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杰事迹陈列馆

1965年5月1日,23岁的战士王杰在日记本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2个月后,他用生命践行了这句口号的精神内涵。

1965年7月,王杰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埋排雷和爆破训练。7月14日上午,王杰在组织民兵进行实爆训练时,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了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他临危不惧,毅然扑向炸药包,英勇牺牲。

根据王杰生前的愿望和表现,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全国军民学习和发扬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1965年11月,原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学习王杰活动。

陆军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是王杰生前所在部队。走进这里的王杰事迹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现王杰奋不顾身、舍己救人永恒瞬间的雕塑。雕塑背后是“两不怕”精神丰碑,背景是祖国大好河山,上面镌刻着王杰日记摘选。

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王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王杰是个非常有才情的小伙子,在4年的军旅生涯中,写下了10多万字的日记。他会写几种字体,且因为右手受过伤,常会用左手写字。所以,他的笔迹看起来会有些不同。

王杰1961年8月入伍,牺牲前为原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五班班长。

陆军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装甲步兵六连五班,是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生前所在班。53年来,“王杰班”一茬茬战士自觉继承老班长遗志,与时俱进弘扬“两不怕”精神,实现了个人全面发展和班的全面进步,成为陆军基层建设的一面旗帜。

这个班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7次、二等功15次、三等功31次,先后有109人入党、50人提干或考入军校。

“王杰班”2017年5月由工兵班调整组建为装甲步兵班,2018年2月又换装某新型步战车,全班9人由“专业通”变成了“门外汉”。面对新装备新挑战,全班战士感到,转的是岗位,不转的是练为战的理念;变的是专业,不变的是战斗力标准;换的是装备,不换的是打头阵的担当。改革转型后,他们率先动起来、学起来、钻起来,努力争做新时代王杰式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