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立本列传

阎立本列传

阎立本(601—673年),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大画家,曾出任宰相。

  • 头顶乌纱嗜丹青

阎立本出身十分显赫,祖上在北魏王朝历任显职,外祖父是北周武帝。

阎立本多才多艺,爱好绘画,擅长工艺和建筑。凭借优越的出身和能力,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成为随侍左右的亲信。

有一次,李世民听闻南山有猛兽伤人,便派出猛将前去捕获,结果全部无功而返。这时,有位将军自告奋勇地请战,最终一箭射死猛兽。

唐太宗大喜,命令阎立本将此次壮举画下来。阎立本虽然没有亲历现场,却好像亲眼见证了捕兽的过程。他画出将军策马射击的模样,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中奔腾而出。从此,阎立本高超的画技得到了一致赞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立本最初师从隋初画家郑法士,后来青出于蓝,于是转而师法南梁朝画家张僧繇(yáo)。

有一次,阎立本游历荆州,看到张僧繇的遗画,仔细欣赏后失望地说:“看来是徒有虚名啊!”

等到第二天,阎立本忍不住再去观摩,不由得感慨地说:“确实是近代的绘画高手。”

第三天又去欣赏,阎立本佩服地赞叹道:“盛名之下的确是高手。”于是连续十天,吃住都在画旁,沉迷得无法自拔。

张僧繇曾经画过一幅《醉僧图》,很多年来,道士们常以此画来嘲讽僧人。

到了唐高宗时期,深受羞辱的僧众们凑了几十万钱,请阎立本画了《醉道士图》予以回击,反倒促成阎立本与张僧繇这两位大师,演绎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擅长绘画,阎立本成为历史记录官,用画笔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真实地再现了大唐的繁华和荣耀。阎立本曾奉诏画下唐太宗的尊容,并顺势留下了千古名画——《历代帝王图》。

他笔下的十三位帝王不仅符合历史定位,且个性鲜明,形象传神。譬如,后汉开国皇帝刘秀,在阎立本的画笔下充满了威严之气。魏文帝曹丕面露不可一世之态,隋文帝杨坚眉宇间便暗藏心计,陈宣帝陈顼(xū)的涣散眼神中透露出无能之相,等等。整幅画卷从着色到线条,无不体现着阎立本绘画的超然脱俗和笔力的登峰造极,代表着初唐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真正让阎立本闻名于世的画作是《步辇图》。当时,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因为仰慕大唐文明,派出使者到长安求娶大唐公主。阎立本在《步辇图》中所描绘的,正是吐蕃使者朝见唐太宗的画面。威严而平和的唐太宗,恭敬且谦卑的使者,无不彰显着大唐的至尊地位,见证着汉藏的友好情谊。

阎立本仅凭《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便奠定了在我国艺术史上的尊崇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阎立本被唐高宗任命为右丞相,朝臣们流传“右相驰誉丹青”的说法,意在讽刺阎立本擅长绘画却没有宰辅之才。事实上,阎立本颇有识人之明。

有一次,阎立本前往地方考核官吏,遇到一个小小的参军,便对他说:“我是画家,有想画的人,有不想画的人,而你就是我见到第一眼,就觉得非画不可的人。”这名参军身份低微,但是性格沉静,眼神坚毅,阎立本因此坦言道:“被我凝视而神情毫不变化的人,实在从来没有过。”于是极力举荐他。这名参军就是狄仁杰,后来终成一代名臣。

唐朝名相辈出,阎立本因为擅长丹青,以至于政绩完全被忽视,也算是最有文艺细胞的宰相了。

七十三岁那年,阎立本终于放下画笔,走完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他的那些经典画作穿越历史长河,正一页页地展开在后人面前,壮观地再现着大唐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公权列传

柳公权列传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府华原县(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 擅长“笔谏”的书法大家

柳公权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爱好学习、勤勉读书,加上天资聪慧,十二岁便能作辞赋,三十一岁考中进士。此后十余年,在夏绥银宥节度使的幕府任职,苦心钻研书法。

刚开始,柳公权学习王羲之的笔法,之后又遍学历代书法,同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再融入自己的新意,最终融会贯通,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既有魏晋的风格,又吸取了隋唐以来的名家风范,形成独特的“柳体”,因此天下闻名。

唐穆宗刚刚即位,柳公权入京奏事,穆宗久闻他的名声,说:“自从我在佛寺中看过你的书法,想见你已经很久了。”于是将他提拔为京官,伴随在身边。此时,柳公权已经四十三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穆宗即位后,生活放纵,专心游宴,不理朝政。穆宗曾向柳公权询问怎样才能写好字,柳公权回答:“运笔写字,关键在心,心术端正运笔才能端正。”穆宗闻言,脸色大变,知道柳公权是借着谈书法规劝他。

后来,穆宗的儿子文宗即位。文宗也很欣赏柳公权的才能,君臣二人经常畅谈到蜡烛都烧完了,还意犹未尽。即便柳公权深受文宗宠信,却始终坚持大臣的本色,丝毫不肯谄媚。

有一次,文宗与朝臣谈起历史上以节俭闻名的汉文帝,抬起衣袖得意地说:“我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如今还在穿。”众臣闻言,纷纷颂扬文宗的节俭美德,文宗听得满心欢喜,唯独柳公权沉默不语。

待众人退下,文宗便留下柳公权,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陛下作为皇帝,应该重用贤才,罢黜奸臣,听得进忠言劝谏,做得到赏罚分明。至于穿着洗过的衣服,不过是小节,根本无足轻重。”

当时,文宗身边还有另一位大臣,听了柳公权的话,吓得瑟瑟发抖,而柳公权说得理直气壮。文宗说:“这番话足能体现你的谏臣风度,就任命你担任谏议大夫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朝廷为了表彰一代高僧大达法师的事迹,决定在京城长安(今西安市)刊刻功德碑,皇帝下令由宰相撰文,柳公权书写。因为大达法师的骨灰安放于玄秘塔,因此这篇碑文简称为《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完全成熟,成为历代书法学习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柳公权时年六十四岁。

两年后,唐武宗亲临左神策军军营视察。左神策军是唐朝皇帝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为国家立下过很多战功,军队总指挥趁机奏请立碑颂德,武宗同意,并下令柳公权书写,简称《神策军碑》。

相比两年前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的艺术风格更加成熟稳健、苍劲精炼,被后人赞誉为柳公权“生平第一妙品”。

《神策军碑》刻成之后,就收藏在皇宫里,后来原石碑毁于战火,仅有极少数拓本传世。到宋朝时,连拓本都只有残存的孤本,因此备受历代珍视。直到1965年,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由国家出重金购回,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公权晚年,书法造诣已经名满天下。此时的皇帝是唐宣宗,因为欣赏柳公权的书法,宣宗便召柳公权到殿前,分别用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写字,并当作珍宝一样收藏。

自此,国内国外都以能得到柳公权的墨宝为荣耀。公卿大臣之家为祖先立碑志,如果不是柳公权的字,人们便认为是子孙不孝。外国人入朝进贡,也要准备专款购买一幅柳公权的字带回去,这成为当时唐朝最强有力的文化输出。

柳公权八十八岁去世,他漫长的一生经历了九位帝王,历仕七朝。为人为官,都如同他写的字一样,既有风骨,又一丝不苟。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九册《新唐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