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日伪时期建的三棵树站

1932年日军占领哈尔滨后,立即构建三棵树铁路枢纽。修建火车站,设置机务、工务、车辆和电务等机关。同时,在现北棵街、南棵街和东棵街一带大兴土木,修建了大量的日本式住宅建筑。其中,红砖平房居多,俗称 “日本房”。1945年日本投降后,变成铁路职工住宅。时至1975年,这些“日本房”几乎没有改变。60年前,我姑姑家住在东棵街,我常去姑姑家串门,对那里的“日本房”比较熟悉。参加工作后,单位有些老同事家住那里,他们常说起“日本房”往事,老李师傅还讲过“红楼”里的故事。

据《太平区志》记载:“1934年,日本人在三棵树火车附近修建日本人住宅区,开辟街道,修筑地下排水管线和供水管线。”当时,北棵街一带的“日本房”比较密集,除三棵树乘务员公寓是幢楼房,其余都是红砖平房,布局整齐划一。清水红砖墙,水泥勾缝,墙体三砖厚(日本砖较小)。每栋四户,建筑呈方形或一字型,户户有门斗。基础比较深,地板高出地面半米,进屋需上台阶。每户两居室,中间是厨房,总面积32平方米。住户都是日本人,有技师、工长,也有火车司机。日本投降后中国铁路工人入住,每户住两家,合厨,两个锅台分开,住屋有火炕,做饭取暖一举两得。夏季插上火炕插板,烟火直接走烟囱,火炕不热。室内有下排水而无上水(自来水),吃井水,1965年才接上自来水。每栋房都有泔水窖,房产部门清掏。以后,房产部门在厨房中间砌了间壁墙,两家各走各的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三棵树站老天桥

南棵街的“日本房”好于北棵街,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建筑错落有致。有商店、医院、学校和厚生馆(俱乐部)。商店是一座红砖三层建筑,人称“红楼”;医院是幢二层建筑,至今尚存。厚生会馆建于1941年,是一幢高大的平房建筑,为日本人娱乐场所。因外墙刷过白石灰水,人称“小白楼”。还有一座日本“寮”(公寓),日本人出出进进,不乏配枪的日本军政要员。住户都是日本管理人员,独门独户,家家有门斗。清水红砖墙,尖屋顶,室内举架高。每栋住两户,每户面积约100平方米。有卧室、厨房、浴间和仓房。红松地板(也有白桦木的)不刷油漆,用草根刷子刷出木质本色。室内有壁橱、木拉门。据说地板是双层的,有的下面还有一层榻榻米(日语草帘子),隔潮隔凉,可满足日本人席地而坐的习惯。房舍基础高于地面半米,空间可储藏物品。室内厕所在室外清掏,每户都有泔水窖。日本投降后,中国家庭入住,每户住两家,各家50平方米,是三棵树地区最好的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日式风格的三棵树铁路医院

东棵街是中国工人住宅区,距三棵树火车站比较远。三棵树机车工厂(后来是哈一机厂址)、三棵树松江罐头厂的中国工人也住在那里。街区内还有少量的日本住户。但日本人住宅有别于中国人住宅。日本人住宅是“两坡水”(即人字架),墙体厚,基础高,采光好。日本人给中国工人盖的房子构造简易,是“一坡水”(半人字架),墙体一砖半厚,基础为砖砌。还有许多木板夹锯末双面抹灰墙房子,俗称“板加泥”。室内低矮、狭小、阴暗、潮湿。住宿条件与南棵街、北棵街和东课街的“日本房”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改革开放后,三棵树地区面貌焕然一新。大约1970年前后,桦树街、北棵街和南棵街先后铺设了柏油马路,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铁路俱乐部是三铁地区文娱中心,可放映电影。“日本房”改建的铁路托儿所,窗明几净,地板刷红油漆。小学校以日本校舍为基础,接出了拐把式的平房,扩大了教学面积。新建的体育场和铁路中学彰显出新时代风貌。日本医院小楼建筑引人注目,三角形窗户(飘窗)使人过目难忘。铁路商店是一幢红砖小楼,人称 “小红楼”,商店占据西半部,营业面积百余平方米,逢年过节顾客盈门,极大丰富了三棵树地区居民物质生活。

哈尔滨铁路局的客车库设在三棵树站,几乎所有客车始发、终点都在三棵树站。如上海—三棵树、济宁—三棵树、龙镇—三棵树、鹤岗—三棵树、东方红—三棵树等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年代,给知青留下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安忆在《青春的富饶和贫瘠》中写到:”我们搭乘(火车)最多的是上海和三棵树中间“;作家苏童在《三棵树》中描述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向北方疾驰而去......”当时,客车坐席不对号,很多出远门的旅客都在三棵树站上车。至今,三棵树机务段段名仍被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1980年的三棵树站内

“红楼”故事发生在1942年。据老李师傅讲,他10岁时常跟哥哥去“红楼”买东西。“红楼”两个年轻女店员,一高一矮。矮个女店员常给他们糖吃,还教他们说日语。当时,高个女店员正在谈恋爱,李师傅见过她的恋人。有一天,李师傅哥俩去商店,见那个高个女店员在哭,眼睛都哭红了,他们没敢进屋。后来听矮个女店员说她恋人在太平洋战争中阵亡了。日本侵略者发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对日本平也是一场灾难。两国人民都是受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今日三棵树机务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棵树住户不断增加,住宅建设方兴未艾。1975年铁路工程部门在北棵街北段建起十几栋“火墙楼”(非暖气楼),机务、车辆段等段职工入住。1990年,几十栋住宅楼在北棵街南段拔地而起;2010年,南棵街 “绿荫小区”开工兴建,竣工后高楼鳞次栉比。东棵街住宅面貌也发生了巨变。被拆除的“日本房”成为城市的记忆。

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太平区志》《哈尔滨铁路分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