是要去别人家里尽孝的,所以他跟我说话的口气,有时会带着担心我的烈性子以后在婆家日子不好过的意思,让你想发火都发不出来。

对我爷爷的这派行径,我理解但不宽容。在他抬出我婆家时,我不会大动肝火但也绝不忍气吞声:“现在都是男的去丈母娘家干活,你不知道吗?”“人吃饭又不吃桌子,谁嫌不干净谁来擦。”“都放宽心,就当是为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了我们全家谁都不挨骂,我也不会结婚的。”

如此的次数多了,我爷爷便也不说了,他安心养老,我放心去飞,谁也不干预谁。但即便如此,我的处境也没转好:我爷爷虽然不再拿我招待我隐身的公公婆婆,但我爸妈还挂念着我的隐身老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妈总是可以在跟我聊天的角角落落,想起并看见她的隐形女婿。当我不耐烦地打断她催我恋爱催我结婚的话术,问她“结婚有什么好处”的时候,她不提嫁给我爸有多好,只会说“我有你呀,我很幸福”。而当我抓住华点,穷追不舍“所以嫁给一个男的根本没好处,对不对?”时,她也是避而不谈:“那得看人。你以后老公肯定是很不错的。”

总之她次次先我一步,替我未来老公作保,在我妈眼里,我未来老公绝对十全十美。她坚信这个来自未来的隐形男人会让我过得更好更幸福,虽然我们谁都没见过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爸呢,则经常在酒桌饭桌上想起他的女婿与亲家。他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闺女你放心,等你结婚了,男方家里给一百万,我们绝对不会只给99万。爸爸什么都会给你准备好,你什么都不用担心。”

对此我面上微笑点头,内心却是狂翻白眼:“老公”是什么可抵押的贵重财产吗?非得我一手交人,你一手给钱?你要是真打算给,你就现在给!不打算给,就别再这strong(死装)!无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存在的丈夫和公婆,被百般重视;实实在在的女儿,被当作迟早离家的外人。相信像这样家里住着隐形老公和公婆的姐妹,肯定不止我一个。

虽然刚才让姐妹们看了一些老中家庭的家常笑话,但说实在的,我爸妈对我还不错,并没有完全把我当“别人家的姑娘”养。我有一个朋友,她家的情况可能更为典型。她是家里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生活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她姐姐刚大学毕业她妈就催着她结婚,一天到晚在家里念叨个不停。好像她姐姐是好不容易熬到期的定期存款,不赶忙送到下一个理财窗口,就会随着年龄的增加急速贬值。于是无法忍受贬低与羞辱的姐姐,为了逃离家庭,匆匆忙忙就找了个男的嫁了。

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两年就破裂了,现在她姐姐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外面过,没有自己的家也不回家。而我朋友也吸取教训,大学一毕业就立马去别的城市实习工作,自力更生,从不轻易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就是从这个朋友的成长经历里,深切感受到了一个把女儿当“外人”,默认女儿终究会如泼出去的水一般嫁人的家庭,会怎样对待女儿。

首先,这样的家庭不会在女儿身上倾注太多的投资。他们只会保证她有吃有喝,完成法定的义务教育,并不会想着满足和支持女儿更多身心安全、精神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因为他们手头的钱,从他们自己和女儿身上省下的每一笔钱,都是要留给儿子以后娶妻生子的。我这朋友的弟弟大学一毕业,爸妈催他姐姐结婚,却反手给他买了套房,甚至在他工作后,还为他每月还贷款。

其次,这样的家庭重视女儿作为“工具”的价值,胜于她们本身的存在。会不会干活、能不能照顾好家里、生不生得了小孩、挣不挣得了钱,有没有本事拿捏老公、孝顺父母……都胜于这个女儿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有什么理想与愿望。如此长大的女儿,很难长出自己的脊骨,她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客体化,把“我对别人有用”“我可以付出和牺牲什么”当作筹码与生命价值。

再实际一点说,在儿子女儿成长过程中就资源分配不均的父母,在分配财产时肯定更想不到女儿。不受娘家重视的女儿,在婆家也很难受重视。没有人际资源和财产依仗的女性,婚后不得不从夫居。当她受了委屈也回不去娘家时,父权制便完成了“女人离不开男人”的逻辑闭环。命运很多时候根本没有给女性离开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想在这里描述一个真正爱女儿的家庭会如何对待女儿,因为得到过的女儿们都知道,得不到的可能永远都得不到。我想说的是,即使我们的原生家庭没有把我们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和爱护,我们也要在每时每刻认真对待自己:抚摸但不要留恋过往的伤疤,积蓄力量重新养育内心的小孩。

没有一个女性,是为了嫁给男人,生个小孩,给一家人洗衣做饭当保姆而存在的。我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理想、远方。尽情去飞,尽力去做出选择,挣脱命运去打造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才是每一位姐妹必须做的事情。无论如何,至少在这间房间里,我们可以保证自己没有隐形的丈夫与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