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但有部分网友称,“辛追夫人”的面容尤其是鼻子与主导该项目的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极为相似,怀疑专家是按照自己面容对“辛追夫人”的面容进行的复原。11日上午,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澄清,已关注到网上的讨论,“辛追夫人”数字人形象与复原专家人脸绝无关系。(据6月11日纵览新闻报道)

“辛追夫人”数字人(图源: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追夫人”数字人(图源:新华社)

今年5月17日,湖南博物院发布了“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分别为35岁的全身坐姿版和50岁左右的头部形象。它以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出土时的头部扫描X射线片为主要依据,最大限度复原了其容貌。

在社交平台上,不断有网友质疑称,“辛追夫人”的3D数字形象是照着复原专家袁中标的脸做的。“第一感觉完全不像个女人。”还有网友指出,“辛追夫人”的鼻子和袁中标实在太像了。

网友质疑“辛追夫人”3D数字人与复原专家很像(图源:纵览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质疑“辛追夫人”3D数字人与复原专家很像(图源:纵览新闻)

历史上的“辛追夫人”究竟长什么样子,并没有影像资料遗存,也就没有可比性。这个3D数字的“辛追夫人”形象引来质疑,估计与2002年被复原的“辛追夫人”相貌留下的先入为主印象有关。大家看惯了旧版复原人相,便感觉这个新版的复原不像“辛追夫人”。

辛追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医学影像设备局限,仅对其颅骨进行了X射线片病理检查。由于出土时的面容已肿胀变形和腐败,生前面貌不得而知。此次“辛追夫人”3D数字人是根据出土时留存的影像资料作为颅形和面型的判断依据,专家团队通过已有的X射线片、现场观察和模型测量计算出头骨结构形状及五官比例关系,结合现代技术,建构出头骨的数据模型。

“辛追夫人”3D数字人(图源:纵览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追夫人”3D数字人(图源:纵览新闻)

2002年,赵成文教授曾为辛追夫人进行过相貌复原。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表示,现在的复原形象肯定比之前的准确。喻燕姣说,有网友认为“辛追夫人”不美,但她为什么要美呢。

实际上,无论是此次推出的“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还是2002年推出的“辛追夫人”复原相,都只能说是尽量去接近原貌,不能说是真正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公布的辛追夫人复原像与塑像(图源: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公布的辛追夫人复原像与塑像(图源:新华社)

据报道,颅面复原永远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真实,因为面部上可变的细节太多了。诸如鼻子、眼睛、嘴、耳朵等五官含有较多软组织成分,头发的颜色、眉毛的形状都会对面部有很大影响,为此重建结果可能和实际有较大的偏差,颅面复原技术只能产生一个近似的面部。

对“辛追夫人”的复原也是如此,由于她的生前面貌不得而知,就只能根据颅骨复原技术来还原容貌,这就注定了做不到完全真实,只要有助于身份的认证,就够了。

有网友质疑,“辛追夫人”的面容与复原专家的人脸相似,尤其是鼻子很像,简直是一模一样。这个猜测未必就有依据可支撑,因为某个面部特征相似的情形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不等于就是同一个人。

袁中标(左一)在指导修改完善“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图源: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中标(左一)在指导修改完善“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图源:新华社)

袁中标也介绍过复原经过,“人像特征千变万化,只有类型相似,而无完全相同,还需根据多年工作中掌握的颅面关系规律,反复研究论证和修改细节。”并表示,“我们严格按照尸体的颅面结构类型去推断,辛追夫人身高不高、长相普通,我们不臆造、不迎合‘辛追是美女’的说法。”

可见,“辛追夫人”的复原是一个严谨细致的过程,复原专家是否会把自己的形象给“植入”其中,应该是没有这样的可能,也没有这样的必要性。湖南博物院方面表示,绝对不可能有关系,因此不需要调查。说得如此斩钉截铁,也是深知人像复原的科学性,来不得半点虚假。

当然,为解开观众的疑问,还不妨对人像复原多些科普,对“辛追夫人”3D数字人的产生过程,如果能有进一步的详情披露,谣言就能不攻自破。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