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等: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教育强国
摘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必须牢牢把握而不能偏离这一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措施,都要有利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培养体制等改革,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深化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等,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和体现新型生产关系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历史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纲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很多,牢牢把握改革的主题是其中之一。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决定》提出:“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决定》和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提供了遵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就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可以从两方面的意义上把握。
一是从今后时期我们所要完成的中心任务的意义上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就是今后时期我国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号召“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党的二十大确定的中心任务,既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务,因为改革是推动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设和发展要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中心任务确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战略举措,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合乎人民群众新期待。
二是从问题导向的意义上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面临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阻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阻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就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能守正创新的观念;阻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就是不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阻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构性矛盾就是存在于国民经济供给侧、需求侧的矛盾和供需之间不匹配的矛盾,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协调发展的矛盾。这些问题阻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以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确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抓住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建设、发展的中心任务、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和中心任务的完成,是顺应潮流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抉择。
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措施,都要有利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即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也即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一是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共同艰苦奋斗,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使14亿多人口一起迈入现代化。二是经济稳定性增强。注重从供给侧发力,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稳定性,着力用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三是微观主体富有活力和竞争力。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筑牢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四是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关键技术,调整优化科技结构,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加快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五是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和有序实现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解决好发展质量问题,在发展质量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习近平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形成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新质生产力就是创新起主导作用,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是:第一,科技创新的革命性突破,并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第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跃升,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第三,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第四,体现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经济社会全局的深刻变革,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和体制机制,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和体现新型生产关系的体制机制。
新型生产关系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性质和发展状况要求的生产关系,是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关系。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新型生产关系表现为: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适应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二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三是分配关系和分配制度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新型生产关系表现为:一是有利于鼓励科技创新;二是有利于鼓励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的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四是有利于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力量,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加快形成体现新型生产关系的体制机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抓好以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
一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以增强监管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保障,着力提升监管效能。要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动建立健全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和数据市场、能源市场、生态环境市场。加快建设现代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以人民群众关心、市场主体关切的领域为重点,着力完善质量和标准体系。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二是坚持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企业,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动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同时又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完善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健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和各个岗位上的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培养体制等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创新能力,提高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落实习近平提出的“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特别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打通堵点、卡点,着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成果,如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水平。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以新的科技创新成果优化产业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要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着力点,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四是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五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深化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系统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政府职能尽快转变到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上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条件、提供保证。
【作者: 逄锦聚、冯泓铭。其中逄锦聚系长安街读书会主讲人、南开大学原副校长】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肖桐郡;初审:陈佳妮、许雪靖;复审:李雨凡、程子茜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网、央视频、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以及经遴选评荐近百本中央级核心期刊正式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核心来源期刊,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固定读者百余万,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