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用餐的严谨,一直是历史学者和普通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在众多关于清朝宫廷的传说和记载中,满汉全席无疑是最为引人入胜的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汉全席汇聚了宫廷菜肴的特色,集一百零八种地方风味于一身,它的丰盛与精美,足以让普通的平民百姓望而却步。溥仪曾提到,清廷内务机构中,负责膳食的御膳房等部门职员就有将近四百人。可见皇家饮食的规模极其繁复,每日准备的菜肴数目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皇帝吃饭并不是我们现在的“进餐”,而是被称为“用膳”。在清宫,用膳是一件极其讲究的事。据记载,皇帝的午餐往往是一天中最为丰盛的一餐。菜肴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每一道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制作的。据说,即使不是一百零八道,皇帝的午宴也至少有五十道以上,每一道都是色香味俱佳的佳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菜肴均按“八珍”的标准精心挑选,包含了山珍海味等上乘食材。据传每道菜的味道都极其鲜美,足以挑动味蕾。然而身为君主的他,却很少有机会尽情享用这些佳肴。

皇帝用膳并不单纯是为了饱腹,更多的是体会食材本身的精髓。出于安全考虑,以及避免被人摸清饮食喜好而铸成大错,皇帝在享用每道菜肴时,通常不会超过三口。这种独特的用餐方式,既体现了皇帝的谨慎,也显出了其对美食的极致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些未能被皇帝完全享用的菜肴,它们的最终去向一直是个谜。溥仪在其回忆录中提到,这些饭菜一部分会被赏赐给身边的宫女、太监,甚至是后宫的妃子和宫廷大臣。

在当时,能够得到皇帝赏赐的饭菜,无疑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即使是那些剩菜残羹,也是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珍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即便全赏赐出去,仍有相当大部分无法消耗完毕。这些没能及时赏赐的菜肴,最后都会被拿去喂养皇家的牲畜。没错,曾摆在金碗中的珍馐美味,最终沦为了猪食与泔水。这样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在当时,却是宫廷规矩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想到有那么多吃不饱的穷苦百姓,自己眼看这些名厨精心烹制的珍馐却只能倒进猪槽,许多太监与宫女都揪心不已。纵然渴望,他们也不敢私自食用,只能眼睁睁看着浪费,可谓煎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皇室衰落时,这种矛盾便愈发尖锐。太监宫女们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偷运这些“剩菜剩饭”卖给民间。一些机智的宫内人员,会将这些剩菜偷偷带出宫廷,作为一种特殊的“御膳”贩卖给外界的富贵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这些本该成为泔水的菜肴,经他们之手最终还是被消化入肚。不少民间人士,也因此得以偶尔尝上一两口,原本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美味佳肴。

尽管这种行为违反了宫廷规矩,但在那个物资稀缺的年代,能够品尝到皇帝的御膳,无疑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奢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