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日前,象山团县委、象山县资规局和象山中学联合举行了“爱鸟护鸟 守望自然——走进神话之鸟”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参观讲座等,近距离体验和感受韭山列岛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保护区主岛的南韭山,大家积极开展净岛行动。泡沫板、浮标、矿泉水瓶……冲积上岛的海漂垃圾被一一清理分类打包。阳光热辣,汗水淋淋。参加活动的象中学生欧欣悦和同学们看到碧海金滩渐渐“回归原貌”,成就感满满。她说:“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希望每一个象山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海洋生态保护的践行者、倡导者和传播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物多样性,万物皆可爱。中华凤头燕鸥是海洋鸟类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监测显示,截至5月20日,今年招引至中铁墩屿繁殖的凤头燕鸥最高峰时7000只左右。其中,中华凤头燕鸥近百只,累计已有55对筑巢孵蛋。

此外,还有一个好消息!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公布2024年度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象山县全民守护中华凤头燕鸥”案例成功入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凤头燕鸥,是鸻形目鸥科凤头燕鸥属鸟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全球最为珍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因极为罕见、踪迹神秘被称为“神话之鸟”。

自2004年发现中华凤头燕鸥以来,象山一直致力于中华凤头燕鸥保护工作。从2013年在韭山列岛—铁墩岛实施人工招引项目以来,已成功孵化了179只中华凤头燕鸥雏鸟。目前铁墩岛已成为世界上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最大的栖息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鹏/摄

为保护区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法规制度,使保护区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象山县出台专项资金为保护项目提供支撑,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的合理合规使用;由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浙江自然博物院、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联合举办的中华凤头燕鸥种群的招引和恢复研讨会,邀请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浙江、福建的专家、领导等20多位与会代表,会议研究探讨了韭山列岛中华凤头燕鸥恢复的可能性、种群恢复实施细节及计划方案,包括目标岛屿选择、设备仪器、种群招引经费预算与筹集、前期生物环境监测及实施期间开展繁殖情况监测等;联合举办的中华凤头燕鸥种群的招引和恢复研讨会;联合举办“拯救旗舰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题会议,交流了各地近年来中华凤头燕鸥的保护成果及面临的问题,并对以中华凤头燕鸥为代表的中国海鸟的未来保护进行深入研讨;发布《中华凤头燕鸥保护象山倡议》,成立中华凤头燕鸥保护联盟,联盟由全国各地与中华凤头燕鸥研究、保护相关的22家成员组成,联盟的成立将促进成员间更好地开展交流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浙江自然博物院、浙江省动物学会、象山县人民政府举办的海鸟保护暨海洋保护区管理国际论坛,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台湾、山东、浙江、福建等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保护组织代表等60余人,共同商讨如何保护并恢复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海鸟专家、太平洋海鸟组织主席丹尼尔•罗比教授介绍了“社群吸引技术”,为中华凤头燕鸥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思路。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也参与了中华凤头燕鸥保护遗传学的相关研究。幼鸟环志等工作为开展中华凤头燕鸥迁徙动态和活动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研究中华凤头燕鸥的种群交流、迁徙路线、迁徙途经点、繁殖规律以及越冬地等信息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相关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18篇,在国内外参加学术交流20人次以上,群策群力,共献智慧,促进种群恢复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立志愿者队伍,引起全社会参与热潮。通过“保护神话之鸟”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连续八年每年向社会公开招募驻岛监测志愿者,监测燕鸥群“到达-求偶-产卵-孵蛋-育雏-离岛”的全过程;通过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宁波电视台、法制日报、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今日象山等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关注热潮;通过慢直播,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手段,多元化宣传,更方便社会公众获知保护动态消息;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期间,由中国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政府联合摄制的关于珍稀鸟类保护的短片《离岛归客——守护中华凤头燕鸥》在中国角播放,向世界展示;拍摄专题纪录片《追寻“神话之鸟”》;在每年的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海洋日、世界地球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创作绘本《起飞吧,燕鸥小一》,获得第五届大鹏自然童书首个“黑脸琵鹭奖”,揭幕中华凤头燕鸥更多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忠华/摄

以政府有为为主导,出台相关保护的政策措施,将“万物共生、美美与共”的理念,深入象山百姓的内心,为打造向海而生美美与共保护新蓝图奠定基础。以科研合作为契机,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引入各方科研力量,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组建保护与科研技术团队,加强濒危物种抢救保护力度,提升保护和管护水平,共拓物种高质量保护新思路。以多元宣传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社会大众及时更新保护工作最新动态,在全社会倡导参与“最诗意的工作”。

通过象山县全域全力全民守护,勾画了一幅海上“两山”新图景,用守望中华凤头燕鸥的态度去尊重每一种野生动物,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来源:象山县传媒中心、中国环境

作者:郑丹凤 黄建华 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