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自诩“文化立国”,总喜欢四处给自己研究文化起源,说完孔子是他们的,又将源于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农历新年申遗,没法说强行说汉字是自己的,于是就想强行废除,可现在身份证上还是写的汉字
打着“文化立国”的旗号,掠夺邻国文化遗产的行径,着实让人哭笑不得。更可笑的是,韩国国内大力推行文字改革,三次强行废除汉字,三次均以失败告终。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韩国就进行了第一次废止汉字的运动,因为他摆脱了藩属国的身份,就不愿意承认过往历史,对曾经的“主子”就是尽力撇清关系。
李熙遂迫不及待地下令全国上下废止汉字,改用韩文,但因为被日本殖民,这一废止汉字运动很快就失败了。
日本以朝鲜作为打开中国的门户,同时为了满足抗战储备汉语人才的需要,日本逼迫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支持韩国人民学习汉字,这下韩国真是有苦难言。
后来南朝鲜被美国扶持成立大韩民国,韩国摩拳擦掌再次开展了第二次废止汉字运动,《韩文专用法案》草草制定就冒然颁行。
大致内容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禁止向学生教授汉字,同时行政公文中严禁使用汉语,只准使用韩文。
国内掀起了抵制使用汉语的热潮,但汉语的影响力在短时间内并不能随之消除,结果导致这一代的学生们走向社会后成为了“半文盲”。
后来,韩国民众对该法案产生了抵触情绪,迫使韩国不得不对法案的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允许学校教授学生一定数量的汉字,以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要。
朴正熙上台后致力要带领韩国走向辉煌,在1970年再次开始了全面废止汉字,要求在公共场合和行政公文中一律使用韩文,存留的历史文献里有汉字的也要全部翻译成韩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面对着经济上严重的下行压力,韩国急需修复与中国的关系,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市场联系试图摆脱经济困难。
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韩国民众呼吁放宽对汉字的限制,韩国再次废除法案,第三次废止汉字运动同样以失败告终。
朝鲜族作为韩国的主体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未能形成属于本民族独有的语言体系,而是依附于中国的汉语体系。
尤其是在新罗完成了朝鲜半岛的统一后,深受中国隋唐文化影响的他,决定地名、官衔均以汉字命名,汉字正式被纳入到了朝鲜半岛的政治体系。
到了高丽时期,贵族阶层几乎人人精通汉字,并且能够运用汉字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显示出汉字对于朝鲜半岛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正是由于这种对汉字独有的情愫和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尽管近代的韩国对韩文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力求摆脱汉字的影响,却始终不能如愿。
到了朝鲜世宗大王这儿,他开始推行“训民正音”,正式发布朝鲜谚文,也就是韩文,才在真正意义上有了自己的文字。
在二十一世纪初,尽管韩文已经普及,但在韩国历史文献和法律文书仍然使用大量汉字,这与韩文自身的缺陷有直接的关系。
韩文只能区分读音,而不能区分声调和字型,这就导致韩文的同音字特别多,在所有的词汇数量中占比超过三成。
所以韩文一直未能脱离汉字而单独使用,与汉字混用是韩文问世以来保有的特色。
而且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更是往往会出现说的话和要表达的意思不一样的情形,闹出了不少乌龙,给生活增加了许多困难。
而后随着韩国人口的不断增加,户口登记时就出现了大量重名的情况,所以韩国不想使用汉字也不行了,要求国民在登记户口时备注中文名字以区分人名。
竭尽全力也要废止汉字的韩国人,也不得不接受身份证上仍要写汉字名的现实。
(参考资料:《汉字及汉文化对韩国人名的影响》——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55 (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