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援引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的消息称,日前他们在距离前线589千米的阿赫图宾斯克机场成功击毁了一架停放在地面的苏57战机,这是世界首架被击毁的五代机。而对于这一战况的出现,外界似乎并不感到意外,尤其是印度方面,出奇的平静。

据悉,早在俄印联合开发的“T50项目”(苏57前身)时,印度就已经察觉到了许多异样,印度媒体甚至罗列了一大串T50项目的不足,比如T-50的进气道并未采取国际隐身战机统一的“S形进气道”,而是直通式,雷达波束照射到了之后会形成强烈的反射,进而暴露机身。所以从很多技术细节来看,印度对俄罗斯的能力都起了很大的疑心。

在印度媒体罗列出的一大串不堪中,有许多是在如今战场上一一应验的,比如传感器和航电方面。印度当时就对N036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报以疑心,再加上T-50仍采用了苏27系列类似的IRST光电球设计,而不是像中美那样的EOTS和EO DAS。一般的,像中美EOTS和EO DAS传感器可以实现飞行员“穿透”机身查看各部位的外部情况,EO DAS捕捉到的画面可以直接投射到飞行员的高性能头盔显示屏上,真正做到了无死角。但T-50仍不行,而且它的N036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封装集成能力也不佳,采用的仍旧是老款的四通道MMIC封装技术,和中美8通道乃至16通道的高集成雷达相比,差距很大。

除了隐身和航电方面不足之外,T-50的另一大不足就是它的发动机模块配置及数控系统,完全没有达到印度的预期。按计划,T-50应该采用的是“产品30”发动机(AL-41F-1),而不是“产品117”(117A/S或AL-41F-1S)。

产品30为名称的AL-41F-1虽然和苏35S的“产品117”(117A/S)为名的AL-41F-1S虽然仅仅只差了1个字母,但性能却是天壤之别。而俄罗斯之所以将两款发动机在命名上“高度相似”,就是混淆视听,但印度后来察觉到了异样,索性直接退出了项目。当时印度计划注资6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但是在交付了第一阶段的2.95亿美元之后,连同剩下的资金和144架的采购订单一并取消。而失去了印度这个投资方,T-50项目简单的给予“苏57”的代号后,便转入了现役。

服役后的苏57战机在发展上仍旧是十分坎坷,俄罗斯空天军并不想要这款昂贵且无效的战机,为此一直在拒绝接受。但俄罗斯国防部为了能让苏57能有个外贸前景,还是象征性的下达了10年采购76架的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俄罗斯军工体为了宣传苏57的“炙手可热”,不止一次的撰文称“中国有意采购苏57,只需得到俄罗斯国防部的同意”,亦或者是“某某国家对苏57产生浓厚兴趣”。其实在F-35和歼31双双都在外贸的背景下,苏57很难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