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有时间多翻翻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军事期刊还是很有收获的。

比如下面这份1996年翻载自俄媒报道的文章,就早早把2015后军迷才广为熟知的东风-41导弹,战区制度(文中称第二阶段军事改革)等都披露了出来。

要知道,那可是20年前(1995—2015)的刊物呀。

赤剑第一惊异于外军(包含俄,美,德,日,英等)对我们国防军情动向预判的准确。

第二则是惊叹于我们军队高层的决策高瞻远瞩,现在大家看到的令军迷感到自豪振奋的新东西“大玩具”,新军改样貌等等,其实几十年前就定下了发展梗慨。

后面的十数年间几十年里我们的军工,我们的军队正按照当初设想的那个目标一点点的前进,几十年的轨迹,按部就班,一点不差的朝着我们梦想中的那个样子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外军先“收”听到当年我军计划的只言片语,才会在国外的军事期刊汇总发布出来,然后被国内关注于收集外军军事动向及刊物的大佬们“搬运”回国。

国内相关部门也认为,适当的披露些进展情况,有利于提振国内士气,激发公民的国防热情,所以最终以“海外谈中国”的模式,在国内的相关期刊发布了出来。

如果大家足够幸运,手上的资料足够多,在90年代那会的杂志中,都能找到有关歼-20隐身战斗机及福建号航母计划论证的只言片语的信息。

赤剑在写大战系列的时候,经常会翻阅上个世纪70~90年代的相关刊物,于是乎,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80~90年代那会,我们相关刊物其实已经把很多当时尚属先进装备一类的国产武器的来龙去脉及在预研论证的武器大体的情况隐晦的告诉了订阅的读者们,比如下面赤剑截图这一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表于1991年的现代兵器杂志,本文回顾了华约和北约两大体系坦克的总体设计思路及我国的选择。

大伙看到“引进西方坦克先进技术和部件是必要的,但要加以消化,将他们揉进我国的自己的设计中”等字眼么?

其实赤剑作为一个“后知后觉”者,直到2020年以后琢磨上个世纪特殊年代(70~90年代,对我国国防安全威胁最大的是苏联,所以当时的很多武器都是和西方国家联研的,技战术指标也以能对抗当时华约国家主流武器为标杆)我国研发的武器,查阅了众多资料,才发现其实这一篇刊行于91年的文章,其实很多部分聊到了我国的79式坦克。

我们的79式坦克,最广为人知的使用“西方坦克先进技术和部件”的例子则是L7线膛炮。

但其实除了这款105毫米的坦克炮是英国授权的奥地利版本外,火控系统则是英国马可尼公司的,头盔是美式的,电台是美国授权的以色列版本,甚至烟幕发射系统,车内的超压集体三防装置等等都带了浓浓的西式坦克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除了79式坦克的车体,炮塔,底盘,动力部分,79式坦克在火力,火控方面几乎全盘西化,只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汲取国外坦克的成功设计经验,我们这款当年的第一代坦克大改型(说到底,69和79坦克都是那个特殊时期59式坦克的超级改进型),才能实力无限接近国外二代坦克,有潜力对抗以T-72为代表的苏式第三代主战坦克。

69年珍宝岛冲突,70年代我们和西方国家进入“蜜月期”,双方蜜月期军事合作方面的顶点应该是1986年,但双方互动频繁的高潮年份应该是1978年和1979年,这两年国际上发生了很多大事,不仅局限于中美建交和对越反击战的开启等。

70年代末,英国积极向我们推销包括战斗机,坦克,水面舰艇(包括航母,驱逐舰),火炮和导弹(反坦克及防空导弹等)在内的先进武器装备,可以说,和西方国家的军事交流互动中,美英与我们的军事合作排第一位,其后才到法国,德国,以色列,奥地利,瑞士等国,只不过我们和英国的军事合作相对比较低调,没中美合作的项目那么张扬。

1978年4月,英国空军元帅卡梅伦访华,作为中英建交(1972年3月13日)以后第一位来华访问英国军队领导人,我们向其开发了诸多军事设施(作为回应,79年7月,我们也派团回访,英国对我们开放了指挥,情报,战时通信中心等机构,并且轻重型坦克,鹞式飞机,42级驱逐舰等先进装备也是随意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梅伦是个对苏强硬派,认为苏联的威胁是英中两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并表示如果苏联发动战争,就会被美国加上英国加上中国一起消灭掉。

卡梅伦在参观我军某坦克师时,曾发表“英中两国共同的敌人都是苏联,如需要时,两军应联合起来打掉苏联人的坦克”,于是L7坦克炮来华展示,并试射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于L7坦克炮来华的军事文章很多,赤剑在这里就不多费口舌了,只简单的说下当时的定论。

我们认为L7坦克炮结构紧凑(下图是59装100毫米和105毫米坦克炮的比较图,炮塔内富余空间多的为L7炮),虽然口径比我们原先69式坦克的100毫米坦克炮大5毫米潜力大,但其实更容易装在老旧的59式坦克上,并且潜力大,射程也远,关键价格也不贵,所以很顺利的就把弹和炮的全套制造工艺给签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人当时的坦克技术不错,毕竟是发明坦克的鼻祖嘛,所以英国马可尼公司的简易扰动式火控系统,夜视观瞄,车体内的灭火抑爆等系统也一起引进了。

79式坦克是我们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和部件武装国产坦克的起点,不是终点。

他属于小规模,小体量,小范围性质的试验田,后期不论是中美合作的美洲虎式坦克,还是85式系列坦克,国外先进技术和部件的比例都比79式高。

79式是壳是中国造,火炮及火控部分为西式部件,而到美洲虎式坦克则过度到了车体为中国造,包括火炮火控在内的炮塔部分则为美国造。

动力,火力,防护坦克三大项中,79式坦克火力部分用了很多西方先进技术,而后来研制的美洲虎等坦克则是西方先进技术广泛参与防御及动力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当时的规划,大家甚至能在90年代中后期看到一款装备了英国火炮,英国动力包(虽然当时仅有1200马力,但可在45分钟内快速拆卸更换,并能推动60多吨的挑战者式坦克以60公里的速度前进,推动我们重量更轻的国产坦克,最大速度只会更快,起码在速度等指标不弱于德国豹2,美国的M1系列),英国复合装甲技术(乔巴姆)的国产新坦克。

当然上面是80年代设定的最理想状态,并且我们也小心翼翼的做了备份设置,贯彻了不严重依赖一个国家技术,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原则,火力方面除了英国的105炮外,其实我们还可以采用德国的120炮技术,动力部分也是英国动力部件和德国动力部件互为备份。

1200马力和1500马力都是我们首选,但1200马力更多用于我们二三代坦克的中端型号,而1500马力则预计用于高端型号,在国际风云突变,英国方面无法如期提供1200马力发动机以后,我们后来的坦克甚至走过乌克兰产1200马力发动机的技术路径。

而当时我们设定的理想坦克型号,装甲部分则不死磕乔巴姆类似的复合装甲,反应装甲及主动防御技术(比如99式坦克的激光压制系统等)其实我们也有在攻关,整体讲究一个,新技术多跟踪预研,增加我们的技术储备,大胆采用国外成功经验,避免一切从头开始摸索,少走弯路,以便节约国防经费开支,加速我国坦克事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装备了改进后的火控系统以后(早先和英国挑战者1坦克同型),我们的79式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昼夜间静对静首发命中率90%,·短停及行进中对固定和活动目标命中率都大于80%,火控系统从发现目标到发射首发炮弹从老式坦克的15秒缩短为6秒左右,对目标发现距离超过3500米,识别距离也超过2000米,并具备对1800米距离上的T-72坦克一击必杀的能力。

所以这款被日媒评价为火力与火控能和战后二代坦克相当,甚至部分优于74和M60坦克的准二代坦克(实际为1+++,我国真实的第二代坦克为80式,但80式刚露面的时候,采用的是新研发的底盘+79式炮塔的模式,足以证明79式坦克在火力火控方面的优异,当然在80年代前后期西方当时已经开始广泛装备第三代主战坦克,我们的79和80式坦克和美苏最先进的坦克相比,仍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赶),我国的生产数量超过了300辆,山东某坦克部队,整个旅/师装备的都是79式坦克。

79式坦克当时国产坦克首配的西方自动灭火抑爆及集体三防系统,可在10毫秒内探测出火源,并能在60毫秒内扑灭火点,避免二次杀伤效应的发生。

而车载的跳频电台,保密性和可靠性也处于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这款美国授权的以色列产品(电台)和英国授权的奥地利产品(L7火炮)一样故事很多,当年我们复刻了该技术,并广泛用于国产及出口的坦克装甲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也许从引进成本考虑(多种渠道能获得,多方获得授权生产,购买方是的确会拥有部分比价优势),也许是为了避免过度刺激苏联(当时第一我们和苏联仍然有极小范围极小规模的非敏感装备引进,比如上个世纪70~80年代我们依然获得的米-8/17系列直升机。第二则是西方国家担心大能力提升中国的反坦克实力,会遭至苏联的反对,所以中国壳外军芯的79坦克不论是英国产品还是美国产品,都开启了默许对华出口,但尽量把关键敏感部件分成几个国家,几种渠道让我们获得,避免被苏联的反制和打压一锅端了相应的渠道),反正79式坦克上面不少的美国授权XX生产,英国授权XX生产的原装进口货。

在我们通过各种手段确认(我们自己也从罗马尼亚搞到了一辆T-72,及观摩以色列在中东用英国105炮爆锤T-72)上面的模式,足以抗衡苏联的T-72以后,我们坦克工业发展的步伐仍然没有停止前进。

苏联还有更先进的T-80坦克,并且T-72系列坦克也在不断改进,并且也给他们的非猴版坦克装上了反应装甲,于是79式坦克的小范围实验磨合以后,我们国产武器的朝着越来越先进的趋势发展。

苏联人50年代教会了我们制造战后第一代先进主战武器,60年代是我们的自我摸索,对上代武器的改进完善阶段,69年的珍宝岛冲突,让我们第一次感觉到了昔日“老师”的压迫感,我们当时的主战装备面对苏联这个大敌,基本属于落后一代半代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用手上的家伙什,很难对抗中苏可能要爆发的冲突,于是70~80年代间,我们广泛利用各种渠道拿到的先进技术用来给我们广泛装备的战后第一代主战装备打补丁。

如果说我们当时摸索改进的装备属于战后1.5代的水平,广泛采用西方先进部件改进升级以后,我们改进的主战武器则属于1.99代的水平,综合评分战后第一代主战装备经过“洋为中用”的结合,已经在80年代达到战后第二代主战武器的水平。

然后我们战后第二代主战武器的研制也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部件的路上狂奔,于是搞出了很多地表最强第二代武器的事,当然这是另外一大段长长的故事了。

所以说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西结合的79式坦克,他不是我们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终点,而是起点,是试验新模式,新方法的试验田,有其伟大,先进的意义,值得我们后来人去学习。

通过一次次国际交流和技术磨合,我们也开拓了眼界,明白主战装备以后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和努力,国外现在在做什么,大体什么水平,我们都有了基本的掌握,同时也为我们后续研制更先进的主战坦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想这就是国际合作的79式坦克的意义吧。(本文完)

PS:附上79式坦克的部分性能数据,战斗全重37~37.5吨,乘员4人,车长9.22米(炮向前),车宽3.27米(不含裙板),车高2.4米,1门105毫米线膛炮,备弹44发,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360~4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