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诗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长辈所拥有的田地,也要传给后人,让他们来耕种。问题就来了,究竟是田地重要,还是耕种的本事重要?

其实,这两者都重要。如果长辈只传给后人田地,却没有传给后人耕种的本事,就算田地再多,也会逐渐荒废。

反之,长辈既传给后人田地,也传给后人耕种的本事,哪怕田地都被人兼并了,也能有一技之长活下去,保证衣食无忧。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与其给别人鱼,不如教会别人捕鱼的本事。这,才是长久之道。

有格局的家庭,都会“传”给后人这些东西,比钱财房子更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靠自己”的骨气。

有一句名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靠父母,可父母终究有老去的那一天;靠朋友,可朋友终究是外人,没有利益,谁会来帮你呢?靠亲戚,简直就是做梦,别人恨不得你倒霉。

万事万物,都是靠不住的,唯有“自己”才靠得住。你想想,在你落魄的时候,谁帮你了?也许没有人帮你,都是靠自己熬过来的。

很多长辈都认为,只要将自己的房子、车子传给孩子,孩子就无忧了。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房子终究有破旧的那一天,车子终究有报废的那一天。

随着房子变得破旧,车子逐渐报废,孩子也不懂自力更生,缺乏谋生的本领,那孩子的处境,不就更艰难了吗?

靠人人会跑,靠树树会倒,靠水水会流。所以说,不论家境如何,都要教育孩子“靠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变通”的智慧。

有一位名人说过,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时代的趋势和潮流,都一时一个样,不可能永远不变。如果我们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应对当下的趋势和潮流,免不了就容易被淘汰。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在2024年的今天,如果你还抱着90年代的想法来做人,别说赚不到钱了,也许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生产力的逻辑发生了变化,行业发展的逻辑发生了改变,那赚钱的逻辑也会随之而变。如此,我们不就需要“与时俱进”了吗?

就拿“线上店铺”和“线下店铺”来说,为什么如今都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唯有一虚一实,吃上互联网的红利,才能让店铺发展起来。

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两个字,变通。要想赚钱,需要变通;要想吃上红利,也需要变通。富人为了维护地位,需要变通,穷人为了改变命运,更需要变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对于“现实潜规则”的认知。

有两类父母。一类父母,从小就不让孩子接触现实,只让孩子在温室当中长大。这类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基本都不适应现实的环境。

一类父母,从小就让孩子接触现实,了解世道、人心、各种潜规则的真相,让孩子在狂风暴雨当中长大。这类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都心性强大,经验老到。

这就是所谓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石不经过打磨,那它就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

举个例子。工厂的老板,从小就教育孩子如何“管人”,如何“驾驭人心”。而流水线的工人,从小就教育孩子如何“听话”,如何远离“人情世故”。

说实话,这两类孩子,哪怕他们长大了,也都是父母的翻版。老板的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而工人的孩子,继续帮老板的儿子打工。

别人是三代烟草人,他是三代外卖员。差距,始终是存在的。让孩子从小就接触残酷的现实,摆脱绵羊的观念,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符合自身处境的“人生策略”。

由于阶层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采取的人生策略,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这一点,《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就说过一句话:“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家族在当地的势力比较弱小,那就去经商;家族在当地的势力比较强大,那就继承家业,走仕途这条路。有钱人家的孩子,尽量留在当地。没钱人家的孩子,尽量背井离乡,去到大城市赚钱。

大家都是同一村子的人,A的爸爸是村长,B的爸爸是农民,那A留在原地就能轻轻松松一辈子。而B,就只能离开村子,到城里边打拼,因为城里边的机会更多。

人生的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按部就班的,而需要因人而变、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因势而变。

是什么人,就走什么路;有多大的本事,就过多好的生活。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