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况激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打响之后的第十四年,以日本投降为节点落下帷幕,反法西斯同盟终获胜利。

令人诧异的是,二战中并非敌对关系的美国和苏联,在战后僵持了将近五十年之久。

那么,造成美苏双方“冷战”的原因是什么?来听听吴征宇老师的讲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述|吴征宇

来源|知鸦通识APP《冷战的起源》

01.

美苏两国观念意识上的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拉开序幕。与此同时,世界逐渐形成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这里提到的“冷战”指的是1947年至1991年之间,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苏联和美国的坦克紧张对峙,图源:Wikiped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和美国的坦克紧张对峙,图源:Wikipedia

值得注意的是,引发两国之间冷战的根源非常复杂,但主要原因是四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是美苏两国基于不同历史经验,形成了安全观上的对立。

在历史上,俄国曾经多次遭到入侵,而且每次入侵的路线基本相同,这种情况让苏联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教训,所以苏联的安全观是由空间来定义的。

安全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苏联要确保与本国西部边界相邻的中东欧国家不被对手所控制,这才能避免入侵的发生。

而美国和苏联的情况恰恰相反,美国从来没有遭受到任何入侵,所以它的安全观的主要标准,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体制。

二战后,美国并不反对苏联在邻近其西部边境的中东欧国家内部扶植亲苏政权,但是美国坚持认为,这些政权必须经过自由选举产生。

然而,苏联因为担心这些邻国存在着强烈的反苏情绪,所以坚持要求对中东欧国家进行不经过自由选举的实际控制。

显然,美苏两国在中东欧问题上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政策,实际上也是导致两国走向对抗的出发点。

第二个关键点在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严重对立。

所谓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己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多种观念的集合。意识形态不仅与历史经验密切相关,同时也包括了一个国家对自己未来道路的认知。

在现代世界历史上,美国和苏联是两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因为他们都有一整套的普世性标准来界定自己的身份。

美国信奉的是自由资本主义,苏联信奉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但他们都非常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标准是适合整个世界的,因此美苏两国都有推进其自身意识形态的使命感。

杜鲁门在白宫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图源:Wikiped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鲁门在白宫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图源:Wikipedia

这种推进自身意识形态的使命感造成了两个结果,一个是美苏双方都想趁着二战结束的有利时机,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扩展到其他国家。

这种使命感也是美苏双方都力图要填补二战结束后,在中东欧地区出现真空地带的主要动力。

另一个结果是意识形态的推进也决定了,从此美苏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一场争夺人心的斗争。

这种斗争的焦点是,哪种意识形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大程度的支持。

可以看出,这些意识观念也是推动美苏冷战背后的一个关键动力。

02.

导致“冷战”的关键


导致二战后美苏走向对抗的第三个关键点,是战争后两国在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苏联虽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由于在其西部地区进行过多次局部战争,它遭到的破坏程度与任何战败国家并没有太大区别。

而美国在二次大战开始后,一直保持中立,虽然最后卷入了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但因为战争都是发生在本土以外,所以美国的实力在二战期间进一步的壮大,它的地位在战后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除此之外,二战后的美国不仅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它在军事上也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美国海军战斗机空中拦截苏联轰炸机,图源:Wikiped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海军战斗机空中拦截苏联轰炸机,图源:Wikipedia

苏联虽然是欧亚大陆上的头号强国,但它主要优势集中在陆地上;而美国不仅在海空力量上占了绝对优势,同时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垄断了核武器的生产和使用。

这种差距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不仅让苏联对美国产生猜疑,由此产生了认知上的扭曲;同时也导致了美国在这种优势基础上形成了傲慢情绪,这也是导致美苏两国迅速走向对抗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个关键点和美苏两国的领导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面必须提到的是杜鲁门与斯大林之间在个性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由于共同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考验,所以罗斯福总统一直深受斯大林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说明两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超越于其他人之上的个人友谊,还意味着美苏两国可以共同协作打败法西斯。

但在1945年罗斯福去世以后上台的杜鲁门,却没有来得及树立起像罗斯福在斯大林心目中的那种地位。

这种信任感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美苏两国领导人在一系列问题上产生了不快和猜忌。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合照,图源:Wikiped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合照,图源:Wikipedia

另外,罗斯福执掌美国内政和外交期间,更倾向于绕开官僚机构,与斯大林直接打交道。在整个二战期间,他都是通过个人特使与斯大林进行各种必要的交流,这种风格也深得对方的欣赏和信任。

然而杜鲁门上台后,由于他缺少必要的外交经验,很快就将美国与苏联的沟通交给国务院,于是这种领导人之间的私人联系渠道就消失了。

这不仅导致了领导人之间无法直接交流,而且也使美国开始受到国务院中苏联专家的影响。

由此可知,不同国家领导人的外交风格,实际上也导致了美苏关系在发展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不过,这四个因素的存在只是美苏两国迅速走向对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这些因素的存在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冷战是注定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