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著名导演奥利佛·斯通(Oliver Stone)的新片《卢拉》(Lula)作为特别展映单元的作品在戛纳电影节完成了全球首映。这部纪录片呈现了2022年重新夺回巴西总统宝座的卢拉在过去几十年里起起落落的政坛人生,同时也对美国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做了不少披露与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拉》剧照

“让更谦逊卑微的人来管理自己的国家”

《卢拉》的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他的个人生平。今年78岁的他,小时候在巴西圣保罗州长大,家境相当贫寒,因此早早就辍学养家,当上了车床操作工,成为全家第一个收入超过巴西最低工资标准的人,也付出了工伤失去手指的代价。

30岁那年,原本并不愿意参与政治的卢拉,成了当地钢铁工人工会的主席,成功领导罢工,为自己也为工友争取到了更高的工资。但他很快便意识到,工资的上涨根本就赶不上当地房租和物价的暴涨。“我觉得是时候让工人自己来当家做主了。”卢拉在画外音中说。

1980年,巴西结束了长达21年的军事独裁统治,自行组建政党重新成为可能。1989年、1994年和1998年,卢拉代表劳工政党三次参加巴西总统竞选,悉数落败。2002年,他代表左派第四次参加选举,终于成功当选,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通过选举取得政权的左派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拉》剧照

然而,这仅仅是卢拉坎坷政治之路的开始。2014年,早已结束两届任期的卢拉成为反腐调查对象。2017年,他因受贿和洗钱罪名被判入狱26年。2019年,已服刑580天的卢拉重获自由,重新投入竞选活动,并在2022年再次当选为巴西总统。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导演奥利佛·斯通表示,卢拉的故事最吸引他的地方在于它要比任何电影更精彩,有任何编剧都编不出来的发展。“他原本是工会会员,从没想过要当总统,原本对政治也不感兴趣,结果却当上了巴西总统。这提醒我们,任何国家的总统其实都可以出自工人阶级,你无需拥有十亿美元的身家,也不必是精英阶层的一员。我其实也更喜欢这样的做法,让更谦逊卑微的人来管理自己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利佛·斯通在《卢拉》中出镜

说到底,在这位拍摄过两部《华尔街》电影的导演看来,金钱哪怕不是万恶之源,但至少于政治而言,实在是相当有害。“如果你是穷人,或者是中产阶级,那在美国你很难参与竞选,因为金钱控制着美国的政治。换一边,在欧洲国家,他们的选举相对更受到约束。英国的选举成本很低,至少直到前不久还都是如此。而在法国,他们也有各种选举规则要遵守。我觉得美国也需要设立这样的规则,好让金钱远离政治。”

在这部纪录片的后半段,斯通详细描述了卢拉的入狱过程,以及他被定罪之后又沉冤得雪的种种曲折。当年,负责调查巴西政界贪腐案件的大法官塞尔吉奥·莫罗(Sergio Moro)日后成了新总统博索纳罗手下的司法部长。斯通以各种证据表明,莫罗在卢拉案中,存在不当做法,而且还与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及美国官员分享了调查信息。在导演看来,这就是美国插手巴西内政事务的明显证据,而且美国几十年来一直就是这么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拉》剧照

“多年以来,我们干预南美国家内政的情况,可说是非常糟糕。在智利和萨尔瓦多等国,几十年来都有这样的情况。还有委内瑞拉领导人查韦斯2013年死于癌症,美国可能也在其中扮演了角色。因为他死得非常神秘,他生癌生得很突然,发病很快。如果你了解杰克·鲁比(Jack Ruby)死于癌症的情况的话——他是杀死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的凶手,而后者又刺杀了肯尼迪总统,1966年12月9日,被判蓄意谋杀的鲁比因患肺炎入院,检查后,医生在他的肝、肺和大脑中均发现癌细胞。6周后,杰克·鲁比因肺癌去世,年仅55岁——你肯定也会怀疑这里面是否有什么猫腻。很多委内瑞拉人都相信查韦斯之死有美国的份,但没人知道真相如何,也无法去证明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拉(左)与奥利佛·斯通合影

“我不希望发生战争”

自2016年的《斯诺登》后,奥利佛·斯通已有8年未再涉猎剧情片。这段时间里,他忙于拍摄各种纪录题材作品,主题涉及肯尼迪遇刺案以及核能等敏感问题,也包括2017年播出的电视纪录片《普京访谈录》。当初,该片在美国受到不少质疑,外界批评斯通成了俄罗斯的宣传工具,但斯通本人却秉持不同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访谈录》截图

时隔多年,这个话题也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被媒体重新提起。斯通再次强调,自己的目的并不是要将这位俄罗斯领导人封神,只是想通过自己的镜头,改变美国媒体过往对他非人性化的描绘。

“而且,更进一步来说,我关注的并不是普京本身,而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这才是我关心的问题。我当时最担心的——也是我现在仍担心的——就是美国介入乌克兰的结果,恐怕会是一场灾难。看在上帝的份上,为什么我们要在1990年时继续向北约效忠?北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本应在当时就结束才对,结果它却继续存在了下去,而且现在还变成了某种死结。1991年苏联解体时,贝克(指詹姆斯·艾迪生·贝克三世,时任美国国务卿)、布什和戈尔巴乔夫都同意尊重俄罗斯边界,北约不会进一步东移。我们把东德交给了北约;我们说,德国现在将统一,但不会有进一步的移动。美国人非常明确地同意了这一点。虽然他们可能没在纸面上这么做,但这肯定是一项契约协议。最终,是美国违反了与俄罗斯签订的所有条约。13个反苏反俄的国家——不仅是反苏,而且是反俄的国家——被纳入了北约。俄罗斯人说,这可是我们的红线,尤其是乌克兰。这是俄罗斯的边界,而就在今天,拜登竟然还说想把乌克兰纳入北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访谈录》截图

“乌克兰被认为是某种民主或抵抗的象征,但事实并非如此。乌克兰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腐败国家,比许多腐败国家都要更糟,在腐败国家指数上,乌克兰大概在170个国家中排在第140。但我们支持了它,创造了它,为它提供了全部的资金,我认为这不会有好结果,因为我们在这一问题上不会退缩,但这又是俄罗斯的利益所在,这在他们的边界上。所以我们需要想一想,我们愿意为了乌克兰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吗?你不觉得这事情很疯狂吗?美国人民都还没被征求过意见。美国人民真的知道发生了什么吗?他们知道美国与戈尔巴乔夫达成的协议吗?他们知道俄罗斯人究竟是怎么想的吗?

“这就是我去俄罗斯的原因,因为我想了解他们的观点。不管你承不承认,拜登先生现在已经非常明确地称普京是一个‘屠夫’。除此之外他还说过,我们必须要削弱俄罗斯,我们的政策就是要削弱俄罗斯,基本上就是要让它消失。消灭普京,把俄罗斯分成三份,让华尔街获得俄罗斯的资源。这是一个疯狂的目标,这行不通啊,你不能这么对待俄罗斯。但这就是美国正在做的事,将西方国家和欧洲国家聚在一起,彻底终结俄罗斯。

“这样的事过去也发生过,但现在冷战已经过去了,我们面对的是另一种形式的俄罗斯,他们都是资本家,他们也想要融入。为什么20年后,拜登突然改变了游戏规则?这一点让我非常不安,这对我们本身的经济也非常危险。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与俄罗斯发生了哪怕是有限的核战争,那美国又会变成怎样?我希望美国处于和平之中,我不希望发生战争,我们也没有必要打仗,而这正是我现在最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