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二十世纪初,随着包括德国移民在内的外来者与英国人经济领域的摩擦加剧以及英德关系的持续紧张,新闻报刊对德国和在英德国移民的攻击愈发激烈

入侵文学与爱德华时代的新产物——现代间谍小说,也在极力地丑化德国和德国人,形成了席卷整个英国的狂热的反德、恐德情绪。在英德国移民不仅要承受排外主义的压力,更是要面临反德情绪甚至是恐德症所造成的对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巨大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侵文学煽动下的恐德情绪

1880 年到 1914年,关于未来战争的小说犹如反映国际局势的一面完美的镜子,由于德国对布尔战争的态度而使英德关系恶化后,曾经全力挑动英法、英俄仇恨的小说家们开始关注德国的威胁。

1903年,英、法两国开始全面缓和,尤其是次年《英法协约》签订后,英国作家笔下丑恶的侵略者有了几乎统一的身份——德国。在此之前,英国入侵文学描写的战争双方多是英国与法国或法俄联军,预言英德战争的声音还未成为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厄斯金·柴德斯的《沙岸之谜》是英国入侵文学的一个转折点。由于故事情节真实细腻,小说的销量惊人,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德国担忧小说会恶化英德关系而下令禁止该书发售

1904 年到 1907 年,《英法协约》签订以及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的发生,使德国海军的壮大再次进入英国人的视野,人们怀疑德国海军真正的目的并不像对外宣称的那样是为保护德国的商贸,而是意图挑战皇家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最为轰动的,当属1906年出版的威廉·李·奎克斯的著作《1910年的入侵》,这个故事从 1905 年开始创作,目的是为增加《每日邮报》的销量。

作者认为,软弱的英国人就是由于没有听取罗伯茨爵士的警告,才落得如此不堪的境地,以此来论证罗伯茨爵士呼吁的征兵制的必要性。北岩勋爵的策略十分奏效,真实细致的场景描绘,以及扣人心弦的预告式连载,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即将被侵略的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纸一批一批地售罄,人们开始相信德国终有一天会入侵英国,威胁这伟大的帝国文明。不仅如此,小说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兴趣,成书后被翻译成 27 种语言,销量超百万本。

1908年波斯尼亚危机,同样也催生了一批入侵文学:《秃鹫的猛扑》、《大突袭》、《当英国还在睡梦中》等。引起最大反响的当属盖伊·D·穆里埃的《一个英国人的家》,小说被改编成戏剧于1909年1月在温德姆剧院开幕,连续上演了18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9到1910 年连载的入侵文学《大偷袭》,在报纸连载时还配上了插图:敌军的炮兵、骑兵和步兵正穿行在伦敦城中心,而一旁建筑物上的英国国旗正被缓缓降下

图片下方的文字表达了一个信息:几乎所有的政要,包括霍尔丹爵士都认为,英国现有的国防是不充足的,希望能引发公众关注有助于地方自卫队的逐步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歌作品也加入到这场入侵论的宣传中来,最为突出的是查尔斯·道蒂的《悬崖》,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了德国舰队占领苏格兰、突袭纽卡斯尔、入侵爱尔兰、围困波特兰,并摧毁大英帝国海军的可怕场景

1913 年到 1914 年,仍然有入侵小说不断出版。萨基与 1913 年出版的《当威廉驾临:霍亨索伦统治下的英国逸事》,就是其中优秀的作品之一,行文方式不似其他作品,而是把写作的重点放在英国被征服以后人们所受的种种屈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战争预言最准确的,是柯南·道尔关于无限制潜艇战的短篇小说《危机!约翰·西利亚斯船长的航海日志》。这本小说的创作时间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仅 18 个月,于1914 年7月首次在《海滨杂志》上刊登,旨在唤起人们对潜艇威胁的关注。

小说描写了一个虚构的北欧国家“诺兰德”的海军上校约翰·西利亚斯,指挥一支潜艇中队对不列颠群岛进行海上封锁,导致英国经受一场大饥荒,最后以鱼雷进行攻击,致使英国投降。可惜的是,小说虽然引起了欧洲的广泛关注,但遭到了多数海军专家的嘲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7 个月后,德国海军中将雨果·冯·波尔宣布用潜艇封锁英国的岛屿,将所有环英格兰和爱尔兰的海域视为军事区。1915 年5月,满载英美两国乘客的卢西塔尼亚号邮船在爱尔兰外海被德国鱼雷袭击,1198 人坠海而亡。

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声势浩大的德国入侵论的宣传才得以结束。在大量入侵文学的煽动下,恨德情绪蔓延到了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边报摊为吸引读者,在海报上用夸张的大字写着:萨里,告急!德国军队已经登陆英国!"各地忧心忡忡的民众纷纷致信政府,揭发德国的入侵阴谋,导致陆军部充斥着关于德国密谋夺取码头和海军基地作为入侵前奏的报告。

到1908 年,甚至连爱德华七世本人都担心他的外甥德皇威廉二世预谋“以维多利亚女王外孙的名义,而不是敌人的身份,向英国派遣一到两个军团,把这个国家从社会主义恶徒手中解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外交部的大臣们更有此担忧,他们认为德国人一直苦心孤诣地制造侵略事端。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期间,《泰晤士报》设想了德国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故事,这个假设立即引起了时任内政大臣的丘吉尔的高度警觉,并立即行动,请求陆军部派军队保护弹药库

数量庞大、文学造诣颇高的入侵文学还影响着学校教育。这些小说往往会虚构一个英雄人物,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伟岸的形象,常常被学校用以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教育还宣扬战争“事关忠诚、骑士精神、基督精神、爱国精神、体育精神和领袖精神”。

加之长期受到爱国音乐、爱国艺术、爱国遗址以及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的熏陶,至少是接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民众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心里都燃起了模糊但崇高的爱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不意外的是,伊顿、温彻斯特、哈罗、什鲁斯伯里这些有名的公学在1914年到1915年间成为通向战场堑壕的大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十年间,英、德之间不断升级的敌意,是欧洲历史上不断出现的、数量最大的危言耸听和富有侵略性的关于未来战争小说出现的原因,正如《当代评论》所总结的,“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比此刻的英国听到更多的入侵言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这些入侵文学不仅仅被人们用于简单的娱乐消遣,它们还挑动着社会舆论的动向,激发公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军国主义热情,成为积极要求扩张陆军、建造更大更强海军的宣传工具,部分优秀的小说作品甚至受到了政府的直接关注

所谓“间谍”造成的狂热

现代间谍小说发端于爱德华七世时期的英国。间谍小说不似其他类型的小说可以虚化背景,主角是具体国家利益的代言人,真实度可信度是间谍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要素,自然也更易引起读者情绪的共鸣。

一种普遍被认可的观点认为,《沙岸之谜》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现代间谍小说,而早期英国现代间谍小说最耀眼的时期应该是1905-1909年,这五年中同一主题的作品多不胜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9 年,李·奎克斯出版的另一本小说《德皇的间谍密谋灭亡英国》,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间谍狂热几乎达到了顶点

小说延续了《1910 年的入侵》的风格,但更为直接、细腻地描写了德国编织了一个超过5千人的,遍布英国的间谍网,这些间谍详尽地搜集各处情报以获得每月 10到 30 英镑不等的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在书中强烈呼吁国家应该以法国为蓝本,立即建立反间谍系统,并指责说:“根据英国现有法律,外国间谍可以自由地出入英国全境,而英国人只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

小说在连载期间还在报纸中投放广告,宣称提供 10 英镑的奖金,奖励有效举报外国势力在英国开展间谍活动的读者。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一时间寄给李·奎克斯的揭发“德国间谍”可疑行径的来信像雪片一样多不胜数,小说又一次成功地掀起了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间谍热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提醒自由党政府注意德国入侵的可能性和内部敌人将会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英国急需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效的、强有力的特勤机构,政府自然不能无视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

1909年3月,在帝国国访委员会下设立了一个以霍尔丹为主席的小组委员会,以“解决大英帝国境内的外国间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由于埃德蒙兹只有两个助手,以及每年200英镑的资金,所以他们所谓的“疑似间谍”的证据甚至来自李·奎克斯和《年度海军》杂志创始人F·T·简提供的读者来信

尽管证据十分足疑,但埃德蒙兹还是认为:两年间,在英国有76起由德国人参与的间谍活动。他们对我们的资源和地形正进行详细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委员会草拟了4份建议书,包括成立一个秘密情报局,即后来赫赫有名的军情五处(M15),主要负责反间谍反渗透的国内安全工作。

与此相对应的是军情六处(M16),主要负责海外的谍报工作,委员会还提议改写1889年的《官方机密法案》。1911年出台的新法案中,最不可思议的是举证责任竟在被告,换而言之,被举报有间谍罪的人需要自证清白,而不是由原告提供有罪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政府还成立了一个由丘吉尔主持的帝国国防委员会的另一个小组委员会,并迅速达成两项决议:首先,建立的外国人登记册。到 1913 年登记了 28830 人,其中有11100 人是德国和奥匈帝国人,几乎占到了总登记人数的一半。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其中 8000 人被怀疑是间谍而遭到审查,但经调查这些人并未涉及间谍活动。第二,拟定了《外国人限制法案》草案,它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限制德国移民的基本政策。

参考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