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消息:据环球时报报道,菲国内有好多迹象表明,受到民族情绪以及政策上的不公平对待,很多中国企业在菲项目已经停止推进或者取消了,马科斯说不影响中国企业在菲投资只是一种缓兵之计。现在菲律宾政府已经完全靠向了美国,把自己置于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之下。同时,基于本国诉求,菲律宾的对外政策、安全战略、海洋政策都出现了根本性调整,不仅拉拢日本及其他域外国家,加大借助域外势力制衡中国的力度,同时还推进海上单边行动,单方面停止或者削弱中菲之间的危机管控机制。

其实菲律宾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但之前多少还有个缓冲时间,比如去年年初中菲联合发布了要搁置南海争端,共同开发南海资源的声明,至少菲方也拖了半年时间才翻脸不认人,这次菲律宾却只用了24个小时左右,这足以说明有巨大的因素,影响到了马科斯的判断。美国趁着与菲律宾联合军事演习的机会,秘密将中程导弹部队部署在了菲律宾,美军这个陆基中程导弹部队可以“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打击范围至少能够达到上千公里,这应该就是马科斯敢对中国摊牌的底气所在。

在上任未满两年的情况下,马科斯之所以如此坚决地“倒向”美国,恐怕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其二是美国对菲律宾军方投入的回报,其三是马杜联盟破碎后,马科斯有意借此重塑自己的政治权威。美国印太战略的内容,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那么美国“投资”菲律宾军方,博取“回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自从双方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就向菲律宾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包括资金、武器、制度乃至于人才培养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日菲三国元首进行了会晤之后,三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防务工作的合作项目。这显然是给日本和美国干涉南海事务增加了一项借口。对于美日菲三方这种危险的举动,就连一些美国媒体的记者都看不下去了。美国媒体《全球政策信息》的记者威廉·琼斯就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美国、日本和菲律宾在这个时候选择构建小圈子式的合作机制,毫无疑问是非常冒险的。而且,这样的动作也只会使得地区局势变得更加混乱和紧张。

第二件事:据看看新闻报道,印度总理莫迪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在发布的采访报道中,莫迪表示,印度和中国应“抓紧解决”两国旷日持久的边界问题。外媒称莫迪在中印双边问题上的语气明显软化。莫迪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我认为,我们需要抓紧解决边境上旷日持久的局势,以便我们可以把双边互动中的不正常现象抛诸身后。对印度来说,与中国的关系很重要,且意义重大。”莫迪说,印中两个邻国间稳定与和平的关系对整个地区和世界都很重要。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注意到了莫迪总理的有关表态。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边界问题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应当将其放在中印关系的适当位置加以妥善管控。她介绍,当前,中印正通过外交、军事渠道,就解决边境局势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双边关系,坚持增进互信,坚持对话合作,坚持妥处分歧,推动两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的态度为什么来了一个转弯,这是缓兵之计,还是印度真的认识到解决边境问题的重要。一方面,莫迪可能向中国示好。相对中印边境问题,莫迪面临着国内复杂的问题,印度国内存在地方武装,存在贫富差距等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莫迪,而莫迪想要连任,只有把精力放在国内,争取更多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地缘问题让莫迪倍感压力。目前,缅甸内战蔓延,很多难民通过缅印边境涌入印度,这给莫迪带来了挑战,如果莫迪继续在中印边境挑衅中国,那么缅印边境的危机会增大。

近段时间印度周边局势可不安宁,一方面因为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印度一直和巴基斯坦冲突矛盾不断,而与此同时,印度内部也是十分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中印边界问题不解决,印度未来一旦有事,很可能将面临“多线作战”的尴尬局面,届时很有可能陷入其他战线兵力不足,军事资源也严重不足的窘境。所以,莫迪此次希望能够尽快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印度可能将主要兵力和资源都集中在平定国内混乱局势,以及增兵对付巴基斯坦这两方面了。

第三件事:

据新华社援引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日前刊文指出,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美国最大的敌人是其逼近35万亿美元的债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财力枯竭大国的净债权国。此后,美国逐渐确保了它的经济主导地位,并确保了其货币成为主要储备货币。美国认为只要自己仍然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力量,财政赤字就无关紧要,可以随心所欲地大肆挥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美国经济经历动荡,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均出现美国历史上最不负责任的财政赤字,美国中产阶级陷入困境。

外界普遍认为,还没登机就先对华叫嚣,布林肯此番访华,或许来者不善。事实上,一直以来,美国不断对中俄两国进行打压和围堵。美国总统拜登此前曾公开表示,中国是美国当前“最大的竞争者”,而俄罗斯则是美国当前“最大的威胁”。这番言论曾一度在美国政坛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拜登此言是在将中俄放在美国的对立面,给美国树立了两个臆想中的“头号敌人”。尤其是中俄两国近年来不断深化双边合作,加强两国战略关系的背景下,更是让所谓的“中俄威胁论”甚嚣尘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财长耶伦选择前不久来华访问,其目的显而易见。可以说耶伦是拿着一副名牌来寻求中国的合作,自然也是要低姿态来谈。访华期间,耶伦也强调不会与中国脱钩,意图更十分明显。但从耶伦访华前后的谈话中,其实也能看出,此次耶伦不仅是无功而返,甚至连一点便宜都没占到。耶伦在此前表示,中国产能过剩的现象,使得全球企业都受到损害。耶伦还以美国本土举例,认为当前美国工人的收入降低,企业的全球化受到影响,均是因为中国产能过剩导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对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提出批评,认为美国当前的财政政策不可持续,威胁全球金融稳定。

报告指出,美国当前的财政政策立场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令人担忧。美国政府的过度支出造成巨额预算赤字,这在短期内不利于降低通胀,长期则会导致全球融资成本上升,破坏全球财政和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